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并且在连续还田4年后冬小麦才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2.
两种硝化抑制剂在不同土壤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了两种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双氰胺(DCD)在4种典型农田土壤(水稻土、潮土、黑土、红壤)中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期内土壤pH和NH4+-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O3--N和表观硝化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单施尿素处理(U)相比,添加硝化抑制剂显著增加了土壤NH4+-N含量,降低了NO3--N含量,表观硝化率表现为UU+DMPPU+DCD。在水稻土和潮土中,单施尿素处理的硝化过程到第14天时基本完成,添加硝化抑制剂使硝化过程延长了至少28天。在黑土和红壤中,尤其是在红壤中,硝化过程相对缓慢,施用抑制剂虽然降低了土壤的表观硝化率,但降低的程度低于水稻土和潮土。总之,在推荐用量下10%DCD的硝化抑制效果优于1%DMPP,且这两种抑制剂在不同土壤中的抑制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3.
以木质素、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材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开环反应合成木质素环氧聚合物(EPL),将木质素环氧聚合物与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交联反应,制备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采用环氧值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质量分析等方法,分析木质素环氧聚合物的环氧值、化学结构,探索木质素环氧聚合物对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结构、热稳定性、胶合强度的影响,评价木质素环氧聚合物对大豆蛋白胶黏剂结构、胶合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木质素成功接枝环氧基团,合成了高反应活性的木质素环氧聚合物,环氧值为2.92 mol/kg,与商用水性环氧树脂环氧值接近;木质素环氧聚合物可以与大豆蛋白分子发生氢键作用和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提高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耐热性能;当木质素环氧聚合物质量分数为5%时,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胶合强度达到0.99 MPa,满足国家标准GB/T 9846—2015规定的Ⅱ类胶合板要求.  相似文献   
144.
针对大区域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较难获取、超分辨率重构(降尺度)较低分辨率的DEM精度不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提出一种对起伏特征较明显的山区DEM超分辨率重构的方法。利用较深层的神经网络充分学习高低分辨率DEM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为了降低训练难度,结合残差学习的方法进行数据训练。将双立方插值法、稀疏混合估计法重构的DEM及提取的坡度结果分别同深层残差网络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方法DEM结果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0.41、0.34、0.34 m,RMSE分别为0.5945、0.5715、0.4869 m;坡度结果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3.02°、2.04°、1.99°,RMSE分别为3.6498°、3.1360°、2.7387°;处理时间分别为0.052、663.39、2.16 s。研究表明,对于10、20、40 m的DEM,本文方法在空间分布和误差方面优于其他方法,在耗时效率上也优于稀疏混合估计法,适合应用于梯田等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超分辨率重构。  相似文献   
145.
生物被膜催化剂具有可再生、可持续和可扩展等优势,但其生长慢、产量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桑树黄酮苷生物转化中的应用。本文以产α-L-鼠李糖苷酶RhaB1的重组大肠埃希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过表达其生物被膜转录调控因子基因csgD,考察CsgD对胞外聚合物分泌、细菌运动和群体感应等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关键因子及其催化性能的调控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在20 h达到成熟期,比原始菌株延长了25%,生物被膜产量提高了61.51%,说明过表达csgD对生物被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培养24 h后,过表达菌株分泌的紧密型胞外多聚物中多糖和蛋白质质量浓度为47.54 mg/L和54.72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8.24%和37.44%;过表达菌株的游动、群集和蹭行运动半径分别为3.41 mm、7.29 mm和10.61 mm,比原始菌株提高了7.23%、8.00%和7.06%。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过表达菌株中胞外聚合物基因(pgaA、bcsA)、运动性基因(fimH、motB)和群体感应基因(luxS、lsrB、aph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过表达csgD对胞外聚合物分泌、细菌运动和群体感...  相似文献   
146.
为探讨基于无人机RGB影像实现对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和产量估算的可行性,设置不同生态点、品种和氮素处理的小麦田间试验,应用大疆精灵4 Pro无人机获取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4个主要生育时期的RGB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并同测定小麦LAI。采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不同生育时期对LAI敏感的光谱与纹理特征集,并借助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析方法,筛选出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最优的LAI估测模型。基于不同生育时期的光谱与纹理特征以及时期特征集,进一步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并在不同生态点验证叶面积估算模型与产量预测模型的普适性。结果表明,基于RF的LAI估测模型的验证精度最高,4个生育时期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2.26、1.44...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万山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解译2000、2010年和2015年万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构建的岩性及同期石漠化叠加分析,探明每种岩性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发生百分比,以此揭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从岩性空间上看,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在非碳酸盐岩组合上分布面积最广,其中林地面积最多为142.89 km2,在灰岩与白云岩混分布最少,面积最少为13.37 km2;2005—2010年的石漠化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变化最大,变化速率为-1.87 km2·a-1,其中,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发育的轻度、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白云岩夹碎屑岩上发育的重度石漠化比例最高,整体上来说石漠化更容易在碳酸盐岩(灰岩与白云岩混、白云岩夹碎屑岩)上产生。根据典型石漠化的分级情况和各地类石漠化分布的占比得出,研究区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这两类土地类型对石漠化的贡献和响应最大,两地类石漠化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20.87%和4.32%,而旱地主要以发生轻度石漠化为主,且发生机率高达93.61%。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内石漠化发生区域的定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8.
平菇菌糠替代木屑栽培茶薪菇和黑木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糠不同比例替代木屑栽培茶薪菇 (Agrocybe aegerita)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以常规培养料(木屑85%,麸皮12.5%,石膏1.5%,蔗糖1%)为对照,探讨平菇菌糠部分替代木屑栽培两种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平菇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茶薪菇和黑木耳是可行的;且在供试替代比范围内,两种食用菌产量随替代比的增加而增加;供试配方中,配方D(木屑40%,菌糠45%,麸皮12.5%,石膏1.5%,蔗糖1%)栽培的茶薪菇和黑木耳产量均最高,筛选为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149.
利用MATLAB和模糊控制理论对离合器起步结合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建模仿真,并得到汽车起步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只要合理地控制离合器主、从动盘之间的正压力及其增长率,就可以满足汽车起步平顺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0.
陈雪  陈嘉仪  陈祉樾  陈欢  陈光 《饲料研究》2022,(17):125-127
藜麦属于高营养价值的农作物,营养价值不低于玉米、小麦等作物。因此,藜麦作为干草饲料以及青贮饲料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文章分析藜麦的饲用价值,探究藜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价值,总结藜麦高产栽培的实践方法,介绍藜麦干草饲料和青贮饲料的贮存方法,综述藜麦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藜麦在饲料工业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