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亲鱼, 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与亲鱼; 亲鱼肥满度显著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成鱼, 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幼鱼, 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茶叶中EGCG对高脂大鼠的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贤波  周健  成浩  赵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31-10732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脂大鼠血脂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高脂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I组,喂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Ⅱ组,喂高脂饲料)、试验组(Ⅲ、Ⅳ组,喂高脂饲料,并每日分别灌喂0.5、1.0g/kg的EGCG),连续喂饲30d,测定其血清中TC、TG、HDL.C和LDL—C含量。[结果]Ⅲ、Ⅳ试验组TC、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Ⅲ、Ⅳ组TG含量显著低于Ⅱ组(P〈O.05);Ⅲ、Ⅳ组HDL.C含量较Ⅱ组变化不明显;IV组HDL—C含量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Ⅲ、Ⅳ组AI值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结论]EGCG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3.
离子注入诱变植物乳杆菌选育CLA高产突变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6-1为出发菌株,采用N+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1×1013、3×1013、5×1013、8×1013、10×1013、30×1013、50×1013、80×1013、100×1013ion/cm2,真空度为10-3Pa。结果显示,菌体的存活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型"曲线,"鞍脊"出现在30×1013ions/cm2~50×1013ions/cm2之间,此时菌体的存活率在20%~35%之间。综合考虑存活率、总突变率、正突变率和突变幅度等因素,推荐30×1013ions/cm2作为离子注入植物乳杆菌的适宜诱变剂量。从所有的注入处理中挑选CLA转化能力提高了50%以上的突变株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发现F菌株经8次传代后产CLA的稳定性最好。该突变株各代的产量平均为162.5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9.87%,将此突变菌株命名为A6-1F。  相似文献   
24.
利用ELISA检测两种兰花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三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AS-ELISA)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的方法.共检测了浙江省内139个兰科样品和8个百合科样品,结果表明有31.7%的兰花检出CymMV,有28.8%的兰花检出ORSV.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上下游保守序列设计了检测ORSV的引物,参照周国辉报道设计了检测CymMV的引物并对人工接种两种病毒的兰花进行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表明,RT-PCR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建立的TAS-ELISA,DAS-ELISA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兰花上CymMV和ORSV两种病毒的早期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25.
杭州市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东  赵芸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75-176
从杭州市的农产品产地准出现状出发,提出了杭州市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理想化模式,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探索理想化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以杭州市龙井群体种夏秋季鲜叶为原料,采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通过不同的干燥方式,结合茯茶不同的"发花"技术,完成红茯茶产品.感官评审结果表明,接种市面上购买的茯砖茶提纯扩繁的菌液优于茯砖原茶接种方式,晒青红毛茶接种得到的红茯茶产品优于烘青红毛茶接种产品,且均可实现具有红茶及金花菌特有的香气特征的红茯茶产品的预期目标.常规...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海藻酸钠与浒苔多糖的协同作用,本研究首次以海藻酸钠和浒苔多糖为基材,甘油为增塑剂制备生物降解复合膜,探究了海藻酸钠与浒苔多糖质量比、共混溶液总浓度、甘油含量对复合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水溶性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海藻酸钠与浒苔多糖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作用,无明显的相分离现象。组分质量比、共混总浓度和甘油含量均对膜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质量比影响最显著,添加适量浒苔多糖可提高海藻酸钠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海藻酸钠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但膜水溶性略微提高。在组分质量比为8∶2时,膜拉伸强度从99.22 MPa增加到108.41 MPa,断裂伸长率从5.14%增加到6.20%,水蒸气透过率从6.445×10–11 g/(m·s·Pa)降低到6.027×10–11 g/(m·s·Pa),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进一步优化了共混总浓度和甘油含量,最佳共混总浓度为1.6%(m/v),最佳甘油含量为0.9%(m/v)。本研究表明,浒苔多糖的添加增强了海藻酸钠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际土添加对杉木无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杉木合理的菌根化育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苗龄4个月的杉木无菌幼苗为材料,移栽至无菌基质土中,在幼苗根系附近分别添加(150 ± 2) g的杉木幼龄林根际土(RS1)、中龄林根际土(RS2)、近熟林根际土(RS3)、成熟林根际土 (RS4)、过熟林根际土(RS5),同时设置对照(CK)处理。添加前测定根际土养分含量、酸碱度、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密度,并于移栽后1年测定杉木幼苗根系AMF侵染率、基质土养分含量、酸碱度,测量杉木幼苗形态指标、计算生物量。  结果  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际土的养分含量、酸碱度、AMF孢子密度有差异,其添加对杉木幼苗根系侵染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幼苗根系AMF侵染率与所添加林分根际土中AMF孢子密度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率呈现RS5 > RS4 > RS3 > RS1 > RS2 > CK的规律。杉木林分根际土的添加对杉木幼苗地径、苗高、根长、冠幅、基生枝条数、生物量累积等也有促进作用,添加过熟林根际土(RS5)的处理在促进杉木幼苗生长方面优于其他4种根际土。  结论  杉木林分根际土可以作为菌剂添加进行杉木幼苗的菌根化育苗,增加根系菌根侵染率,促进幼苗的高质量生长,这对杉木育苗及菌根真菌在林业上的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为筛选出对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对该地区的茶树炭疽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浓度梯度试验测定了3种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在200 mg·L-1时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该菌的抑菌活性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8%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71.459、77.155、110.753 mg·L-1。显微观察发现,在添加有效中浓度的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的培养基上进行病原菌培养时,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现变形扭曲、皱缩干瘪等现象。综上所述,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山茶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0.
邹礼根  刘超  张乐  赵芸 《食用菌》2008,30(6):46-48
以秀珍菇原料,对比研究保鲜液处理与未保鲜液处理秀珍菇在0-4℃、20℃、30℃3种储藏条件下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菇体完整率、菇体失重率、色泽变化。结果表明,与未保鲜秀珍菇相比,3种储藏条件下的保鲜秀珍菇储藏期均延长。保鲜剂对秀珍菇采收后的子实体代谢等生理生化活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可以延缓粗蛋白的降解速度,有效抑制粗纤维含量升高,延长菇体老化时间,提高储藏后的菇体完整率,降低菇体失重率,抑制菇体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延缓色泽品质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