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3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增铵营养对小麦早期生长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在不同形态氮营养下(NH^+4/NO^-3分别为0/100、50/50和100/0)的生长特征。与单一形态氮营养相比,增铵营养在五叶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的株高、叶干重和总干重;在7叶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株高、单株分蘖数、叶面积、叶干重、茎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与单一NO^-3营养相比,单一NH^+4营养显著降低单株分蘖数、叶面积、叶干重、茎鞘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干  相似文献   
112.
以日本和IRRI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抽穗后营养器官非结构性碳含量(NSC)、碳氮比(C/N)的变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NSC和C/N的主导因子,齐穗期NSC和C/N在两生态点间的差异很小,而灌浆期和成熟期丽江点的NSC均极显著高于南京点;灌浆期南京点的C/N值显著高于丽江点,成熟期则为丽江点显著高于南京点。齐穗期营养器官NSC和C/N比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且当NSC在14%左右时结实率较高;齐穗期C/N与产量均呈二次曲线相关,C/N值在9~14之间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3.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顶部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1叶最高,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而异。抽穗前游离氨基酸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变化较大,而抽穗后以顶1叶含量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冬小麦盆栽水分控制,研究了干旱和渍水胁迫下冬小麦水分生理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存在凌晨叶水势临界值,当凌晨叶水势低于临界值后,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凌晨叶水势临界值可运用模糊聚类方法确定。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相对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变化的关系不相同,相对蒸腾速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直线  相似文献   
115.
小麦小花两极分化中内源植物激素与糖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158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小花发育与退化两极分化过程中可孕花与不孕花的内源植物激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不孕花在开花前18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即开始迅速下降,开花前14天其鲜重和果聚糖含量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已进入生理功能衰退期。在两极分化期间可孕花与不孕花在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上表现出了截然  相似文献   
116.
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基因型差异及增粒途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27个穗粒性状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中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粒性状基因型在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和可孕小花数上均有明显差异。特大穗型小麦的小花分化速率最快,分化持续时间最短。穗粒数对小麦产量提高的贡献最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不存在负相  相似文献   
117.
近年来,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检疫工作也逐步进入了信息化发展阶段。畜类动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性与安全性,是我国城乡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维持我国人民群众的良好身体健康状态,应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和检疫电子出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8.
Pm48为本实验室鉴定的一个抗白粉病新基因。为精细定位该基因,利用混池ddRAD测序鉴定了81个与该基因关联的序列,开发了STS标记Xmp931,转化了CAPS标记Xmp928、Xmp930和Xmp936;同时,利用粗山羊草基因组序列开发了71个基因组SSR标记,定位了其中的Xmp1089和Xmp1112。在115个宁糯麦1号′Tabasco衍生的F2:3家系中,Xmp928与目的基因共分离,Xmp1112位于近着丝粒方向处距抗病基因3.1 c M。在671个纯合感病家系中,标记Xmp928仍与目的基因共分离。利用3个中国春5DS缺失系,最终将Pm48定位在小麦5DS上0.63–0.67的臂区段中。  相似文献   
119.
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籽粒蛋白质含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大于0.84,根均方差(RMSE)小于0.2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结论】基于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主线,建立了较为简化的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动态的模拟模型,模型的研究不仅为定量预测不同生态与肥水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对国内外现有水稻生长与产量模拟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0.
 采用变异数和频数分析,对88份稻种资源进行了苗期氮素利用效率(NUE)、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响应度(NUER)的基因型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1)不同稻种资源苗期的NUE、NAE和NUER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且受氮素水平的影响。低氮、中氮和高氮间的NUE存在极显著差异,并随氮素水平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低、中氮间的NAE的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地小于高氮;(低氮NUE-高氮NUE )/ 高氮NUE的NUER极显著高于(低氮NUE -中氮NUE)/ 中氮NUE、(中氮NUE -高氮NUE)/ 高氮NUE的NUER,且后两者间未达显著差异。 2)不同稻种资源苗期NUE、NAE和NUER的变异系数存在极大的差别(达20%以上),大小顺序为NUER>NAE>NUE,即稻种资源苗期NUE、NAE和NUER的基因型差异大小是NUER>NAE>NUE。 3)不同稻种资源苗期NUE、NAE和NUER的基因型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拟合度最好的是NUE,其次为NAE,NUER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