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47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植物提取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中去除重金属最具前途的方式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向土壤施加螯合剂增加土壤重金属的可溶性,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该技术被称为螯合诱导植物提取技术。EDTA(乙二胺四乙酸)由于其较强的络合能力,是目前常用和研究较多的螫合剂。但EDTA在环境中不易被生物降解,施入土壤的EDTA有着较长的残留效应,因此施用EDTA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2.
重金属植物螯合肽(P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螯合肽(PC)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主要对PC的结构、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及PC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3.
土壤中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7,他引:45  
蒋成爱  吴启堂  陈杖榴 《土壤》2004,36(3):264-270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As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土壤中主要含As化合物的形态及转化,土壤对As的吸附缓冲行为,土壤As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及微生物在As不同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尚需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4.
亚热带几种森林类型下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在本底条件一致的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天然阔叶林及杉阔混交林林下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量重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总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0.001细微颗粒百分含量为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林;土壤PH伙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速效P,速率K,全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阔叶  相似文献   
105.
城市污泥中有机酸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厌氧消化作用对深圳污泥中有机酸的降解作用,消化过程中有机酸的稳定性受分子结构决定,羟基酸〈烯酸〈正烷酸〈芳香酸〈甾酸,具有稠环、苯环和共轭双键结构者稳定性较高,而含有羟基和孤立双键者稳定性较低,且羟基基团越多,结构越不稳定,厌氧消化对能选择降解高碳数羟基本是选择保存低碳数基酸,某些民政部下,有机酸的稳定悸也可能受生物代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曹珍  刘姝媛  曾曙才 《土壤》2011,43(4):669-673
采用室内淋洗方法研究了尾叶桉、藜蒴和湿地松3种林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淋滤液性质及其对赤红壤B、Zn吸附-解吸的影响。每2个月淋洗一次凋落叶,共6次。结果表明,尾叶桉、藜蒴和湿地松凋落叶失重率分别为29.37%、13.37%和4.68%;3种凋落叶淋滤液均呈酸性,pH值介于5.08~6.37,其中藜蒴最高,尾叶桉最低;淋滤液电导率,B、Zn浓度均以藜蒴最大,湿地松最小,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指标在分解过程中呈先降后回升的趋势。用淋滤液浸提赤红壤时,前3次淋滤液中的B被土壤吸附,平均吸附量尾叶桉(0.821 mg/kg)>藜蒴(0.428 mg/kg)>湿地松(0.394 mg/kg);后3次淋滤液使土壤B解吸,平均解吸量尾叶桉(0.419 mg/kg)>湿地松(0.392 mg/kg)>藜蒴(0.238 mg/kg)。与B不同,土壤从3种凋落叶的各次淋滤液中均吸附Zn,平均吸附量藜蒴(0.522 mg/kg)>尾叶桉(0.391 mg/kg)>湿地松(0.100 mg/kg)。表明3个树种的凋落叶淋滤液性质相似,对B、Zn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但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3种凋落叶分解均能增加赤红壤Zn含量,但无助于提高土壤原有Zn的有效性;对B的影响则因分解期而异。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土柱模拟淋洗试验,研究了施用等量有机复合肥条件下,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对赤红壤氮磷淋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均随酸雨pH值增大而下降;pH 2.0模拟酸雨和对照(pH 6.5)的无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pH 3.0、pH 4.0和pH 5.0酸雨;pH 5.0模拟酸雨无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均最低,表明强酸性酸雨和中性淋洗液均促进氮淋失,而酸度与土壤接近的酸雨减少氮淋失。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对DP淋失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PP和TP淋失;不同模拟酸雨各形态磷淋失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酸雨对赤红壤磷淋失影响有限。酸雨对淋滤液氮磷浓度动态变化和氮磷累计淋失量动态变化等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模拟酸雨对施肥条件下赤红壤氮磷淋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柱模拟淋洗试验,研究了施用等量有机复合肥条件下,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对赤红壤氮磷淋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均随酸雨pH值增大而下降;pH 2.0模拟酸雨和对照(pH 6.5)的无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pH 3.0、pH 4.0和pH 5.0酸雨;pH 5.0模拟酸雨无机氮和总氮淋失量均最低,表明强酸性酸雨和中性淋洗液均促进氮淋失,而酸度与土壤接近的酸雨减少氮淋失。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对DP淋失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PP和TP淋失;不同模拟酸雨各形态磷淋失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酸雨对赤红壤磷淋失影响有限。酸雨对淋滤液氮磷浓度动态变化和氮磷累计淋失量动态变化等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选取玉米、绿豆和菜心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茶皂素对3种作物种子发芽及根伸长的影响情况,同时研究茶皂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浓度范围内,茶皂素溶液对玉米、绿豆和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及根伸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绿豆种子发芽率除外),0.2%处理对3种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达33.1%以上,其根长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对玉米和菜心种子发芽率的抑制率达10%;茶皂素对种子发芽率及根长抑制作用的强弱与种子类型有关,整体来说,茶皂素对3种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菜心>绿豆,对3种种子根伸长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菜心>玉米>绿豆。茶皂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猪粪堆肥腐熟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摘要:通过2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不同碳氮比(C/N)、不同通气方式和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各种指标在堆肥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猪粪堆肥的腐熟指标。研究表明,固相C/N、NH+4-N含量、种子发芽率是较好地反映猪粪堆肥腐熟进程的生化指标,当固相C/N降至20∶1以下、NH+4-N含量小于20mg·kg-1、种子发芽率>70%时,可判定堆肥已腐熟。依据上述指标,并结合粪便无害化指标,可判定本研究中除第一次堆肥第一组、第二次堆肥第七组外,其余各组在第30~35d时已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