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72篇
  107篇
综合类   722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425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带和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及“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基础上,遵循统一、系统、可操作性原则,制定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活力的维持、水土资源的保持、社会效益的保持与加强和经济效益的保持与加强6个方面,共38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4~2002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半翅目(Hem iptera)昆虫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半翅目昆虫13科71种,其中:盲蝽科16种、土蝽科1种、长蝽科8种、红蝽科1种、蛛缘蝽科1种、缘蝽科4种、同蝽科4种、蝽科21种、异蝽科1种、网蝽科3种、姬蝽科5种、猎蝽科3种、花蝽科3种。按食性分,植食性的59种,捕食性的12种。查清了它们的分布,分析了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3.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探明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仔猪上的应用效果和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240头同批断奶及体质量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和1.5%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等量的沸石粉被替换),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平均末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10.73%和11.27%及19.58%和22.13%,均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病死率和腹泻率则分别降低0.16和0.17、5.00%和5.00%及4.32%和4.05%,均差异显著(P0.05)。以上指标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和补体C4分别提高了18.23%和22.05%、6.69%和5.95%、23.94%和22.18%及62.96%和85.19%,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间除补体C4外,其他免疫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且适宜添加剂量为1.0%。  相似文献   
114.
[目的]为帮助南果梨科研工作者了解目前南果梨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方法]选取1990—2019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收录的南果梨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思路,以知识图谱为研究载体,通过Excel、CiteSpace等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所选数据进行主题词以及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并同时绘制有关南果梨的各类数据分析以及图谱.[结果]南果梨研究开始于1992年,一直到2009年南果梨研究达到峰值状态,南果梨研究关键词多为1-MCP(1-甲基环丙烯)、香气和冷藏,我国南果梨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纪淑娟、李俊才、王家珍、辛广、蔡忠民、刘延吉等人.研究机构中,期刊论文中沈阳农业大学发文量、合作关系以及硕博论文量最多.[结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走向的关键词有可能是南果梨酒、水杨酸、1-甲基环丙烯、基因表达、冷藏等.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分析灵芝属(Ganoderma)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进化,为灵芝属物种分类、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灵芝属真菌15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X、MISA、mVISTA、MAFFT、DnaSP、PAML X和IQ-TRE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特征、序列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SR)、基因进化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灵芝属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50603~124588 bp,GC含量为25.4%~27.3%,含有15个保守的蛋白编码基因(PCG)、2个rRNA基因和25~29个tRNA基因。SSR主要由AT构成,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比例最高,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和四核苷酸重复。种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差异较大,非编码区的变异水平高于编码区,nad6、nad3和cob基因编码序列的变异度较高,内含子长度与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15个保守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主要受纯化选择影响,其中cob、cox1和nad2基因含有正选择位点。基因编码偏好A/T含量高的密码子,27个高频密码子中,13个以A结尾,14个以T结尾。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属真菌主要分为2个聚类组,其中紫芝、狭长孢灵芝和G.wiiroense聚为一组;喜热灵芝、白肉灵芝和铁杉灵芝聚成一支,与树舌灵芝、梅氏灵芝、四川灵芝和亮盖灵芝构成姊妹类群,共同构成另一组。【结论】灵芝属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基因组长度主要与内含子插入和删除有关,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强。  相似文献   
116.
为确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固有频率的关系,采用自制的土壤压实机械进行土壤试样制作,运用试验模态分析法,进行不同含水率和孔隙度下土壤固有频率的测定。获得了不同孔隙度下土壤固有频率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以及不同含水率下土壤固有频率和土壤孔隙度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试样含水率为3%~15%时,当土壤孔隙度一定,土壤试样固有频率除含水率为3%时呈线性增长,其余含水率均为先增大至含水率为9%左右后开始降低;土壤试样孔隙度为40%~48%时,当土壤含水率一定,土壤的固有频率随着土壤孔隙度的升高而增大。试验结果可为研究不同农机具作业后土壤—车辆振动系统的传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通过探索LED光源在草菇栽培上的精准化应用,为工厂化草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草菇V23为材料,设置LED光质6个处理:对照白光(CK)、红/蓝=1∶1、红/蓝=1∶2、红/蓝=2∶1、单红光、单蓝光,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光与蓝光的比为1∶1 菌丝长势表现为较强,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不同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从结果可以看出,红蓝光比例为1∶2对菌丝的生长有显著(P<0.05)的作用,并且持续保持领先有促进作用,其次是红蓝光比例为1∶1,并且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到菌丝后期作用不大。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的是红/蓝光的比例分别为1∶2和1∶1,其分别比CK提高了28.29%和19.97%,呈极显著(P<0.01)差异;同时菌丝分支距离相对较小,分别比CK的菌丝分支距离减少了16.03%和15.13%,整体表现菌丝浓密,且长势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18.
田螺肉质厚实,鲜嫩可口,营养十分丰富,每100克田螺肉中含钙质214毫克,维生素B 0.4毫克。  相似文献   
119.
<正>甘肃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全省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承担着全省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等重要工作。近年来,在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引领下,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池塘大宗淡水鱼养殖和特色优势鲑鳟鱼两个主线,着力推广新品种引进和健康养殖技术,为全省渔业持续稳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一、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0.
饲料中动植物蛋白含量对鲂鱼种生长及鱼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使用鱼粉、花生饼、菜籽粕、小麦等原料,分别配制动植物蛋白比为1:7.8、1:3.5、1:2.0、1:1.3的四种饲料,在室内水族箱中饲养朗鱼种。结果表明,在饲料蛋白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饲料中动物蛋白水平的提高,生长比速上升,饲料系数下降,但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高于1:7.8的其他三组,生长比速、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比和蛋白质生产率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鱼粉含量与鱼体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回归公式为Y=56.11—0.108x,r=-0.7996。鱼体中干物质及粗脂肪含量随饲料中鱼粉含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