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杏鲍菇菌渣有机肥在芦笋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杏鲍菇菌渣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可用于有机肥的生产。杏鲍菇菌渣有机肥在芦笋施用试验结果:施用杏鲍菇菌渣有机肥250 g/2 m2即可完全替代化肥,并且芦笋植株更为高大茂盛,笋径更为粗壮,可增产约580 g/2 m2,增收约2.3元,增产增收率约19%。  相似文献   
22.
农产品农残问题开启了一个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带来了市场商机,但纷乱繁杂的农残问题的清洁方式让消费者无从选择,使得农产品农残问题的市场化发展缓慢。因此,从农产品农残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市场化的实例与意义,进行农产品农残问题的市场化前景分析,以期为农产品农残问题的市场化快速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3.
<正>鹦鹉的前胃扩张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最早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洲出口到欧洲的金刚鹦鹉很多出现呕吐、嗉囊迟缓、排便中存在未消化的种子等异常表现,发病动物出现消瘦,最终大量死亡。该病最早被称为金刚鹦鹉瘦病(Macaw waste dieases)[1],临床兽医和科研工作者尝试对该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但始终没有成功。该病病原被怀疑是病毒,怀疑对象包括东部马脑炎病毒、副黏病毒等[1],直到2008年,Kistler等[2](美国)和Honkavuori等[3](以色列)2个团队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比对基因库,确定该病的病原为鸟类博纳病毒(Avian bornavirus,ABV),与哺乳动物博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约有75%的同源序列。目前,已发现有8种不同的ABV亚型[4]。ABV主要影响神经细胞,造成神经节苷脂炎,影响前胃(腺胃)平滑肌收缩,导致前胃扩张...  相似文献   
24.
为进一步推进灞桥樱桃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促进西安市灞桥樱桃产业健康发展,对灞桥樱桃主要病虫害和用药情况、樱桃近年来质量安全水平监测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标准化程度低;登记用药种类和限量不足;农药叠加使用风险评估不足;绿色防控手段不足,土壤问题重视不够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用药种类和用药量...  相似文献   
25.
利用整车性能模拟软件建立某轻型皮卡的计算模型,以合理选择发动机为目标,对配置排量不等的发动机A与发动机B时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进行了模拟仿真。在此基础上将模拟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提高了模拟精度,确定了合理选择发动机的要求,为整车动力总成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隐性饥饿”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并存是我国营养健康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我国营养功能性食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研究开发营养强化型豆芽、发芽糙米、花生芽等芽类食品具有广阔前景。芽类食品的营养强化效果受催芽时间、催芽温度、营养剂添加量和辅助处理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各类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以期为芽类食品的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不同N-甲基-N-亚硝基脲处理下高粱离体花粉的活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立高粱离体花粉在N-甲基-N-亚硝基脲(MNU)的常温处理下维持较高活力的适宜条件,通过TTC染色法研究了MNU浓度、处理时间、磷酸盐浓度与p H值对离体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花粉的存活率与MNU浓度、处理时间呈负相关,随磷酸盐浓度、p H值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各诱变因素对处理后花粉存活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MNU浓度处理时间磷酸盐浓度pH。当MNU浓度为0.5 mmol/L、处理时间为40 min、磷酸盐浓度为10 mmol/L、p H值为4.8时,受处理花粉的存活率达到约40.0%的最高值。研究结果对于基因水平上高粱种质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为获得不同来源茶树菇的亲缘关系并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综合农艺性状较优菌株,以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州十号的航天飞船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ISSR、拮抗和同工酶技术进行菌株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菌盖厚度和直径、菌柄长度和直径、生育期、产量,对18...  相似文献   
29.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菌包后熟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经菌株对比试验,筛选到杏鲍菇1号和3号适宜工厂化生产需要。菌包满袋后经过5~6 d的后熟期再搬入冷库,杏鲍菇菌蕾分化快,形成早,子实体在冷库中生长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30.
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冰  姜业芳  李菁  田启建  吴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81-17482
[目的]调查小溪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的种类及地理成分。[方法]采用水平拉线法调查了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种类,结合该保护区地面着生苔藓种类研究的结果,对该保护区的药用苔藓植物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进行了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该地区药用苔藓植物共7科8属共9种,其中苔类2科2属3种,藓类5科6属6种。[结论]该地区药用苔藓植物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