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以迷迭香叶片为外植体,探索愈伤组织形成及再分化条件。结果表明:蔗糖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其中以MS+蔗糖50g/L+6-BA0.5mg/L+NAA0.5mg/L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88%;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时,以MS+6-BA1.5mg/L+KT0.5mg/L+NAA0.5mg/L效果较好,再分化率达50%;MS+6-BA0.8mg/L+NAA0.5mg/L诱导不定芽增殖,增殖率可达到300%多;不定芽生根时,MS+NAA0.1mg/L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65%。同时,研究发现,尽管外植体被消毒至无菌,但75%乙醇复合其它灭菌剂共同灭菌时,会导致外植体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52.
近两年来,规模养殖场接连遭受市场行情低迷及高致病性、混合性疫病肆虐的打击,养殖情绪明显低落.  相似文献   
53.
(一)中毒诊断:当静脉注射硫酸镁酒精注射液,由于注射过快或注射过量,使血液中含镁升高,引起血压骤降,表现家畜突然眩晕,四肢肌肉软瘫无力,不能支持体重而倒下,尤其腱反射消失最快,随之呼吸与心跳停止而死亡。这种情况常常对牛、马静  相似文献   
54.
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肥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持续发展。针对流域有机肥、化肥投入及肥源状况,提出了多途径解决肥料问题的设想,即以广辟有机肥源为根本,化肥以调入为主,利用资源建立小化肥工业为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5.
钱成 《土壤与环境》2001,10(1):60-63
尼洋河区域在藏东南社会,经济总格局中占有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开发区域之一,针对区域宜垦荒地资源总量较大,总体质量较高,开发难度较低的突出特点,并结合农村经济薄弱,资源严重闲置等实际,提出了宜垦荒地资源开发原则,开发构想和以商品畜牧业及果品业主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6.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西藏中部风蚀严重地区研究了旱季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退化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养分)和生物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结果表明,留高茬和秸秆覆盖方式对保护耕层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数量构成具有重要影响。还田期内,土壤物理、化学(养分)和生物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使退化土壤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态势。秸秆翻埋的土壤含水量及环境综合效应则相对较低,充分反映了西藏中部秸秆翻埋的水分限制作用。土壤细菌在土壤微生物数量构成中占绝对优势。石灰性土壤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并与土壤p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7.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室隔网装置,就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cte对2种高山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对草地植物的侵染和生长均具显著效应,植株地上部、根系干物重以及含磷量、吸磷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株吸磷的贡献率达47.8%-69.5%。其中,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分别对穗序剪股颖、紫羊毛吸收土壤磷索更具促进作用。(2)各接种处理中室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边室土壤,但边室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是细菌、真菌的平均增幅均远高于中室土壤,表明菌根际、菌丝际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差异趋于明显缩小,微生物区系构成得以平衡与改善;解磷细菌(芽孢杆菌)亦呈同一趋势。(3)2—1 mm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构成中占有绝对比重,菌根菌丝对距根表不同距离处2—1 mm团聚体形成的贡献率均在70%以上,但距根表2—4cm处菌根菌丝贡献率明显低于0-2、4-6cm处,并未表现出随菌丝密度增加而提高的趋势;5—2mm水稳性团聚体仅距根表较远处有少量形成(菌丝贡献率达100%),0-2、2—4cm处则未见分布。(4)同一、不同AM真菌对不同或同一草地植物的侵染及所产生的菌根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穗序剪股颖各接种处理普遍优于紫羊毛,紫羊毛+Glomus mosseae、穗序剪股颖+Glomus intraradices优于同组其他接种处理的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其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晓布  钱成  彭岳林  旦巴 《土壤学报》2004,41(4):603-61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就西藏中部退化土壤化学和生物学肥力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肥状态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 ,不同土层全钾、有效钾的下降速率均甚显著。有机肥 ,特别是有机—无机肥在促进土壤细菌繁殖和土壤有机质形成、改善腐殖质结构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CEC、交换性盐基总量以及土壤氮、磷库容及其有效性亦呈明显提高 ,全钾、有效钾的亏缺程度逐渐下降 ,土壤氮、磷、钾的年均平衡量与其年均变化量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但土壤微生物区系仍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在有机肥持续投入的基础上 ,增施氮肥、适施磷肥、重施钾肥对退化土壤的肥力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与腐殖质碳变化及其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多区域重复采样,研究了藏北高原不同状态(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质碳(Humus carbon,H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的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纤维素分解酶活性(Cellulolytic enzyme activity,CEA)对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高原寒旱环境中土壤的HC/SOC比例过低,但PQ值(HAC/HC)很高。随土层加深,不同状态草地SOC、HC、HAC含量、HC/SOC比例在总体上趋于不同程度的下降,PQ值则均呈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对于正常草地,随草地退化加剧,表层SOC、HC(HAC、FAC)增幅分别表现出略呈下降、大幅提高,亚表层降幅则均呈大幅下降。反映到0~20 cm土层,SOC、HC、HAC含量均表现出正常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HC/SOC比例、PQ值则分别呈严重退化草地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说明草地退化在促进表层SOC、HC(HAC、FAC)形成与积累的同时,更"激发"了亚表层的矿化,尤其是严重退化草地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但腐殖质品质并未随土壤腐殖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改善。MBC、CEA与SOC、HC及组分高度一致的土体分布格局影响并决定了上述过程,草地退化有利于真菌、放线菌对土壤、尤其是亚表层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  相似文献   
60.
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恢复与重建西藏退化的草地,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在系统阐述西藏高原草地退化现状、退化特征的基础上,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质、地貌不稳定,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粗化、石砾化,土壤固结力差,抗冲蚀力弱,是草地退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降水量低且蒸发强烈,大风频繁、强劲且持续时间长,冻融侵蚀强烈是草地退化的动力条件;超载过牧、过度樵采等人为干预的不断增强是草地退化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