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油茶优良无性系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中国竹林的碳素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竹子及竹林生态系统碳素特征的特殊性,估计中国竹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为1.426×1015g,约占中国整个森林碳储量的5.1%。并对如何促进竹林碳素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
以江西泰和严重退化红壤地区重建的4种不同类型森林为对象,初步研究了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重建模式的土壤细根现存生物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2)细根垂直分布呈明显的层次性,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内,占0~40cm土层内细根量的66.76%~80.64%;3)不同重建模式细根年生长动态呈单峰型,且季节变化较明显,在整个生长过程,针阔混交林的细根量大于阔叶纯林,针叶纯林细根量最少;4)土壤水分对细根生长变化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当土壤温度较低时,在0~20cm土层内随温度的升高而细根呈增加的趋势,20~40cm土层温度影响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要求,从理论上研究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动力、非公有制林业的特点,着重探讨非公有制林业的宏观调控原则和任务,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几种槭树科植物叶蛋白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布在江西农业大学校园20种槭树科植物叶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槭树科植物叶蛋白酶活性年变化规律,在年生长期内,大部分树种从4月份到l0月份,叶蛋白酶活性一直在增大,至l0月份达到最大,11月份急剧下降。还发现,所选的20种树种以元宝槭在相应的生长期内叶蛋白酶活性最高,青榨槭次之,岭南槭最小。通过研究从而揭示了人类利用槭树科植物蛋白酶的最佳树种和提取蛋白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6.
一、对我校教学改革的认识 近些年来,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今后的深入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以往的教学改革经验,认识我们的差距,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校教学改革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7.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西森林资源质量分析入手,论述森林资源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提出森林资源质量标准应该是:森林结构合理、单位产量先进、林相丰富复杂、森林功能强劲、稳定持续发展.分析了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观念、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土壤酶特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 ,研究表明 :(1)用主成分分析排序 (PCA)可将 8种模式重建的森林土壤酶活性分为 3类 ,枫香纯林及其与针叶树种的混交林模式是酶活性最高的一类 ,针叶纯林模式土壤酶活性最低的一类 ;(2 )土壤各种酶活性总的垂直分布规律是自上而下逐渐减弱 ,但不同种类的酶、不同重建类型 (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 ,且蔗糖酶以阔叶林变异幅度最大 ;(3)脲酶活性两季节 (5月和 10月 )差异最大 ,蛋白酶季节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29.
RAPD是一种新兴的基于PCR的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简述了其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指出RAPD可以为林木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保存、亲缘关系的鉴定、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等许多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共确认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大型真菌216种,分属于42科82属。其中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有33种;其次为红菇科30种,口蘑科和牛肝菌科各有20种,鹅膏菌科11种。该5个科占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1.91%,种数占总种数的52.78%。种数(包括种下单位)较多的属有红菇属(18种)、小皮伞属(12种)、乳菇属(12种)、牛肝菌属(10种)、鹅膏属(9种)、丝盖伞属(8种)、栓菌属(7种)和小菇属(5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分布成分、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和东亚—北美洲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的属以广布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