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对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采用番泻叶、蓖麻油和硫酸镁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药物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及行为学改变,测定腹泻次数,并以炭末推进率为指标,计算单位长度肠推进率及胃残留率,评价复方中药制剂的抗腹泻作用。结果表明:复方制剂均可极显著降低番泻叶、蓖麻油和硫酸镁所致小鼠腹泻模型的腹泻次数(P 0.01),极显著降低番泻叶所致小鼠肠推进率(P 0.01),极显著增加小鼠胃残留率(P 0.01)。研究表明,研制的复方中药制剂可有效缓解番泻叶、蓖麻油和硫酸镁所致小鼠的腹泻。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究河北省燕山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以宽城县苇子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和2018年的Google earth影像,选择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流域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苇子沟流域以分布于中、上坡位的天然次生林和油松林斑块所占比重最大,为该流域景观本底,其次为位于下坡位的经济林;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主要的景观格局变化为天然次生林向油松林的转化,其他斑块的规模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同时,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总长度和边界密度都有所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则由于均匀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流域景观破碎度有所下降。总体上,在2008-2018年期间,苇子沟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的总体格局没有明显变化,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对于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笔者利用超微粉碎的中药制剂大百芩散和石苦秦散,开展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支原体、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及犊牛、羔羊添加饲喂试验。石苦秦散超微粉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为15.6 mg/mL,大百芩散超微粉对支原体、巴氏杆菌的MIC值为31.2 mg/mL;犊牛、羔羊添加饲喂试验中,添加石苦秦散和大百芩散的实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且无流涕、咳嗽或腹泻发生。结果表明,2种中药制剂对4种供试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犊牛、羔羊生长期的养殖保健药物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运输疲劳或应激诱因存在时,也称猪运输病。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病猪以多发性浆膜炎,即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和伴发肺炎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  相似文献   
3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由多种要素和多个方面组成、按多重环节展开并受诸多因素制约的复杂系统,其自组织结构的生成表现出复杂系统特有的规律,提示我们用复杂思维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从方法论角度将复杂性思维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研究,将超越传统教学研究中的简单思维范式的局限,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而采用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6.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呈世界性分布,给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外流行现状、诊断检测方法及防治现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猪寄生虫有很多种,包括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体表的吸血昆虫等,常见的有猪蛔虫、猪附红细胞体、猪球虫、猪毛首线虫、猪囊尾蚴病、猪旋毛虫、猪弓形虫和姜片吸虫等。它们暂时或永远地寄生于猪的体内或体表,夺取猪的营养物质,不同程度地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一种新兽用止泻复方制剂的安全性,本试验对该复方制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对20只Wistar大鼠进行经口灌服制剂。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经口染毒剂量分别为3 000、1 500、750和0 g/kg体重,连续染毒30 d。试验期间观察一般临床状况,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并据此调整染毒剂量。试验结束后测定试验动物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称取各组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制剂经口染毒LD50均大于5 g/kg体重时,所有大鼠均存活。亚慢性毒性剖检发现,高剂量组除个别大鼠心脏、肺脏、睾丸(♂)出现轻度淤血外,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血液学指标中除高剂量组的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WTO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该制剂属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也未发现该制剂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短期重复应用至少在1 500 mg/kg饲喂条件下无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39.
为评价复方止痢中药制剂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利用其对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6.66、22.20、66.60 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 00 m L/kg) 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保证每天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6个月。记录大鼠的临床症状和体质量,并分别于给药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系统尸检以及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灌胃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后,大鼠均存活,饮水、采食等行为活动表现正常,体质量明显增加;各剂量组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停药2周后各指标也均无显著性差异;剖检观测各脏器组织位置、质量和脏器系数均正常,部分脏器质量有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异常病理和毒性改变,恢复期停药后未见延迟性毒性。因此,长期服用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对大鼠未见明确的毒性反应,停药后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说明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耗散结构论作为一种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从系统论角度看,创新是思维活动从无序逐渐向有序的演化,进而突变、升华的过程,与耗散结构的形成规律相似。因此,根据耗散结构的产生机制分析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特征,有利于启发创新型秘书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对于秘书教学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