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的检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5,15(2):117-120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Zeatin)的分布。研究表明,茶树新梢内源Zeatin水平为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顶芽>腋芽;自然生长新梢>剪采新梢;营养生长初期Zeatin积累较多,随展叶数增加,其含量下降,至对夹三叶期,其含量仅为一芽一叶期的52.12%。内源Zeatin含量与新梢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生荣 《茶叶》1993,19(2):27-29
本文通过茶多酚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下的加速试验,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EGCG 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加速处理条件下茶多酚总量没有显著性改变,对 O_2~(?)的清除能力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一)—EGCG 的含量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高温处理均有明显下降,而较低的温度影响不大,茶多酚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湿热和强光照射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被氧化能力,氧化产物应该是无毒的。  相似文献   
13.
儿茶素的碱缓冲能力及与Al3+络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儿茶素((+)-C,(-)-EC,EGCG)对碱的缓冲能力,Al3+对儿茶素缓冲能力的影响及EGCG与Al3+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儿茶素溶液对碱有较强的缓冲能力,酯型儿茶素更强,EGCG约是EC或者C的两倍;在儿茶素与Al3+络合过程中,儿茶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在274 nm处逐渐下降,而322 nm处逐渐升高;EGCG与Al3+的络合度为1:1.  相似文献   
14.
儿茶素对dGMP羟基加合物的电子转移修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生荣  赵玉芳 《茶叶科学》1997,17(2):219-224
用脉冲辐解动态研究技术,分析了由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对氧化型dGMP羟基加合物的电子转移修复效应。结果表明,dGMP中性N2O饱和水溶液在儿茶素存在下脉冲辐解后310mmdGMP-OH生长明显减慢,儿茶素酚氧自由基逐渐形成,儿茶素对dGMP-OH的修复速率常数依次是:EGCG为7.2×108dm3mol-1s-1,EGC为4.7×108dm3mol-1s-1,ECG为5.6×108dm3mol-1s-1,EC为2.9×108dm3mol-1s-1。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对羟自由基诱发SOD基因序列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因克隆与测序技术,研究了儿茶素对羟自由基诱发SOD基因序列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Ⅱ)/H2O2产生的羟自由基可诱导西红柿叶片SOD基因中G→A,G→C间的颠换,且Fe(Ⅱ)浓度越高,颠换率越高,尤其是G→C的颠换,但儿茶素的加入明显抑制这种颠换,且(一)-EGCG>(一)-ECG>(一) -EGC> (一)-EC,呈浓度—效应关系,而儿茶素本身不能使SOD基因发生碱基颠换。  相似文献   
16.
17.
杨贤强  沈生荣 《茶叶》1989,(1):23-26
近年来,我国绿茶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普遍存在烟焦气。本研究在确定焦茶特有组分的定性工作后,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建立焦变程度的计算模式,为焦变茶的监测及防止提供了依据。实验一、样品制备手工制取杀青、烘干、炒干的焦茶(表1)和在实验室内用烘箱以不同温度、时间制取不同程度的焦茶(表2)。  相似文献   
18.
儿茶素的富集及单体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德松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36-138
茶叶儿茶素是茶叶中重要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广泛的药理功效。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在预防突变、抗肿瘤、防止癌细胞增殖及其转移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 ,目前在 EGCG生产方面 ,难以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且技术很不稳定 ,以致 EGCG单体售价十分昂贵。本文就儿茶素的富集与 EGCG单体分离的一些新技术进行综述 ,为儿茶素以及EGCG的生产与研究提供技术指导。1 盐析汪健等[1] 报道将粗制的茶多酚溶于未饱和的食盐水中 ,除去沉渣 ,然…  相似文献   
19.
茶树内源激素IAA和AB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PLC检测法研究了茶树芽叶甲醇浸提时间与芽叶的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被浸提出的产额关系.结果表明:提取8小时,IAA达最大产额,随后逐渐下降,提取13和23小时分别下降到最大产额的95.24%和64.36%,ABA在前13小时提取过程中,提取速度较快,以后变慢,提取13小时的产额为提取23小时的92.82%;IAA、ABA标样的添加回收率测定分别为93.79%和97.1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