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97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性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该文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批示为基础,研讨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生态环境演变为主导,论证了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调控的基本原理。以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为目标,研讨了治理水土流失,侵蚀环境调控,农田建设,水利建设及防止新的人为加速侵蚀等,提出了应强化研究的关键性和基本规律性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2.
对黄土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表明黄土土体的多层次有序网状水文通道体系是黄土地下水补给主要通道;在黄土性古土壤层与红褐色古土衷肠支互相间成的巨厚黄土剖面内,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的结构、颗粒组成、孔隙组合等特征具有较大的变化,形成水文地质特性差异较大的互层,古土壤中部的粘化层及钙质结核层和黄土层中相对较细密的层次,构成区域的相对隔水层,有效的阻止了地表水的渗成为地下水,而这些隔水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3.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为强烈侵蚀地区,也是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主要来源区。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区域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到21世纪将建成世界级煤田。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的紧迫需要,本区迎来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环境整治的新机遇。根据工矿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探讨了工矿业与农业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农林牧生产走向商品化,走向市场的综合治理模式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4.
利用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遭破坏林区和非林区的水文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及长时间序列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对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植被破坏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植被破坏与气候变化及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人为破坏植被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通过野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人为破坏草被对土壤加速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基本上不发生径流和土壤流失。天然草被破坏开垦后径流量增加1273~3050m3/km2,产沙量增加500~1700t/km2。撂荒地(4年)的径流量明显高于天然草地,但土壤侵蚀量很小,撂荒地开垦后径流和流失量明显高于天然草地开垦后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其中产沙量为新开垦天然草地的6.2倍。草地的地上部分吸水量占降雨量的15.5%,天然草地上地形、降雨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甚微。草地开垦后,土壤侵蚀量随雨强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6.
利用大型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林地开垦前后土壤侵蚀特征,其结果为林地土壤侵蚀很轻微,侵蚀强度小于15t/(km2·a),径流模数小于2400m3/(km2·a)。地形和降雨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甚明显,植被和土壤成为影响土壤侵蚀的决定性因子。而当林地被开垦后,土壤侵蚀由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自然侵蚀转变为人为加速侵蚀,侵蚀模数达1000t/(km2·a)以上,径流模数在27480m3/(km2·a)以上。降雨和地形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非常明显。土壤加速侵蚀量与10min 或15min 最大雨强(Ⅰ10或Ⅰ15)的关系最为密切,坡面汇流增加,谷坡侵蚀产沙系数为27.7%。  相似文献   
77.
煤炭开发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是世界性问题,尤其对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神府─东胜矿区,该问题的解决更为紧迫而艰巨.华能精煤公司自1987年开发煤炭以来,即以此为目标,在环境治理上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已取得重要进展.近期又提出了加快治理力度的2000年治理规划设想,其根本的举措是把环境治理纳入煤炭开发的总体规划,两者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78.
该简述了大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代表团在台湾考察水土保持的概况,台湾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概况,水土保持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水土保持教学与科研及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9.
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人工降雨室内试验,研究了坡地土壤侵蚀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养分的流失过程。坡度、雨强对其流失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裸露坡地及沙网覆盖两种处理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过程。结果表明:随坡度,雨强增大,养分流失量也增加;试验小区覆盖纱网消除雨滴动能后,土壤养分流失量比裸露坡地减少60%左右;养分流失量与土壤流失量呈正相关,多数泥沙样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高于土壤中养分含量,尤以有效磷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0.
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链各垂直带能量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坡面各种侵蚀方式以水流能量、侵蚀物质及侵蚀微地貌相关联 ,水流能量是制约侵蚀物质和侵蚀微地貌的时空分异的本质原因。研究表明 ,雷诺数 (Re)、费罗德数 (Fr)及过水断面单位能量 (∈ )等复合参数为判别不同侵蚀方式的水动力学指标。根据二维多坡段组合模型实验结果 ,系统分析了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及切沟发生的雷诺数、费罗德数及过水断面单位能量指标的变化特征 ,建立起各种侵蚀方式发生变化与侵蚀能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