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电视媒体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电视频道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是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凤凰卫视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知名品牌,2006年更获得”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奖”。本文探讨了其品牌价值塑造和品牌形象传播,希望为中国电视业的品牌战略提供借鉴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62.
孙娜  刘政永 《湖南农机》2008,(3):108-110
我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十多年来,网络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广告形式.我国目前的网络广告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本文对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网络广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3.
处于工业化时代的我们对工业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设计师要运用科学技术设计出外观表现力更强、造型真实度、视觉效果更强真实而又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工业产品。本文就三维建模软件之一的Rhinoceros进行研究,分别对工业设计和Rhinoceros展开描述,继而引出对Rhinoceros功能的简介和对其优势的概括,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Rhinoceros,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河套灌区畦灌灌水质量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套灌区农田规格不合理问题,为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的畦灌灌水技术要素,在不同畦田宽度下进行田间灌水试验,采用模型模拟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畦灌水流运动状态及灌水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畦田宽度为18~23 m时灌水质量不佳,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仅分别为59. 78%~77. 40%和84. 61%~87. 02%,尽管此时储水效率为100%,但其灌水效果仍然较差;畦田宽度缩小到10~15 m时,灌水效率为70. 20%~87. 00%,灌水均匀度为86. 77%~90. 80%,灌水质量最好;当缩小畦田宽度到5 m时,灌水质量反而降低。在此基础上,结合田间实测资料,通过模型模拟、均匀试验设计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含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以及储水效率的单目标优化模型(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将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作为决策变量,采用冒泡排序法(Bubble sort method)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畦灌适宜的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组合,根据示范区实际入田流量,初步确定最优畦田宽度为10. 7~14. 2 m。研究结果为灌区节水改造设计、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5.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人和动物患病。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验,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明确实时荧光PCR法在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中的最低检出限以及在不同食品类型中的检出效率,对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检出浓度进行了摸索与验证,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豆粉、饼干、生菜、猪肉4种食品,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取样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同时与国标法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可在快速检测中应用,但因其死菌可以产生假阳性问题,而国标法检测可以分离得到污染菌株用于后续研究,因此,建议对于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阳性的样品用国标方法复检确认。  相似文献   
166.
采用半流水实验法,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确定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毒性作用明显,甲醛浓度越大,幼体死亡率越高。其中Z1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029和29.300 mg/L,安全浓度为2.79 mg/L。Z2的24和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6.323和50.892 mg/L,安全浓度为6.79 mg/L。Z3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8.947和67.693 mg/L,安全浓度为7.84 mg/L。Z4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1.414和75.480 mg/L,安全浓度为8.75 mg/L。Z5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8.546和89.312 mg/L,安全浓度为12.934 mg/L。  相似文献   
167.
南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对多种疾病的防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南瓜中的果胶、环丙基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锌、铬(Cr)对防治糖尿病起主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南瓜的营养价值认识不够,除部分食用外,还有一部分作为饲料处理,导致南瓜品种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本文采用干法消解处理样品,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00份不同品种资源南瓜中铬的含量。其中203号样品总铬含量最低(0.015 3 mg/kg),233号样品总铬含量最高(0.520 0 mg/kg),且已超出国家限量标准(≤0.5 mg/kg)。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200份不同南瓜品种资源中筛选出一批含铬量适宜的品种,为开展富铬南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技术和种质基础,对利用南瓜防治糖尿病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8.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变化。[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 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 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 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 h快速降低,24~60 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 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 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169.
光质对番茄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对照)、红光、蓝光、紫光和红蓝(3︰1)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光明显抑制幼苗生长,红光抑制幼苗,尤其是其地下部的生长,红蓝组合光下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最高;在紫光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红蓝组合光下最高;红光和紫光下转化酶的活性较高;红、蓝、紫、红蓝组合光均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更明显,但红、蓝、紫光显著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显著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蓝、紫、红蓝组合光则显著提高了GS、GOGAT活性以及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促进碳同化及总糖和淀粉积累,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0.
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杂交产生的包含96个加倍单倍体株系的群体.在分蘖期用10%PEG一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7d,测定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叶温和含水量,利用285个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与抗旱性相关的4个生理指标的6个加性QTL和6对上位性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