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花的发育状态将蝴蝶兰开花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抽出花梗期、出现花苞期、开花期、凋谢期,并对其催花及开花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在植株上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蝴蝶兰催花及开花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器官中有其各自的变化规律.即:抽出花梗期和出现花苞期叶、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开花时达到高峰,开花后陆续下降,凋谢期略有回升;花梗、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出现花苞时出现高峰;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论什么时期在植株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瓶插期开花进程不同的切花月季萨蔓莎和贝拉米为试材,探讨了切花月季开花进程差异与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进程中萨蔓莎花瓣起主导作用的是pH 10下的内肽酶,贝拉米花瓣中起主导作用的是pH 6下的内肽酶,且前者活性远高于后者的.开花进程中花瓣金属蛋白酶在萨蔓莎中一直存在且活性较高,而在贝拉米中逐步被启动,初开期表现活性且随开花进程而增大;花瓣巯基蛋白酶在萨蔓莎盛开之前存在,之后活性消失,而在贝拉米盛开之后活性升高;花瓣酸性丝氨酸蛋白酶在二者中活性均基本不变,但整体上在萨蔓莎中的活性高于贝拉米的;花瓣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在盛开期前萨蔓莎中的活性远高于贝拉米的,盛开后相反.由此推测,初开期金属蛋白酶的诱导差异及盛开前后巯基蛋白酶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差异可能与二者开花进程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马蹄莲切花为试材,研究瓶插期间衰老生理变化(主要为活性氧代谢)。结果表明:马蹄莲鲜切花瓶插寿命约为7 d;瓶插前2 d马蹄莲切花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略有上升,第3天后,加蔗糖致使花瓣SOD、CAT活性总体水平要高于对照(蒸馏水处理)。瓶插期间花瓣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两个牡丹切花品种低温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莉  王荣花  李京春 《园艺学报》2005,32(6):1114-1117
 本文报道了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切花品种‘紫霞仙’和‘朱砂垒’在2℃低温贮藏过程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种牡丹切花随贮藏期延长瓶插寿命缩短, 花瓣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丙二醛含量上升, 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同时,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品种间的差异在于‘紫霞仙’的开花率、盛花持续天数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朱砂垒’, 说明‘紫霞仙’比‘朱砂垒’抗衰老, 耐贮藏。  相似文献   

5.
谢现英 《食用菌》2014,(3):10-13
以棉子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在培养料中加入1%、5%、9%、13%的准噶尔阿魏进行培养,测定阿魏侧耳不同生长时期(半瓶期、满瓶期、原基期、幼菇期、开伞期、转潮期)菌丝体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中性蛋白酶活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阿魏后不同时期各种酶活性均大于CK,当阿魏添加量为9%时,五种酶活性达到最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阿魏添加量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却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淀粉酶和漆酶活性逐渐下降,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和中性蛋白酶先升高后降低,在开伞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八个樟芝菌株液体培养两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8个樟芝菌株的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产酶最高的324菌株最高产酶量能达到0.055U。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最高产酶量在1.0U~1.4U,其中324菌株产酶量较高。8个菌株的pH一直呈下降趋势。菌株324产酶量较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红掌切花在瓶插衰老过程中的水分平衡值、鲜重、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掌切花在瓶插过程中,水分平衡值由正值变为负值;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瓶插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小苍兰切花瓶插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苍兰品种‘上农金皇后’为材料,观察其鲜切花瓶插过程中花的发育变化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小苍兰切花单花的瓶插寿命不足一周,整个花序可达10 d。花瓣中的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后期则加速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瓶插前期均呈上升趋势,4 d达到峰值后稳步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在整个瓶插期间持续上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不断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EL)也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上升。失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的累积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是小苍兰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阳韶昆  蔡璇  邹晶晶  王彩云 《园艺学报》2012,39(10):1967-1974
 以自然栽培条件下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柳叶金桂’花瓣为试材,对其铃梗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和萎蔫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的活性和种类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伴随开花进程,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持续上升37 ℃,最适pH为8.0;分光光度计法及底物胶电泳法检测时均发现,桂花开花与衰老过程中,花瓣总蛋白酶活性持续上升,在盛花末期达到峰值,至萎蔫期迅速下降;利用专一性酶抑制剂检测到花瓣衰老过程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3种蛋白酶,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强,约占总活性的65% ~ 75%;花瓣蛋白酶检测的最适温度为,是影响桂花花瓣衰老最主要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
香石竹水孔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马斯特’为试验材料,在分析香石竹和石竹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克隆得到10个水孔蛋白(AQP)基因,7个属于PIP亚家族,3个属于TIP亚家族;其中DcaAQP1、DcaAQP2、DcaAQP3、DcaAQP4、DcaAQP6、DcaAQP8和DcaAQP10在萼片中优势表达,DcaAQP5在茎和花瓣中优势表达,DcaAQP7在叶中优势表达,DcaAQP9在各个组织中表达均比较低;在切花开放萎蔫过程中,DcaAQP1、DcaAQP3和DcaAQP6的表达量从花蕾期开始升高,半开期达到最高,DcaAQP4、DcaAQP7、DcaAQP9和DcaAQP10在盛开期表达量达到最高;DcaAQP2在花蕾期表达量最高,DcaAQP5在开始萎蔫期表达量达到最高,表明多个AQP基因协同作用来维持切花开放萎蔫过程中花瓣细胞水分吸收和营养物质转运。  相似文献   

11.
从蝴蝶兰杂交品种‘大辣椒’中克隆到SVP同源MADS-box基因PhSVP,使用RACE方法获得PhSVP全长,其开放阅读框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多重比对表明PhSVP蛋白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MEF2-like MADS结构域和一个中度保守的K-box结构域,且与兰科的SVP/AGL24同源蛋白相似度高,进化树分析也表明PhSVP蛋白与其他兰科植物的SVP/AGL24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PhSVP的空间表达模式表明其在营养器官表达量高,在萼片、侧瓣和唇瓣等生殖器官表达量低。进一步对PhSVP在成花转换和花发育过程中花序顶端的表达进行分析,表明PhSVP的转录水平在营养分生组织向花序分生组织过渡的过程中无显著变化,仅在花序分生组织阶段有少量上升,但在花发育早期花分生组织阶段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在花发育后期的萼片原基、花瓣原基和合蕊柱原基阶段持续下降。此外还发现A类基因PhAP1在花发育过程中的花序顶端的表达模式与PhSVP相似,而B类基因PhPI和C类基因PhAG在花瓣原基和合蕊柱原基阶段的表达量最高。检测了PhSVP在抽葶期、花蕾期和盛花期的根、叶和花葶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PhSVP在花蕾期的根中的表达量稍高于其他时期,在不同阶段的叶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而在抽葶期花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花蕾期和盛花期。试验结果暗示蝴蝶兰PhSVP可能起到调控花分生组织状态的维持、避免花器官原基过早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 发表的丁香酚合成酶(EGS)基因的蛋白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结合RACE-PCR 技术,从古老月季(Rosa chinensis)品种‘月月粉’盛开期的花瓣中获得了1 个新的丁香酚合成酶基因RcEGS1,GenBank 登录号为JQ522949。该基因全长为1 171 bp,开放阅读框(ORF)951bp,编码317 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35.64 kD,等电点为7.36。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RcEGS1与矮牵牛PhIGS1 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70%,与罗勒ObEGS1 的同源性为59%,与月季RhEGS1 的同源性仅为48.2%。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分析RcEGS1 在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开放时期花瓣中的表达,发现其在叶片和茎段中没有表达,在花瓣和萼片中有表达,在盛开期的花瓣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花色的化学基础研究较为深入,但因其无遗传转化体系,导致花色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只能利用其他植物进行旁证。利用保守区段长分别为413和418 bp的牡丹花瓣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PsUF3GT和PsUF5GT,通过VIGS表达载体,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体系对目的基因进行沉默。结果表明,PsUF3GT和PsUF5GT的表达量在花斑中(盛开期花瓣,真空抽滤15 min)和非斑中(蕾期花瓣,真空抽滤10 min)分别比空载体处理的花斑中(盛开期花瓣,真空抽滤10 min)和非斑中(蕾期花瓣,真空抽滤15 min)降低了65.0%和85.0%;花斑中总花青苷含量分别降低了24.2%和28.2%,尤其是盛开期花瓣(真空抽滤15 min)处理后3G型糖苷降低了92.2%,蕾期花瓣 (真空抽滤10 min)处理后3G5G型糖苷降低了54.9 %。由此获得了沉默PsUF3GT和PsUF5GT的适宜体系:以盛开期或者花蕾期带花柄的花朵为材料,抽真空渗透10 ~ 15 min后,置于去离子水中暗培养1 d(8 ℃,湿度60%);之后转移至23 ~ 25 ℃、湿度60%的环境,光照培养3 d后可用于检测和分析。本研究中建立的VIGS体系可有效沉默花瓣中的内源基因,为牡丹基因功能验证及其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e involvement of carbohydrates, water potential, cell wall components and cell wall-based enzymes in regulating flower development in Dendrobium crumenatum was investigated. Plants were subjected to cold treatment to release floral buds from dormancy, and the various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young floral bud stage till flower senescence. Development of floral buds was accompanied by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concentrations of fructans and starch. Upon full flower opening,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sugars was maximum, accompanied by a more negative water potential. High pectin methylester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during early bud development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ctivities of β-galactosidase, β-mannosidase and β-xylosidase was also observed during floral bud development. The cell walls of sepals and petals were modified extensively during floral bud and flower development, as observed by changes in the amounts of celluloses, hemicelluloses and total pectin. Pectin solubilisation was also observed to commence during early floral bud developm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rbohydrate hydrolysis, osmotic changes and cell wall dissolution that began early in young floral buds, all regulated flower development in this sympodial orchi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in the horticultural indust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催花及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蝴蝶兰的生长发育状态将蝴蝶兰催花及开花过程分为4个时期:抽梗前期,抽出花梗期,出现花苞期,开花期。对蝴蝶兰花梗诱导及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在植株各器官间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蝴蝶兰花梗诱导及开花过程中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各自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Flowers of Dendrobium `Pompadour' developed premature petal and sepal senescence following pollination. Pollination induced an ethylene climacteric accompanied by a small respiratory climacteric, epinasty and increased flower or inflorescence fresh weight and water uptake. Pollination did not alter petal and sepal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ion leakage, and lip, petal and sepal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The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stigmas (columns) together with pedic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ollination. Ovary growth of pollinated orchid flowers with petals and sepals intact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ollinated orchid flowers without petals and sepals, while their water uptak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7.
蜡梅不同品种和花期香气变化及其花茶适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继荣  倪德江 《园艺学报》2010,37(10):1621-162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研究了蜡梅4个品种不同开花期的香气成分,并分析了其花茶适制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主要香气成分为别罗勒烯、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量80%以上。从花蕾期到盛开期,香气成分变化不大,在开花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随着蜡梅花内被片紫色条纹数量增加,香气中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比值(T/E)减小,而在开花过程中,T/E值增加。花蕾期和盛开期香气相似率达0.990以上,表明开花过程中香气类型变化不大。花蕾期和萎蔫期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弱,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盛开期,红心品种窨制的花茶幽香不足,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其他品种。在花茶生产上,以选择内被片紫色条纹较少的素心和乔种品种,且盛开的鲜花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