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6篇
农学   4篇
  47篇
综合类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的营养品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在临安市三口镇雷竹林地设置6种不同施肥条件,同时进行覆盖与未覆盖两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混施有利于雷竹笋总糖、脂肪、淀粉的积累,而减少对灰分、粗蛋白的积累.雷竹林地采用覆盖技术后,改变了雷竹笋体内各类营养物质的分配,但对其总量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2.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样分析了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毛竹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其R/S值(土壤酶活性比值)平均为1.5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Ⅰ、Ⅱ度竹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Ⅲ度竹。毛竹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R/S值平均为2.05;其中Ⅱ度竹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Ⅰ、Ⅲ度竹根区,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毛竹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林间土,R/S值分别平均为1.28、1.48、和1.94,但在Ⅰ、Ⅱ、Ⅲ度竹竹根区之间这3类酶的活性无明显差异。毛竹竹根区土壤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高于林间土,其R/S值分别平均为2.00和1.82,并且蛋白酶活性Ⅱ度竹竹根区明显高于Ⅰ、Ⅲ度竹竹根区,磷酸酶活性Ⅱ度竹竹根区也显著高于Ⅲ度竹竹根区,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3.
集约经营板栗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研究区采集不同栽培历史的板栗林土壤样品,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法分析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天然灌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板栗林集约化栽培5、10、20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天然灌木林下降了15.89%、49.16%和55.13%,差异显著.板栗林集约栽培初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与天然灌木林无显著差异;到集约经营10年时,比率明显下降;但集约经营10年后,比率又趋于稳定.灌木林改为集约栽培板栗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板栗集约经营5、10和20年后,反映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AWCD值分别只是灌木林的79.26%、63.20%和68.50%,差异水平显著(P<0.05).集约栽培板栗林后,反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显著低于天然灌木林.综合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板栗林集约栽培的头10年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趋势明显,10年后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4.
缓冲带在减少集约经营雷竹林养分渗漏流失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prevelnalis)是优良的笋用竹种。近二十年来,通过冬季覆盖和重施肥技术,使雷竹笋实现了反季节生产,并使产量上升,从而使竹农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雷竹在浙江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达20000hm2,而且被江苏、安徽等11个省市大量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75.
毛竹浸提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的浸提液对高羊茅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取水浸提的方法,用毛竹茎叶、枯落物和土壤三部分浸提液处理高羊茅种子及其幼苗,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对比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05,0.02g·mL-1的3个浓度梯度下高羊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毛竹浸提液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根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活力指数、苗高、干重整体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6.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质增幅最大,分别为292.73%和75.40%;造林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状况,种植南酸枣、梧桐和无患子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刺槐与柏木林下土壤,虽总有机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但2种活性碳则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0.05)。长期营造林木使土壤pH值降低(从8.01降致平均7.3)。比较不同树种发现,南酸枣是改善石灰岩荒山土壤质量最好的树种之一,其次是梧桐和无患子,柏木和刺槐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7.
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动态变化,同时也为了和阔叶林地及连栽林地进行比较,作者采样分析了杉木1代、2代以及檫树林地林间和根际土壤的酚类物质。结果显示:①杉木榨树两林木根际土壤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林间土壤,R/S植平均是1.61和1.67,但两种林木之间无论是根际土壤还是林间土壤总酚含量无明显不同;②杉木根际土壤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檫树根际土,平均是檫树根际土的11.9倍;③从1年的动  相似文献   
78.
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概念框架的粗略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给出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对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概念、类型、结构和功能作了初步探讨,同时讨论了概念界定的几个原则问题,即概念的稳定与发展、概念的理论概括与实践操作及概念的复杂性与明确性。图2参1  相似文献   
79.
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的警度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警限确定和警度划分的方法提出了系统化方法,控制图方法,综合评判法,突变论方法和专家确定法等。为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的警度划分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80.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 m×1.0 m (处理A为1.00万株·hm-2),0.5 m×1.0 m (处理B为2.00万株·hm-2),0.5 m×0.5 m (处理C为4.00万株·hm-2),0.3 m×0.5 m (处理D为6.67万株·hm-2),0.3 m×0.3 m (处理E为11.11万株·hm-2)5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喜树个体高、径生长,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对苗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规律,差异不显著(P>0.05)。②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叶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密度对叶用园单位面积叶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密度为1.00~4.00万株·hm-2范围内,单位面积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随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叶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以密度为4.00万株·hm-2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产量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