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月季切花采后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萨蔓莎’和中度耐失水胁迫品种‘贝拉米’为试材,研究了采后开花衰老进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内肽酶活性在开花衰老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量上差异非常明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萨蔓莎’低于‘贝拉米’;pH6时,内肽酶活性‘萨蔓莎’低于‘贝拉米’,pH10时相反。两品种花瓣中都存在巯基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切花月季的失水胁迫耐性可能与其内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月季切花瓶插期生理变化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高勇 《园艺学报》1990,17(1):71-75
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在瓶插初期增加,后期下降。采后花瓣中总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碱性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游离酸性氨基酸在瓶插前期变化波动不定,但当花瓣衰老时急剧增加。保鲜剂处理(2%蔗糖 250ppm8-HQ 500ppm柠檬酸 25ppmAgNO3)能降低氨基酸的上升幅度。花瓣衰老过程中游离氨含量和组织pH值上升,花青素含量下降,保鲜剂处理能阻碍游离氨和pH值的增加,但加快了花青素下降的速率。本文还讨论了切花衰老时花瓣蓝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白姜花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材,通过蒽酮比色法、酸性茚三酮法和透射电镜法比较切花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和显微特征,解析影响白姜花切花衰老的生理机制,以期进一步了解白姜花切花衰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瓶插时间延长,二倍体花瓣和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四倍体保持相对稳定并高于二倍体;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四倍体含量高于二倍体;花瓣脯氨酸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二倍体花瓣脯氨酸含量高于四倍体。花瓣和花冠管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花瓣丙二醛含量高于花冠管;二倍体花瓣和花冠管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四倍体。花冠管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发生早于花瓣,四倍体花瓣和花冠管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发生晚于二倍体。在萎蔫期花瓣细胞出现空腔化,各种细胞器结构消失,出现小泡或囊泡。综上,细胞自噬是花瓣和花冠管细胞膜透性增加的原因。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花瓣和花冠管细胞质膜破坏推迟等是小花弯颈和花瓣萎蔫延迟的因素之一,有利于切花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4.
桂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乙烯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初探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朱诚  刘非燕 《园艺学报》1998,25(3):275-279
研究了桂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乙烯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表明,花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衰老期间下降,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跃变高峰;SOD和CAT活性在盛花期后迅速下降,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迅速上升,膜透性增加。认为乙烯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增加是桂花衰老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桂花花衰老过程中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朱诚  曾广文 《园艺学报》2000,27(5):356-360
研究了桂花花衰老过程中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 ,桂花花瓣衰老过程中RNA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减少 ,RNase活性和蛋白水解酶活性明显增加 ,但DNA含量和DNase活性无明显变化 ;内源IAA、ZRs和GA含量降低 ;内源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上升。6 BA处理离体花瓣能阻止RNase活性、内源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增加 ,维持高水平的IAA、ZRs和GA含量 ,从而延缓了衰老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牡丹呼吸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开花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胡红’为材料,研究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水平与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花朵的发育,‘洛阳红’和‘胡红’呼吸速率均呈现典型的跃变特征,高峰分别出现在盛开期和半开期。牡丹开花后表现出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和花色素苷积累的生理特征。牡丹在开花、衰老过程中内源IAA、ZR和GA3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上升,‘洛阳红’属于类似乙烯跃变型,‘胡红’属于类似乙烯末期上升型。结果提示,牡丹在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代谢失衡是导致花瓣衰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瓶插期开花进程不同的切花月季萨蔓莎和贝拉米为试材,探讨了切花月季开花进程差异与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进程中萨蔓莎花瓣起主导作用的是pH 10下的内肽酶,贝拉米花瓣中起主导作用的是pH 6下的内肽酶,且前者活性远高于后者的.开花进程中花瓣金属蛋白酶在萨蔓莎中一直存在且活性较高,而在贝拉米中逐步被启动,初开期表现活性且随开花进程而增大;花瓣巯基蛋白酶在萨蔓莎盛开之前存在,之后活性消失,而在贝拉米盛开之后活性升高;花瓣酸性丝氨酸蛋白酶在二者中活性均基本不变,但整体上在萨蔓莎中的活性高于贝拉米的;花瓣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在盛开期前萨蔓莎中的活性远高于贝拉米的,盛开后相反.由此推测,初开期金属蛋白酶的诱导差异及盛开前后巯基蛋白酶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差异可能与二者开花进程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香石竹花瓣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姜微波 Mayak  S 《园艺学报》1997,24(4):369-372
当乙烯处理香石竹花瓣使之发生衰老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进行乙烯处理的12h内,花瓣中各蛋白质组分及35S蛋氨酸标记蛋白质的降解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在乙烯处理花瓣引起衰老的起始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不是主导因素,而是衰老过程中的继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以甜樱桃‘红艳’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果肉中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虽偶有波动,但总体上变化较为平缓,而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总体上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香雪兰园艺品种‘上农金皇后’为试材,将其鲜切花瓶插于6%葡萄糖溶液和蒸馏水(对照)中,研究其瓶插期间花瓣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花序的观赏期为10d左右,而单朵小花瓶插寿命却不足1周。花瓣吸水量在瓶插期间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在瓶插前期下降,7d后有所回升。对照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添加了6%葡萄糖溶液的处理在瓶插第4天出现1个峰值后其含量才逐渐下降,直到瓶插末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瓶插期间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整个瓶插期间持续上升,在花序中不同部位活性存在差异,基部最高,上部最低。花瓣中丙二醛(MDA)含量随瓶插时间增加而上升,同一瓶插期基部小花MDA含量高于中上部小花。在瓶插前2d,超氧自由基(O·2)含量明显上升,之后有一短暂下降过程,第4天后又逐渐上升;6%葡萄糖溶液处理和对照变化趋势一致,但在瓶插不同时期及花序不同位置上,O·2含量有所差别。综合各因素表明,失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的积累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可能是香雪兰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aimed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various physio-chemical attributes in petals of two different rose species, Rosa damascena Mill and Rosa bourboniana Desport differing in flowering behaviour from small bud (stage 1) till full bloom (stage 8). In both rose species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moisture content were maximum during full bloom.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etal diffusates reached maximum at full bloom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in R. damascena. In both the species, starch content declined as the flower reached its full bloom stage with maximum reducing sugar content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petal growth, total protein and RNA decl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both the species peroxidase (POX)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y were lower during full bloom with high activity of invertase and lipoxygenase (LOX) at this period.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lipid peroxidation induc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could partly be the result of higher lipoxygenase activity during full bloom.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flower development in the two diverse rose species.  相似文献   

12.
失水胁迫对切花月季‘贝拉米’ 内肽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度耐失水胁迫切花月季品种‘贝拉米’(Rosa hybrida ‘Belami’)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30 h失水胁迫处理后复水并瓶插,研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胁迫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复水后处理花瓣仍高于对照;失水胁迫提高了内肽酶活性,复水后,在碱性条件下仍高于对照,在酸性条件下却低于对照。失水胁迫可能启动了新型内肽酶种类。  相似文献   

13.
两个牡丹切花品种低温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莉  王荣花  李京春 《园艺学报》2005,32(6):1114-1117
 本文报道了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切花品种‘紫霞仙’和‘朱砂垒’在2℃低温贮藏过程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种牡丹切花随贮藏期延长瓶插寿命缩短, 花瓣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丙二醛含量上升, 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同时,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品种间的差异在于‘紫霞仙’的开花率、盛花持续天数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朱砂垒’, 说明‘紫霞仙’比‘朱砂垒’抗衰老, 耐贮藏。  相似文献   

14.
枣、酸枣授粉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率存在极大差异,利用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体系可将它们分别分为3级;(2)枣和酸枣的花药开裂时间在蕾黄或蕾裂期;(3)从蕾裂到瓣平期的花粉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蕾黄期、雄蕊展平期和雄蕊下垂期;(4)花粉贮藏后发芽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大体趋势。对杂交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花粉采集和去雄的适宜时期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唐菖蒲质膜水孔蛋白基因GhPIP1;1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Eerde’)花瓣中克隆得到1个质膜内在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PIPs)类的水孔蛋白基因,命名为GhPIP1;1。该基因cDNA 全长1 130 bp,包含86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88个氨基酸。克隆和分析相应的gDNA序列(2 098 bp)表明,其包含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的编码区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hPIP1;1具有水孔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2个NPA(Asn-Pro-Ala)基序。同源性分析显示GhPIP1;1氨基酸序列与同科的荷兰鸢尾(Iris hollandica)PIP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4%。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GhPIP1;1在唐菖蒲花瓣、雄蕊、雌蕊、茎、苞片和叶片等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以花瓣中最高,叶片中最低;GhPIP1;1在花蕾至花朵盛开期间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变化不明显,但在花朵盛开后的萎蔫过程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观赏植物大丽菊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开花时期花瓣的蛋白质表达量及保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丽菊花朵的开放与衰老,花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减少,而过氧化氢酶(CAT)的表达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倾向。同时,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二者在变化时序上存在差异,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倾向。由此推测SOD、CAT及POD可能依次是大丽菊花瓣衰老的不同阶段清除活性氧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7.
硼对“洋葱型”畸形大蒜形成及其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硼水平对“洋葱型”畸形大蒜发生率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0和1.5 mg · L-1硼处理均可诱导“洋葱型”畸形大蒜的发生,降低鳞茎的干、鲜质量,而0.5和1.0 mg · L-1硼处理可防止“洋葱型”畸形大蒜的形成;发生“洋葱型”畸形大蒜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衰老相对延缓,在鳞茎膨大后期其叶身的硼含量、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抗氧化酶(POD、CAT和SOD)活性均高于同处理的正常植株;同时,“洋葱型”畸形大蒜叶身和假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也均显著高于正常植株,但其鳞茎的上述指标比同处理的正常植株分别降低30.45%和51.99%、152.26%和258.34%、82.01%和5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