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子午林区和非林区径流泥沙资料的分析表明,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活动的严重时期直观地反映在径流泥沙年际变化曲线上。植被破坏后,增强了径流泥沙与降雨的相关性,削弱了植被对降雨的抵抗能力,径流泥沙增大,其增加幅度林区比非林区大。植被是加速或控制土壤侵蚀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航片判读、野外人工径流冲刷试验,并结合土壤容重室内试验资料,对影响道路侵蚀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道路侵蚀是导致高原沟壑区沟头迅速延伸、地形更加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以道路侵蚀防治为中心,并采用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是搞好本区域土壤保持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坡耕地不用地面覆盖的水土流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细沟交汇与分叉和人为耕作作用两方面论叙了集流槽的发生发展机制,在搞清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了它在现代侵蚀沟和微地貌分类中的归属问题,指出它应作为细沟、浅沟、切沟系列以外一种特殊的侵蚀微地形。将发生在集流槽底部,宽度30~50cm,其深度与耕作层等深的小侵蚀沟称为浅沟。嗣后讨论了用细沟、浅沟分布的不均匀性拟定的集流槽发育系数d,来鉴别集流槽发育程度的方法,分析了集流槽与细沟侵蚀、浅沟侵蚀的关系。最后提出控制集流槽发展,防止浅沟、切沟侵蚀的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分布的重要规律。本文通过野外细沟、浅沟侵蚀实测,航片判读和量算,小区域调查与制图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垂直分带作了系统研究和划分,并提出两个水土保持重点带。通过系统的测量发现了以往被忽视但很重要的一个侵蚀带:细沟、浅沟侵蚀过渡带。提出浅沟、切沟侵蚀混交带的新概念。本文对塬区与丘陵区分别进行研究与划分,补充了塬区分带研究这一薄弱环节,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制图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坡度分级和王东沟试验区的坡度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概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澳大利亚、国际地理学会地貌调查和制图委员会以及日本等有代表性的坡度分级;五十年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罗来兴、祁延年、苏时雨、朱震达等专家作的小流域坡度图;以及朱显谟、唐克丽和陈永宗等学者针对土壤侵蚀对坡度分级的指标。最后,着重介绍王东沟试验区的地面坡度组成和分级方案,并附坡度分级详图。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沟间与沟谷地径流泥沙来量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相似文献   
8.
利用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遭破坏林区和非林区的水文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及长时间序列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对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植被破坏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植被破坏与气候变化及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人为破坏植被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