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0篇
  44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密闭室抽气法监测稻田氨挥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闭室抽气法是稻田氨挥发的常用监测方法,但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影响稻田氨排放的系统分析与评估。研究了换气频率、抽气时间段、是否串联洗气瓶、抽气室与洗气瓶规格等监测参数以及抽气与自然风对比对氨挥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挥发随换气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增加速度分三个阶段,挥发量与换气次数的对数呈线性相关;尿素快速水解期与水解基本结束后的氨挥发日变化规律不同;直通型、球形多孔型洗气头分别较圆盘多孔型洗气头氨挥发量低25.6%和8.5%;抽气室内径越大,气相高度越低,氨挥发量越低;串联洗气瓶测定的氨挥发仅为单独洗气瓶的88.6%;抽气室内田面水蒸发量随抽气速率增加而增加,抽气与自然放置情况下氨挥发量相近时,后者田面水蒸发量大。建议密闭室抽气法监测稻田氨挥发采用直径15 cm的抽气室,配单独流量计,气相高度5~8 cm,抽气量15~20 L?min?1左右,无需串联洗气瓶,选择圆盘多孔型或直杆多孔型洗气瓶。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稻田改为设施蔬菜地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均衡供应的影响,于2021年收获后采集南京市郊区种植历史为13和18年的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和设施有机菜地耕层(0~15 cm)和犁底层(15~30 cm)土壤,同时采集毗邻稻田作为基准,空间替代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特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田转为设施有机菜地后,除碳库活度指数(AI)外,土壤溶解有机碳(DOC)、活性有机碳(AOC)、碳库指数(CPI)、碳库管理指数(CPMI)均呈“∧”形的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间耕层土壤MBC无显著差异。设施有机菜地的土壤氮磷钾累积量、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均显著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18年设施有机菜地耕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分别较露天菜地高7.32%、23.22%和18.57%,犁底层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养分计量比间的关系强度存在差异,其中土壤碳氮比受有机碳总量的影响较大,土壤氮磷比受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作用更显著,土壤碳磷比同时受到土壤有机碳质量、数量、碳库管理指数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累积的改善作用受时间限制,且在养分平衡供应的调控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93.
为了筛选防治养蟹稻田水稻二化螟的安全、高效新型杀虫剂,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24%甲氧虫酰肼SC等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并对河蟹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河蟹安全无害,20%氯虫苯甲酰胺SC 180 ml/hm2、40%氯虫·噻虫嗪WG 150 g/hm2、24%甲氧虫酰肼SC 300 ml/hm2对第1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32%、95.51%和97.19%;对第2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6.17%和97.44%;从3种药剂对河蟹安全性及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看,可以作为养蟹稻田二化螟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4.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水稻土磷库现状及科学施磷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市和常熟市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采样调查耕层土壤磷库的基础上,开展田间不同施磷制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宜兴、常熟两地水稻土速效磷含量达11.6~37.3 mg/kg和8.03~19.8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不同类型水稻土速效磷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增幅达75%~597%和15%~95%。全磷含量分别为0.39~0.72 g/kg和0.55~0.76 g/kg,也有明显的升高,增幅在23%~128%和4%~19%之间。在不同施磷制度下,7种水稻土类型的产量响应结果显示,稻季无论施磷与否对水稻产量并无影响。表明目前稻麦轮作制下,至少一季水稻可以不施磷肥仍能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这一措施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业高效的三重意义,可作为科学施磷制度建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5.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氮肥施用状况、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在苏南常熟市和宜兴市开展了稻麦农田的氮肥施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常熟2006年稻季平均施氮量为N 329 kg/hm2,2011年则降低为N 264 kg/hm2;麦季变化不大,相应分别为N 216 kg/hm2和N 230 kg/hm2。2011年宜兴市稻麦季平均施氮量分别为N 326 kg/hm2和N 300 kg/hm2,高于常熟。通过农户种田面积调查分析,近5年来规模化种植大户的出现和不断扩大是驱动常熟市施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宜兴市较高的施氮水平与该市仍以散户分散经营种植有关。氮肥品种结构调查表明,该区氮肥施用呈现"以尿素为主导、高浓度复混肥施用比例增加、碳酸氢铵逐步减少、有机肥基本弃用"的格局。基于目前氮肥施用量和结构的变化,从科学和政策两个层面提出了逐步改变当前太湖流域稻麦农田传统粗放种植模式和施氮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
森林管理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潜力的方式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阐释了森林管理的定义,对比分析了附件Ⅰ缔约方之间及我国的森林管理固碳能力,得出在2008—2010年间俄罗斯、挪威、斯洛文尼亚等8个缔约方森林管理碳信用额占基准年源排放的比例大于其承诺的减排比例,但俄罗斯、瑞典等9个缔约方在抵消3.3条款下活动碳信用额的作用随着3.3条款下活动碳排放的减少而变弱,而我国2010年森林管理碳源/汇与附件Ⅰ缔约方相比,仅小于俄罗斯和欧盟。在国家、区域及项目3个尺度上对一般的森林管理碳计量的方法及参考水平(基线)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对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分析:在国家水平上,总—净与净—净核算方法的选择,自然干扰等不可抗力是否予以考虑,建立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是否有利于缔约方减排成了谈判的争议焦点,采用数据的精度及方程的适用性成了计量难题;而在区域及项目水平上,建立基线情景在选择方法及具体操作上面临很大困难。未来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基线情景的确立,区分具体的森林管理活动进行碳计量及应用模型预测未来森林管理碳储量变化上。  相似文献   
97.
海南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可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贡献。详细介绍渔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式,探索海南渔业发展的新思路,为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太湖稻麦轮作农田减施磷肥盆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择江苏常熟富磷、中磷、缺磷三个磷水平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稻麦轮作农田稻季不施磷的减磷措施的可行性。实验分四个不同处理: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PW)、稻季施磷麦季不施磷(PR)、稻麦季均施磷(PR+W,目前农民施肥方式)以及稻麦季均不施磷(Pzero)。四年八季试验结果表明:与PR+W处理相比,无论是富磷、中磷以及缺磷土壤中,PW处理下的作物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却显著提高四年稻麦轮作周期内的磷肥表观利用率(富磷、中磷以及缺磷三种土壤上分别高出4.21%、17.3%、18.5%),同时土壤速效磷含量累积下降20%~60%。然而,与PR+W处理相比,PR处理在缺磷土壤上作物产量下降了75%(P0.05)。四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麦轮作农田在土壤磷素供应水平中等及以上条件下,通过稻季不施磷的措施来达到稻麦轮作农田减磷的效果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可以保证作物较高产量水平和土壤磷素的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99.
通过拮抗试验,将供试的61个菌株划分为13个营养亲和群,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同一营养亲和群的菌株其同工酶带型一致.而从13个营养亲和群中分别选出1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扩增共获得1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95.4%;对13个菌株进行ITS扩增,扩增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1...  相似文献   
100.
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BRD)是牛场中重要的疾病之一,给我国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与BRD相关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为分离纯化到目前Pm和Mh流行的优势毒株,建立合适的小动物攻毒模型,给BRD疫苗研制提供有效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首先从患BRD牛的病料中进行Pm和Mh的检测、分离鉴定,确定基因型且评估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筛选合适的疫苗候选株。结果显示,本研究在2022年11-12月从我国3个省份的6个牛场采集到48份患有BRD的牛鼻拭子,PCR检测结果显示Pm的检出率为47.9%(95%CI:33.3~62.8),Mh的检出率为37.5%(95%CI:24.0~52.6),Pm/Mh共感染的检出率为18.8%(95%CI:8.9~32.6)。在阳性样本中分离纯化得到12株Pm,经血清型鉴定均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A);分离到11株Mh,其中7株为A1型,4株为A6型,且在同一头牛的鼻拭子中同时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