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阐明玉米JAZ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JAZ家族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保守结构域分析、组织特异性分析以及在玉米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玉米JAZ家族基因在玉米抗感禾谷镰孢的自交系Mo17和B73中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玉米JAZ家族基因与拟南芥家族基因具有一定同源性,23个成员都含有TIFY和Jas(CCT_2)结构域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生物(黄曲霉和拟轮枝镰孢)和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高盐和紫外损伤)下,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变化;部分JAZ家族基因在玉米抗感禾谷镰孢自交系Mo17和B73中的表达规律呈现明显的差别,说明JAZ家族基因在玉米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玉米抵抗禾谷镰孢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其他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及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极为显著。乡土物种在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青檀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原始森林及其他样地,侧柏、任豆、青冈、黄荆等乡土树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及桉树样地。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恢复50a后的森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却稍有下降。石漠化治理必须合理配置物种,重视乡土植物,充分考虑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2022年,汉中市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在镇巴县九阵坝村精心打造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也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10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之一。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杂草的防除效果,本研究测定了96%精异丙甲草胺EC、80%唑嘧磺草胺WG、33%二甲戊灵EC和50%乙草胺EC 4种除草剂的大田防效,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EC 900~1200 mL/ hm2+80%唑嘧磺草胺WG 56.25~75 g/ hm2以及33%二甲戊灵EC对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而33%二甲戊灵EC的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并且对禾本科杂草也具有较好的防效。这说明33%二甲戊灵EC具有较广的杀草谱,且防效稳定。综合所有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33%二甲戊灵EC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4.
黄芪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黄芪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优缺点,将近年来有关黄芪多糖的溶剂法、酶解法、物理法相关提取工艺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经比较后发现,基于物理原理的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高压脉冲法、组织破碎提取法等新技术,较传统热水浸提法、碱提法、碱醇提取法和酶解法在提取率、提取时间、纯度、能源消耗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并且发现不同方法的协同提取也能明显提高黄芪多糖的提取率。虽然目前这些技术没有被广泛的采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取工艺成本的下降,应用于黄芪多糖的高效、节能的提取技术会逐步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65.
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向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用土壤脲酶活性来说明石漠化地区土壤生态恢复的状况。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植被恢复年限、植被类型、坡向有密切的关系,土壤脲酶活性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混交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单一植被的土壤,同一采样地点南坡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北坡。  相似文献   
66.
小型起垄施肥机在正常行驶进行施肥作业时的振动不仅会导致机具零部件受损与寿命降低,还会影响施肥精度。为研究小型起垄施肥机工作的振动情况,测量其不同部位的振动量。对测得的原始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处理并做相干性分析,发现小型起垄施肥机在排肥管处振动频率为110 Hz,小型起垄施肥机在刚启动时的振动频率低于正常工作频率,在小型起垄施肥机的排肥管处的振动分析中,发动机的影响要大于车轮的影响,两者的共同对排肥管的影响接近于1,扶手处的振动信号频率峰值比较分散,且来自车轮的影响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不同中山杉(Taxodium)造林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及中山杉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调查,分析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块造林样地0~50.0 cm深度范围的土壤含盐量为0.04%~0.80%,不同造林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37~11.52 g/kg,普遍偏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山杉的成活率、胸径以及树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指标的定量关系;当土壤盐分含量高于0.6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低于50%,胸径和树高明显偏低,当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3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在80%以上,胸径和树高也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68.
69.
ZmHDA101是玉米去乙酰转移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为了明确ZmHDA101与TPL/TPRs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ZmHDA101、TPL/TPRs的酵母双杂交载体AD/BD-ZmHDA101、AD/BD-AtTPL、AD/BD-AtTPR1、AD/BD-AtTPR2、AD/BD-AtTPR3和AD/BD-AtTPR4;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了ZmHDA101与TPL/TPRs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发现,共同转化了ZmHDA101与TPL/TPRs组合的酵母均能在-Leu/-Trp、-Leu/-Trp/-His和-Leu/-Trp/-His+3-AT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转化了对照组合的酵母不能在-Leu/-Trp/-His或-Leu/-Trp/-His+3-AT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表明ZmHDA101与AtTPL、AtTPR1、AtTPR2、AtTPR3和AtTPR4在酵母细胞中均能够直接互作。研究结果为阐明ZmHDA101在玉米生长发育和抵抗生物/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