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二维的带有扰动因子的Euler方程的整体适定性已经被证明,但是三维带有扰动因子的Euler方程的整体适定性尚未被解决,仍然是一个数学难题,给出的定理希望在证明三维带有扰动因子的Euler方程的整体适定性上有所帮助.主要研究一种带有扰动因子a(t)的Euler方程的Lax对,另外,还进一步研究关于带有此类扰动因子的Eul...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山豆根多糖(SSP)对鸡免疫功能及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山豆根多糖分别按50、100、200 mg/kg体重对14日龄公鸡胸部肌肉注射,在21、28、35、42日龄分别测定了鸡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及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结果表明,鸡28日龄时,50~200 mg/kg山豆根多糖能显著提高鸡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P0.05,P0.01);鸡35日龄时,50 mg/kg山豆根多糖能显著提高鸡的胸腺指数(P0.05),100 mg/kg山豆根多糖组鸡血浆中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200 mg/kg山豆根多糖组鸡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鸡42日龄时,50 mg/kg山豆根多糖能显著提高鸡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100 mg/kg山豆根多糖组鸡血浆中MD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提示山豆根多糖能够促进鸡免疫器官发育,并对鸡体内活性氧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3.
抗氧化剂在公猪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公猪精液冷冻稀释液中添加抗氧化剂以提高冷冻精液质量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添加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L-半胱氨酸和L-谷氨酰胺、中草药成分等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氧化损伤,提高解冻后精子活率、精子成活力、质膜与顶体完整性等,进而提高冷冻保存精液的受精能力。作者综述了抗氧化剂的抗精子冷冻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不同抗氧化剂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在公猪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IR)是动物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和毛色有重要影响.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具有5种基本体色类型(“全红”、“粉玉”、“大花”、“粉花”和“麻花”),其中后3种带有黑色斑点或斑块,是研究动物黑色素合成机制的良好材料之一.克隆了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并进行了“全红”、“大花”、“粉玉”、“粉花”4种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914 bp,包括637 bp 5’-UTR(非转录区)、311 bp3’-UTR及966 bp ORF(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由一个外显子编码(321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域.瓯江彩鲤与鲫的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达98%,与斑马鱼达93%;不同体色间的编码区只存在一个核苷酸无义突变(C/G),因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qRT-PCR表明,MC1R基因在眼睛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肤、肌肉、鳃、肾脏、鳔、心、肝等组织(P<0.05);但在4种体色间不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彩鲤体色类型中的黑色斑块不是由MC1基因直接决定,还有待对其它体色相关基因或调控因子的研究.研究亮点:对在黑色素合成通路中起着类似“开关”作用的MC1R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瓯江彩鲤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排除了MC1R基因与瓯江彩鲤黑色斑纹的直接相关性,为鱼类体色变异相关基因研究积累了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45.
在我国肉鸡产业保持平稳上升趋势的背景下,2011年广东省肉鸡饲养量较2010年下降0.28%,达到10.47亿只;肉鸡出栏9.23亿只,年末存栏量2.65亿只.肉鸡产品供应略有减少,但需求量不断加大.分析了2011-2012年广东肉鸡产业产品的价格变化,广东肉鸡产品进出口情况和肉鸡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并对2013年广东肉鸡产业产品供需及价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6.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云杉(Picea asperat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为试验材料,通过蒸汽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条件变化对该3种木材的抗弯强度(MOR)、抗弯弹性模量(MOE)及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木材的MOR、MOE和顺纹抗压强度均降低;与对照样相比,毛白杨在180℃以下,云杉和樟子松在190℃以下,木材主要力学强度没有降低;毛白杨超过190℃,云杉和樟子松超过200℃,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毛白杨超过200℃,云杉和樟子松超过210℃强度降低的更快.总之,毛白杨热处理温度不超过200℃,云杉和樟子松热处理不超过210℃.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辐射减弱和O3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和遮荫网,开展了辐射减弱和O3胁迫的大田试验研究.实验设置4种处理:CK为野外大田组,T1为40%遮荫,T2为100 nL/LO3,T3为遮荫40%和100 nL/LO3的复合组.结果表明:T1和T3组冬小麦的生育期延长且推迟,T3组株高无明显变化;T2组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干物质重均降低,T3降幅最大;各组灌浆速率均降低,T3组降幅最大;T1和T3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穗重显著降低,T2组穗数无明显改变.由此可见,复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接近40%遮荫;粒重降低主要是因为灌浆速率的降低,灌浆时间的影响较小;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千粒重、穗数、穗重的降低,降幅最大,但小于两因子单独累加.  相似文献   
48.
蝗虫灾害是人类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对农牧业、环境和经济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关蝗虫学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60年前,通过改治结合,我国控制了大规模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蝗灾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0年过去了,中国蝗虫学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文主要综述了最近60年中国蝗虫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展示蝗虫分类学、生态学、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蝗虫控制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是世界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30年,我国科学家深入揭示蝗虫两型转变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飞蝗的综合生物学研究积累使飞蝗成为继果蝇之后又一个昆虫模式系统。更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开发的真菌生物农药和群聚信息素可以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用于蝗灾的治理。  相似文献   
49.
水稻剑叶角度与主穗产量的遗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水稻株型的选育与高产育种密切相关,而剑叶角度则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利用水稻中控制剑叶角度及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可更好地为高产制繁种目标服务。通过应用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含256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剑叶角度及主穗产量等5个性状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分布于染色体1、2、3、5、6、9、10、11。这些QTL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3.46%~25.64%之间。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5个性状的QTL,其中控制剑叶角度的两个QTL;在第2、3、9、10、11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各一个QTL;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剑叶、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3个QTL;1个每穗实粒数和2个每穗实粒重的QTL分布于第6染色体上。多个区间表现出对两个性状的显著作用,其中第1染色体2个,第6染色体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较小的剑叶角度可通过提高结实率进而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50.
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及其转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叶兴国  王艳丽  康乐  杜丽璞  徐惠君 《作物学报》2005,31(12):1552-1556
利用C58c1农杆菌菌株(其携带的pPTN290质粒载体上含有nptⅡ 基因和GUS基因)为供体材料和小麦幼胚为受体材料,对我国35个春小麦基因型进行了农杆菌敏感性研究和转化研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M97034、P187、巴140105、扬麦158、新春9号和克丰6号等基因型农杆菌感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了15.0% ~ 30.0%,显著高于模式基因型Bobwhite。其余幼胚分别在含10-25mg/L G418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抗性再生植株经ELISA检测、PCR检测、叶片离体退绿检测、X-Gluc染色检测和Southerm blot检测,最终从新春9号和PM97034的农秆菌转化效率高于Bobwhite. Southerm blot检测结果同时表明,外源基因在多数转基因植株中表现为单拷贝整合。T1代植株ELISA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个别株系中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而在多数株系中的分离偏离了孟德尔遗传规律。阳性植株与阴性植株分离比经X2。适合性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多数株系中的遗传符合3:1分离规律。本文首次对不同小麦基因型进行了农秆菌敏感和转化效率研究,筛选到新春9号和PM97034两个对农杆菌比较敏感且转化效率比较高的基因型,可望广泛用于小麦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