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施用杀虫剂对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泽泻生长期间施用化学杀虫剂(如48%乐斯本EC)虽能对泽泻田害虫种群起到较好控制作用,但容易严重破坏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使群落结构稳定性降低,导致泽泻田生态系统恶性发展;而施用生物农药类杀虫剂(如2.5%菜喜SC、25%优乐得WP和99%绿颖OL)既能对泽泻害虫种群起到持续稳定的控制效果,又能与环境相容,对天敌安全系数高,不容易引发害虫的再增猖獗。  相似文献   
62.
甜菜褐斑病是甜菜最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该地气候条件影响,褐斑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甜菜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杀菌剂对防治甜菜褐斑病具有重要意义。科尔沁左翼中旗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总思路,大力发展甜菜产业,为解决甜菜生产上的褐斑病危害,在防治过程中效果不显著、造成减效、降糖的瓶颈难题,2018年在敖包苏木采用小区田间试验,选用六种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甲基硫菌灵与吡唑醚菌酯对病状的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表明吡唑醚菌酯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区甜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5.6对软岩巷道进行非线性三维仿真,模拟了软岩巷道在工程力作用下的变形及蠕变特征.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巷道进行虚拟卸压分析,以助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4.
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清溶菌酶和转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肌肉注射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对鲤血清溶菌酶、转氨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效反式氯氰菊酯低浓度(6、60μg/kg)短时间(24、48 h)作用使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低浓度长时间(96、168 h)作用及高浓度(600、6000μg/kg)各采样点(24、48、96、168 h)作用则使其活性下降,各浓度组在168 h采样点抑制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功夫菊酯各浓度组在各采样点抑制酶活力均达极显著(P<0.01)。转氨酶则随两种攻毒农药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活性均呈升高趋势,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酶活力升高均达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5.
消落带研究现状与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消落带是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结合国内外消落带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风化基岩消落带的湿地植被重建方向。  相似文献   
66.
小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分布及为害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食性杂,能为害36科100多种植物。在东北地区有一串红、鸡冠花、万寿菊、松、杉、草地等。幼虫将苗茎咬断拖入土中,造成缺苗,也可爬至苗木上部咬食嫩茎和幼芽,影响苗木生长。特别在九、十月份.对草地的为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油茶生产中油茶枝条等剩余物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以油茶枝条为主要原料,以油茶果壳、松木屑、棉籽壳和麸皮为辅料配制培养料,于油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分析比较供试配方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配方1即粉碎的油茶枝条添加棉籽壳、麸皮和生石灰经发酵后栽培的大球盖菇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鲜菇产量达7.08 kg/m2,生物学效率为67.91%。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掌握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的基础信息,于2016年1—12月,采用样点和样线相结合的办法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19科57种。其中,记录到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的鸟类3种,分别是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易危(VU)1种,为蓝翡翠(Halcyon pileata);极危(CR)和濒危(EN)的鸟类各1种,分别是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和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同时这2种鸟类也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为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白腰杓鹬(Numeniu sarquata)、鹗(Pandion haliaetus)、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白琵鹭(Eurasian Spoonbill)、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从鸟类数量上看,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从鸟类种数上看,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鸟类数量在1—3月、11月、12月最多,均超过300只;5—7月最少,少于100只。春季鸟类种数(35种)、多样性指数(2.7)和均匀度指数(0.76)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为夏季(0.17)和秋季(0.17)。此次调查首次在公园内发现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灰脸鵟鹰(Grey-faced Buzzard)和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3种鸟类,为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新记录,但总体来讲,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占比低于国家平均保护水平,猛禽种类和数量也低于国内猛禽分布平均水平,说明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还不够丰富,食物链顶级类群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掌握了公园内鸟类生物多样性水平,为下一步保护区鸟类进行长时间监测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从鸟类全球迁徙的特点上分析了一年四季变化原因,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不同放牧制度对天山北坡草地及其土壤抗冲性的影响,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以地表径流产沙量为指标,以裸地作为参照,对自由放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的径流产沙动态及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分析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密度、坡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土壤粒径含量等因子的差异,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研究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和频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密度、有机质、粉粒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容重、砂粒含量、黏粒含量呈上升趋势。(2)随着冲刷时间延长不同放牧制度草场产沙量逐渐降低,随着放水量增加,产沙量的变化率表现为裸地(0.78)>自由放牧草场(0.72)>季节性放牧草场(0.39)>禁牧草场(0.22)。(3)随着放水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抗冲性均呈减弱趋势。土壤抗冲性表现为禁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自由放牧草场>裸地,表明放牧活动对土壤抗冲性影响较为明显,封育禁牧及季节性轮牧可有效增强土壤抗冲性。(4)各因子中土壤容重、坡度、粉粒含量、根系密度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较...  相似文献   
70.
该研究旨在对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 IDV)NP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D型流感快速诊断技术奠定基础。采用PCR技术扩增D/bovine/Mississippi/c00046N/2014毒株的NP片段编码区,并对其序列进行跨膜区、信号肽、疏水键、抗原性及结构域分析,筛选出最优区段以制备多克隆抗体。该研究将IDV NP最优编码区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B2M,构建pET-B2M-NP重组阳性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阳性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TreliefTM 5α中;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NP蛋白,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00氨基酸区段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序列,局部亲水性好且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制备重组NP蛋白的最佳抗原区段。经测序验证构建了pET-B2M-NP重组阳性质粒,转化后经IPTG诱导,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72 kDa的蛋白,符合预期。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00000且免疫原性良好。Western b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