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抑制性受体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够抑制或阻断免疫细胞内活化信号的传递.抑制性受体大多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lin superfamily,IgSF)或C型凝集素超家族(C-type lectin superfamily,CLSF),其胞内段含有一或几个具有S/I/L/V) xYxxL/V序列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s,ITIM).当抑制性受体与配体特异性结合时,胞浆区ITIM基序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招募并激活具有SH2结构域的SHP-1 (Src homology-2 containing phosphatase-1)、SHP-2以及SHIP (SH2 domain-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PTP),使下游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 kinase,PTK)的酪氨酸去磷酸化,从而介导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能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3.
普氏野马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死亡的普氏野马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肠道内容物,在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在采集病料中未分离到病毒;在肝、脾、肾和肠涂片上发现大量有荚膜的G^+大杆菌,涂片放置数小时后可观察到芽胞。在鲜血琼脂上分离到一株G^+大杆菌,菌落周围呈β溶血环。在厌氧肉肝汤中增菌培养,分离到兼性厌氧的G^+杆菌,有荚膜,有芽胞。取肠内容物加生理盐水稀释,离心取上清液,滤过除菌后分成两份;一份加热(100℃ 15min),一份不加热,分别注射小鼠尾静脉,12h后不加热组小鼠死亡,证明有毒素存在。另将滤液分成5份,分别加入A,B,C,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血清及生理盐水(对照),混合均匀后,在37℃下作用40min,然后分别尾静脉注射小白鼠,每组4只,观察24h。根据小白鼠死亡及存活结果,判定为D型魏氏梭菌。用该菌注射豚鼠可将其致死。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可确定该病为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普氏野马肠毒血症。  相似文献   
144.
试验旨在建立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1,EHV-1)人工发病模型,确定EHV-1感染马的半数感染量(ID50)及感染发病的判定标准,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以新疆伊犁地区某发病马场流产胎儿中分离的EHV-1 XJ2015株为研究对象,设立4组不同病毒剂量感染组及对照组,经鼻内喷雾感染马,5 mL/匹,每天观察试验马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14 d后进行剖检,观察各组织脏器病理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腔排毒及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EHV-1 XJ2015株感染马的ID50为10-6.67/5 mL,其病毒含量为104.33 TCID50/mL。与对照组相比,1×106和1×105 TCID50/mL感染组马临床评分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高达39.5 ℃,一般持续2~6 d)、食欲不振、流浆液性鼻液和下颌淋巴结肿大;且1×106和1×105 TCID50/mL感染组试验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毒,肺脏及脑组织中可检测出大量病毒,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患马脑组织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及神经元水肿,肺脏组织出现间质性肺炎、嗜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肺泡间隔增厚。以上结果表明,EHV-1 XJ2015株对马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患病马临床症状典型,病毒主要随鼻液排出,并富集在肺脏及脑组织,通过上述指标确定EHV-1感染马发病的判定标准,本试验成功建立EHV-1感染本体动物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45.
采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H5N1亚型A/Duck/Zhenjiang/11/00(DZJ/1100)毒株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加强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表达的重组核蛋白(NP)包被ELISA的方法检测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最后获得H5亚型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抗体亚类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亚类为IgG1型k链抗体。ELISA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该抗体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6.
将含缺失跨膜区M2蛋白重组质粒pGEXsM2的大肠杆菌,用终浓度为0.6mmol/L IPTG在37℃下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在Western blot试验中,M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4C2与目的蛋白发生反应,在35kD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M2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表达产物使用GST亲和吸附柱进行纯化,获得了大量的目的蛋白及微量的GST蛋白,使用分光光度仪确定纯化后M2蛋白的浓度约为5.6mg/mL。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M2生物学特性、建立M2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及研制M2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7.
用PCR技术从含鸡IL-18全长基因质粒扩增出编码鸡IL-18成熟蛋白基因,亚克隆于pPROEX^TM HTa原核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a中,随机筛选到阳性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止确克隆于表达载体。IPTG诱导,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95%,用Ni-NTA树脂纯化重组蛋白,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鸡抗血清可以很好地和所表达的蛋白带特异结合。ELISA可以检测到较高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表明此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8.
将新城疫病毒(F48E9株和La Sota株)F基因插入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HT A中,分别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F48F,pFastBacHT-LaF,然后转化E.coliDH5α,以LB/AMP±平板筛选阳性重组子并测序。测序正确后转化至E.coli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抗性培养和蓝白斑筛选,筛选出白色菌落后,提取重组Bacmids(分别命名为rBacmid-F48F和rBacmid-LaF),经PCR鉴定正确后,将阳性重组Bacmids转染Sf9昆虫细胞。在昆虫细胞内,重组Bacmid经复制,表达,装配,形成重组杆状病毒,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NDV F48E9株和La Sota株的F蛋白均获得正确表达,所表达的重组F蛋白分子量约56 kD,证明在昆虫细胞内表达并部分糖基化,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表达F基因并建立适合国内应用的ELISA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经RT-PCR扩增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BJ01株的PU5基因(putative uncharacterized gene5)的cDNA,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命名为pGEX-PU5,测序正确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命名为pGEX-PuP5,并用Glutathione Swpharose^TM 413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然后用PreScission^TM Protease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获得PUP5蛋白,用抗SARS-CoV卵黄抗体IgY和GST-tag单克隆抗体分别对表达的目的蛋白做Western blot鉴定,证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本研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UP5蛋白,为进一步解析该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持续感染与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持续感染与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报道认为病毒中和抗体对抗感染不起保护性作用,甚至起负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和抗体在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持续感染与清除,病毒抗原表位与中和抗体的产生机制,病毒感染动物免疫应答反应模型,病毒中和抗体在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等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