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格网式垄作及其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格网式垄作是群众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一种保土耕作方法,与横坡垄作相比较,可减少坡地径流63%~67%,减少土壤冲刷68%~73%,增产4.0%~7.7%。该法主要适用于沙土、壤土等入渗性能较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33.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对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茶黄素,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它们为标样,建立了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的HPLC定量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TF1、TF2+TF3和TF4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8.5%、2.0’3.8%和2.0’3.9%,三者总量的变异系数为2.2’4.1%。应用该法对Sigma公司的混合茶黄素标样测定表明,其相对误差为3.4%。对自制茶色素中茶黄素类含量分析表明,茶黄素类总量可达20.5%、其中TF1、TF2+TF3和TF4的含量则分别为6.0%、9.1%和5.4%。茶色素中茶黄素类HPLC定量方法的建立,对于茶色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并有助于茶色素的开发以及药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
茉莉花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HPLC分析了茉莉花蕾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茉莉花发育期间花蕾均重呈倒数曲线增长, Z和ABA含量同步增长,但Z/ABA值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花蕾发育后期均重迅速增大可能与Z/ABA值增加有关。由于ABA含量减少,使茉莉花蕾采摘后3?h 时 Z/ABA值达最大,其后花的开张度迅速增大。茉莉花发育及开放期间未检出IAA。  相似文献   
35.
喝茶是否会导致肾结石,是茶叶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实验证明:茶叶中草酸尽管含量较高,但形成肾结石的风险仍然很低。大规模人群调查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喝茶不仅没有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反而还可以少量(轻微)地降低肾结石发病率。但是对于已经检查确认的肾结石患者,临床医学上一般仍建议肾结石患者不宜饮用浓茶。  相似文献   
36.
采用槠叶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应用Roberts法和RP-HPLC法对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黄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P-HPLC法测得的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茶黄素总量分别是Roberts法测定结果的2.7、1.9、3.1和3.1倍,说明RP-HPLC法能更有效地测定出茶叶中的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37.
试验证明:兴堡子川新灌区灰钙土在灌耕、施肥5~6年时,耕层肥力水平还是很低的。但较1985年初灌时小麦基础产量平均提高了24.9%,其中50%地块提高了73.2%~25.9%,25%地块提高了6.4%,25%地块降低了5.4%。该区小麦基础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的高低,而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又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要提高土壤基本肥力和作物产量,应增施有机肥料。该区灰钙土的基本肥力可使足肥时小麦最高产量达320.0~511.6kg/亩,平均为429.6kg/亩,施肥平均增产199.1kg/亩,相对增加86.4%。  相似文献   
38.
儿茶素化学氧化条件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 ,以K3Fe(CN) 6 为氧化剂 ,系统研究了pH、温度、氧化时间对茶多酚化学氧化的影响 ,通过分光光度法与HPLC法相结合对氧化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后 ,表明 :PH 7.7、温度0℃、氧化时间 1 5min条件下 ,有利于茶黄素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四川省是中国三大柑桔产区之一.柑桔主要分布在盆地海拔700m以下的丘陵、河流两岸的低山、河滩和平地.柑桔园土壤主要为钙质壤土,因此柑桔缺铁黄化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叶片黄化、花果脱落、果子小、品质差、产量低,严重时不挂果,甚至死亡.1994年由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引进高科技产品EDDHA螯合铁盐,进行矫治柑桔缺铁黄叶病的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