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578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310篇
  291篇
综合类   2074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1247篇
园艺   547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母猪流行性腹泻返饲后免疫应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广、危害严重。除进行疫苗免疫工作外,返饲常常做为猪场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手段。笔者用6头育肥后期猪模拟母猪返饲(攻毒)实验,研究母猪返饲后排毒情况与血清抗体消长变化,来探究母猪返饲最佳时机以及如何避免返饲带来的风险。结果表明,试验猪在返饲后第2、3天相继发生腹泻并检测到PEDV,在返饲后11 d猪血清中IgG抗体明显上升,并在攻毒后第20天IgA与IgG检测值均达到峰值,在攻毒后第15天唾液与粪便均检测不到病毒。说明,生产上在产前15 d到30 d之间返饲效果较好,病毒感染仔猪的风险最低。为临床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2.
水肥一体化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实现油菜减氮增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方式下减氮施肥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施用的最适减氮量,为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蔬菜生产中氮素利用率和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负压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 [(–5 ± 1) kPa],设不施氮肥 (T1)、尿素 150 kg/hm2 (T2)、尿素 150 kg/hm2 + 10%DCD (双氰胺) + 1%HQ (氢醌)(T3)、尿素 127.5 kg/hm2 + 10%DCD + 1%HQ (T4)、尿素 105 kg/hm2 + 10%DCD + 1%HQ (T5) 共 5 个处理。监测了油菜生长期间供水量、土壤含水量、油菜生长指标及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调查了收获后油菜的产量、品质指标和养分含量。 【结果】在油菜生长期间,负压灌溉各处理的总出水量非常接近 (12174~13869 mL)。当施肥量相同时,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 (T2) 相比,施用硝化和脲酶抑制剂 (T3) 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提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油菜产量 25.2%,提高氮肥利用率 85.2%,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51.9%。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 (T2) 相比,减氮 15%~30% 同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并能够抑制硝化作用,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减氮 30% 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的处理 (T5) 能将油菜产量提高 15.9%,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 8.4%、21.5% 和 27.8%,氮肥利用率提高 1.26 倍,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 66.6%。 【结论】适当减氮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而且能减少油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在本试验负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氮 30% 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即尿素 105 kg/hm2 + 10%DCD + 1%HQ 不仅效果最佳,还降低了因氮肥投入高而造成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3.
空心村整治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在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目标导向下,揭示空心村内典型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是整治工作特别是构建耕层土体的先导环节。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农区的禹城市为例,分析典型空心村在整治时可能涉及的村内道路、晾晒场院、坑塘底泥、林地表土、院落农地、院落实土、土墙墙体等7种土壤的As、Cd、Cr、Cu、Ni、Pb、Zn含量,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为空心村改造中土壤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前述7类参试土壤中,除院落农田的污染指数为0.85(污染等级为Ⅱ,属"较清洁"土壤)外,其余6类的综合污染指数均0.7(污染等级为Ⅰ,属"清洁"土壤),可直接用于空心村整治中的耕层土体重构。本研究基于整治利用导向进行了平原农区空心村典型土壤类型划分,揭示了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于科学开展空心村整治、建设更加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4.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985.
基于1981—2011年云南省52个站点气象数据,通过敏感系数和贡献率法,定量分析了各站点冬春夏秋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1981—1990年、1991—2011年春、夏、秋季,云南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均对平均气温最敏感,其次是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风速的敏感性最低;冬季有部分站点以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大。(2)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因季节不同而不同。1981—1990年,绝大多数站点冬季蒸散量变化主导因子为平均气温,其他季节多数站点主导因子为日照时数;1991—2011年,冬、春、秋季,多数站点以平均气温为主导因子,夏季则以日照时数为主导因子的站点居多。(3)主导因子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平均气温是云南省东部地区冬季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是中南部地区夏季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春、秋季节,前后时间段主导因子区域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云南省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具有阶段性、季节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6.
基于SNP标记的桃矮化基因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矮化型桃树体矮小、节间短,是盆栽观赏和砧木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明确矮化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并对桃矮化基因进行精细定位,是建立目标性状分子辅助选种体系和遗传改良的前提,可为有目标的选育矮化观赏桃和砧木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05-2-144’(‘97矮’ב鸳鸯垂枝’桃)套袋自交获得的395个后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参考桃基因组信息并基于Sanger技术开发的SNP标记对亲本和后代单株进行分析,在扩大群体单株中进行连锁关系分析,确定连锁的SNP标记,初步定位目标基因。在定位区域内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开发更多的基因型和表型一致的SNP标记,对后代单株进行基因分型,完成目标性状的精细定位。然后在精细定位区域内开发SNP标记,即杂交群体双亲均为Aa杂合基因型,对‘10-7’ב96-5-1’杂交后代89个单株进行分子鉴定,以验证基因定位结果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对桃单株‘05-2-144’自交后代实生苗表型鉴定表明,普通型和矮化型单株数分别为300株和95株,性状分离比例接近3﹕1(P值为0.67;χ2为0.19),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桃矮化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用于分子鉴定的单株来源于‘10-7’(普通型)ב96-5-1’(普通型)杂交组合,共获得89个后代单株,其中普通型66株;矮化型23株(P值为0.854;χ2为0.034)。基于Sanger测序技术开发了SNP标记,在桃基因组数据库Pp06上25 230 425 bp和27 191 090 bp处获得了连锁的SNP标记,且目标基因位于这两个标记的右侧,初步获得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对亲本进行66.89X深度测序,继续开发符合Aa杂合基因型的SNP标记位点。根据参考基因组和物理距离区间共设计了15对SNP引物,其中12对引物与重测序结果中SNP的类型一致,3对引物与重测序结果中SNP的类型不一致,连锁标记的基因分型成功率为80.0%。通过基于SNP基因分型分析,最终完成了目标性状的精细定位,位点位于Pp06的28 712165 bp(引物为JXSNP-5)和28 899 661 bp(引物为JXHRM-SNP-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 M和0.13 c M,物理距离约为277 kb,精细定位区域内有54个已知转录本。在定位区域内桃基因组Pp06的28 108 436 bp处和29 247 763 bp处开发SNP标记用于杂交后代表型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后代单株基因型和表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鉴定准确率为100%。【结论】本研究精细定位了桃矮化基因,物理距离约为277 kb,为基因克隆、亲本早期筛选以选育矮化观赏桃和砧木品种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7.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层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计算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樟叶槭、革叶铁榄、翅荚香槐、石岩枫、齿叶黄皮、皱叶海桐、狭叶润楠7个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在3个演替阶段均有出现.樟叶槭、石岩枫和齿叶黄皮分别是演替早期、演替中期和演替晚期的优势种群,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演替早期重叠值大于0.70的种对有55对,而演替晚期重叠值大于0.70的种对有98对,表明随着演替的进展,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增强.在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的关系复杂,生态位宽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重叠值呈上升趋势,二者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8.
空心村整治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在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目标导向下,揭示空心村内典型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是整治工作特别是构建耕层土体的先导环节。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农区的禹城市为例,分析典型空心村在整治时可能涉及的村内道路、晾晒场院、坑塘底泥、林地表土、院落农地、院落实土、土墙墙体等7种土壤的As、Cd、Cr、Cu、Ni、Pb、Zn含量,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为空心村改造中土壤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前述7类参试土壤中,除院落农田的污染指数为0.85(污染等级为Ⅱ,属“较清洁”土壤)外,其余6类的综合污染指数均< 0.7(污染等级为Ⅰ,属“清洁”土壤),可直接用于空心村整治中的耕层土体重构。本研究基于整治利用导向进行了平原农区空心村典型土壤类型划分,揭示了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于科学开展空心村整治、建设更加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9.
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生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较为复杂,尚未见其各组成部分生化成分的全面分析,本实验探究了成熟雄蟹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组织系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副性腺指数(AGI)显著高于精巢指数(TI)和输精管指数(VDI),P0.05。(2)就常规生化成分而言,精巢中的水分、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输精管和副性腺(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以副性腺最高,输精管次之,精巢最低(P0.05)。(3)就脂肪酸组成而言,生殖系统各部分的总饱和脂肪酸(ΣS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n-6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精巢中的C20:3n3、C20:4n6、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4)就氨基酸组成而言,输精管中赖氨酸(Lys)、缬氨酸(Val)和组氨酸(His)含量最高,副性腺次之,精巢最低(P0.05),副性腺中其余大部分的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精巢中主要积累脂肪、碳水化合物、PUFA和HUFA,而副性腺中粗蛋白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0.
以分离的猪萨佩罗病毒PSV Hu N1/2016株感染PK15细胞,制备抗原板,建立检测猪血清中PS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结果表明:一抗最佳稀释浓度为1∶300;FITC标记的羊抗猪荧光二抗最佳稀释浓度为1∶300。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既能将PSV抗体与PRRSV、FMDV、PCV、CSFV抗体区分开,也可以检测到中和效价0.128的阳性血清。用该方法检测湖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208份临床血清样品的总阳性率为68%,表明PSV在湖南省流行普遍,且其感染主要发生在保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