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提高枣树坐果率,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会同新郑市林业局,通过开展枣树保花保果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红枣产量和品质有了显著提高。现将我们的主要实践总结如下:供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及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32.
蚕蛾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蚕蛾的药用历史,概述了近年来对蚕蛾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理功效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蚕蛾的开发利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33.
应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的邀请,中国渔业环境研究代表团一行五人于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赴英考察英国渔业环境保护。代表团在英期间先后访问了伦敦、格拉斯哥、奥班、阿伯丁、纽卡塞尔、洛斯托夫等8个城市,参观了有关从事海洋及淡水渔业环境研究的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机构及火力发电站等设施。作者也参加了这次考察,在考察期间亲闻目睹,较详细地收集了有关资料。本刊特邀陈亚瞿同志撰稿,本文对我国渔业环境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氮,在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氮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氮去除。试验证实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相似文献   
35.
东海毛颚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的数量分布,优势种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季平均丰度(不含台湾海峡水域)为秋季(540ind/102m3)>夏季(322ind/102m3)>冬季(235ind/102m3)>春季(33ind/102m3);毛颚类高丰度区的移动和变化与带鱼渔场的移动和变化基本一致;春、秋季毛颚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温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是构成东海毛颚类总丰度变化的最主要种类,其中肥胖箭虫具有较广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的适应性,海龙箭虫分布的水温偏低,是影响冬、春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百陶箭虫分布的水温偏高,是影响夏、秋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36.
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baeri♂)仔鱼消化道发育表现从远端逐渐到近端的发育过程,而且在其内源性营养阶段变化更剧烈。初孵仔鱼消化系统处于原始分化状态:整个消化道只有内胚层细胞及内部的卵黄颗粒和部分分化的后肠,口与肛门均未与外界相通;随着卵黄囊的吸收,仔鱼分别于孵化后第3天分化出胃和十二指肠;第8~9天才出现具有胃腺的贲门胃,十二指肠和肝脏发生较明显的分化,显示功能性消化系统的形成。仔鱼遭受长期饥饿后(即12 d后投喂),消化道几乎停止发育,24~25 d后则明显退化,表现为长度缩短,管径变小,组织学显示:胃腺细胞萎缩和数量减少,胃肌纤维排列疏松;肠微绒毛断裂,上皮细胞高度下降,细胞内的空泡减少;肝组织逐步呈溃散状态,肝细胞索破坏,细胞界限模糊,核仁呈现萎缩或解体。  相似文献   
37.
东海毛颚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的数量分布,优势种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季平均丰度(不含台湾海峡水域)为秋季(540ind/102m3)>夏季(322ind/102m3)>冬季(235ind/102m3)>春季(33ind/102m3);毛颚类高丰度区的移动和变化与带鱼渔场的移动和变化基本一致;春、秋季毛颚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温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是构成东海毛颚类总丰度变化的最主要种类,其中肥胖箭虫具有较广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的适应性,海龙箭虫分布的水温偏低,是影响冬、春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百陶箭虫分布的水温偏高,是影响夏、秋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38.
病毒入侵后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RIG-I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 RLR)识别从而启动抗病毒RLR信号通路的激活,先天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将导致慢性炎症和免疫器官损伤,甚至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防止抗病毒信号过早激活或过度激活,机体建立了完善的调节系统防止信号传导过程发生紊乱。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是调节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稳定性和活性的关键机制,而泛素化(Ubiquitination, UB)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部分在抗病毒信号通路中被广泛研究。其中K48和K63连接的泛素化最为常见,通过K48连接的泛素链能够引起靶蛋白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而K63连接的泛素链能够促进蛋白激活和细胞信号转导。RIG-Ⅰ、MAVS、TBK1以及TRAF家族相关蛋白作为RLR通路的信号传递分子,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讨论了K48和K63泛素化在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RIG-I样受体引发的信号传导途径中蛋白的泛素化修饰。  相似文献   
39.
利用1981年2、5、8和11月4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水域中、小型浮游桡足类隆剑水蚤科(Oncaeide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水域共出现隆剑水蚤9种,其中等刺隆剑水蚤(Oncaeamediterranea)、背突隆剑水蚤(Oncaeaclevei)和角突隆剑水蚤(On caeaconifera)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丰度最高(60.38ind·m-3),秋季次之(15.16ind·m-3),冬季最低(2.34ind·m-3)。通过对同步温度和盐度资料分析后发现,隆剑水蚤主要分布在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暖流影响的高温、高盐区域,其中等次隆剑水蚤可作为暖流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40.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 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