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280篇
农学   271篇
基础科学   253篇
  242篇
综合类   1651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871篇
园艺   307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正>在临床实践中,母畜分娩前后发生瘫痪病并不常见,并且发病率也较低,但在春冬季仍时有发生,一般引不起养殖户的重视,一旦发生常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往往造成母畜死亡,仔畜缺奶而也随之饿死或者因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母畜瘫痪病后均痊愈,现介绍如下,与广大同行共勉。1典型病例1.1周至县竹峪镇东大墙要王某母猪一头,产后  相似文献   
62.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或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unge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的干燥根。针对药用植物黄芪的农艺性状和栽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开发制备了黄芪专用型种衣剂,对黄芪种子进行包衣,通过田间试验,定期采样,对黄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质量分数、硝态氮、蛋白质、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检验种衣剂对黄芪的这5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在4 000~600 cm~(-1)的频率范围内,采用一维及二阶导数中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解析了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橄榄油等4种食用植物油脂的结构。实验发现,食用植物油脂同时存在着CH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 CH3)),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2)),CH_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3)),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2)),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CH_2弯曲振动模式(δ_(CH2)),CH_3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CH3)),C-O-C伸缩振动模式(ν_(C-O-C)),CH_2平面摇摆振动模式(ρ_(CH2))等。研究发现,采用一维及二阶导数中红外光谱难以鉴别区分上述4种食用植物油脂。为此,依次研究解析了4种食用植物油脂的二维中红外光谱,包括ν_(asCH3)、ν_(asCH2)、νs_(CH3)、ν_(sCH2)、ν_(C=O)、δ_(CH2)、δ_(sCH3)、ν_(C-O-C)和ρ_(CH2)等。实验发现,以ρ_(CH2)为研究对象,在780~700 cm~(-1)的频率范围内,采用二维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鉴别4种食用植物油脂。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中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脂鉴别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4.
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含160个株系的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154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对2013和2014年在哈尔滨和克山两地4个环境下的单株产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46个与单株产量相关的QTL位点,主要分布在A1、A2、C1、C2、D2、D1b、L、K、B2、N、E、J、F、G和H连锁群上,遗传率为0.15%~9.37%。遗传率较高的标记位点有BARCSOYSSR_02_0607、BARCSOYSSR_03_1620、BARCSOYSSR_19-0451、Sat_153、Sat_367、Satt229和Satt529,优异等位基因型为BARCSOYSSR_02_0607(Q1Q1)、BARCSOYSSR_03_1620(Q2Q2)、BARCSOYSSR_09_0183(Q1Q1)、Satt229(Q2Q2)、Sat_367(Q3Q3)、Satt338(Q1Q1)、Satt229(Q1Q1)和Satt668(Q1Q1)。在检测的标记位点中,BARCSOYSSR_08_0966、Sat_36、Sat_153、BARCSOYSSR_02_0607和Satt529在两个环境中重复检测,表明这5个QTL可用于分子设计育种改良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65.
旨在探究外源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MDR)鼠伤寒沙门菌进入健康小鼠肠道后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质控组(C)、灌胃1 d组(G1)、灌胃3 d组(G2)、灌胃5 d组(G3)和灌胃7 d组(G4),每组5只。将携带耐药基因的猪源耐药鼠伤寒沙门菌按106 CFU·mL-1的浓度对除质控组外的试验组小鼠进行灌胃。分别采集灌胃前第0天和灌胃结束后1~14 d的新鲜粪便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灌胃后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1)与C组比较,各试验组在灌胃结束后临床上均表现为轻微腹泻,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与灌胃菌同一型的MDR鼠伤寒沙门菌,且分离率差异不大;2)试验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中Chao1、Goods_coverage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明显高于C组;3)G2组、G3组和G4组在门及属水平物种丰度上变形菌门(Epsilonbacteraeota)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组(P<0.05)。在LEfSe分析上变...  相似文献   
66.
维持细胞内钙离子(Ca2+)稳态对维护卵母细胞成熟及植入前胚胎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本实验旨在研究Ca2+水平变化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的影响。收集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100 nmol/L毒胡萝卜素(TG)组和100 nmol/L TG+300 nmol/L光溜海绵素C(XeC)组,体外培养,分别统计卵丘扩散情况、体外成熟率、胞内Ca2+水平,随后进行孤雌激活(PA)统计各组卵裂率、囊胚率及细胞总数。结果表明:添加XeC可显著改善由TG引起的猪卵丘细胞扩散不完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降低,以及细胞数减少等现象,并显著降低由TG诱导的胞内Ca2+水平。综上,胞内Ca2+水平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7.
本文基于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业领域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概括了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创新特征,以“七大作物育种为例”分析了创新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为创新方法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提供参考,提高科研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8.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鱼人工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养殖品系包括台湾鳖、泰国鳖、日本鳖、黄河鳖和黄沙鳖等。根据不完全统计,10余年间甲鱼产量增长了将近10倍。然而,在产量激增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的严重失序。养殖业严重过剩,大量甲鱼滞销,其中温室甲鱼有40%左右,外塘甲鱼有20%~30%,未来可能将有20%甲鱼养殖户遭淘汰,不利于甲鱼养殖产业的稳定。此外,病害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也成为制约甲  相似文献   
69.
设施栽培黄瓜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设施栽培黄瓜的有序安全生产,利用实施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农委的项目,总结集成了黄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集成特点:注重设施与种子消毒,培育壮苗,以生态调控、预防为主,在农药选用上考虑多种病虫兼治.通过集成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保证黄瓜整个生长期基本免受主要病虫的为害,比常规防治相对减少农药使用量50%左右(折合原药),黄瓜单产平均增加40%~50%.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2)为材料,设T1(6月17日)、T2(6月22日)、T3(6月27日)、T4(7月2日)和T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性能指标和光、温、水因子效应及气象因子资源量在小豆生育前期与后期的比值(分配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随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各播期的大小依次为:T2>T1>T3>T4>T5,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V2>V1,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小豆的生育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逐渐减小,但收获指数相应增加。光、温、水因子对产量性能指标有明显的正负调节效应,V1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单位面积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日照时数与总光合势呈显著正相关。V2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单位面积荚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每荚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降水量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气象因子资源量分配与小豆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小豆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光、温、水资源量在生育前、后期的比值(分配率)及其组合,V1为:生育天数1.86、有效积温2.27、降水量49.73、日照时数1.45;V2为:生育天数1.45、有效积温1.49、降水量1.57、日照时数0.98。在德州地区,夏播小豆选用中早熟品系V2在6月20日前后播种,生育期内光、温、水资源量的分配率及其组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