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34篇
综合类   10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81.
岷江上游华山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岷江上游25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研究发现:华山松郁闭度和胸径生长都随华山松密度增大而增大;华山松郁闭度与林下灌木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林下灌木盖度与草本盖度呈负相关,与草本物种丰富度、高度和密度等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华山松密度和郁闭度对群落的层次结构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群落的多样性和种群更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群落生态功能,华山松人工林的营造密度应为2 000~2 500株/hm2,郁闭度维持在60%-70%左右.  相似文献   
282.
重庆璧山县铁围寨马尾松人工造林生态恢复中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角度对重庆市璧山县铁围寨马尾松人工造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造林并未形成马尾松纯林,而是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构成的多种类型针阔混交林;种类繁多的乡土物种使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2.305~3.145,生态优势度为0.063~0.151,均匀度为0.600~0.749;建群种马尾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不良.有逐渐被本地阔叶树种取代的趋势。说明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不应作为唯一的造林树种,人工造林时要注重树种选择.乡土树种应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3.
以1年生澳大利亚‘太阳扇’(Scaevola aemula‘Sunfan’)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50,100,200,300)mg/L矮壮素(CCC)处理对Sunfan叶片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NPQ,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200,300)mg/L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Sunfan叶片的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qP(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CC处理可显著降低Y(NPQ),NPQ(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Cha,Chb,Chl均与Fv/Fm,Fv′/Fm′,Fv/Fo,ETR,ΦPSⅡ,q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NPQ均呈负相关,与Y(NPQ)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回归分析可知,Cha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Chb随着Fv/Fm值的增加而增加;Chl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84.
通过对岷江上游25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研究发现:华山松郁闭度和胸径生长都随华山松密度增大而增大;华山松郁闭度与林下灌木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林下灌木盖度与草本盖度呈负相关,与草本物种丰富度、高度和密度等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华山松密度和郁闭度对群落的层次结构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群落的多样性和种群更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群落生态功能,华山松人工林的营造密度应为2 000~2 500 株/hm2,郁闭度维持在60%~70%左右.  相似文献   
285.
土壤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农业环境中磷素的管理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土壤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86.
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背景,结合三峡库区护岸林建设,通过对栽植于重庆涪陵南沱镇连丰村的笋用竹撑绿杂交竹3号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杂交3号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竹丛秆数、胸径、生长宽和竹高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了这些因子和立地条件的关系,采用F检验、SSR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坡向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阳坡竹子比阴坡竹子平均高1.30m;土壤厚度对生长宽和竹高有显著影响,在40~60cm厚的土层上竹子的生长宽比在20-40cm厚的土层上的竹子生长宽平均宽0.20m,竹高平均要高0.82m;不同立地因子组合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47~9.54m之间.  相似文献   
287.
优化坡面截-排水方式能有效调控坡面养分流失,对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和保障下游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明坡面截-排水方式的阻磷效应,通过采集3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荒草地、有林地)典型坡面土样,在106 mm/h雨强下展开室内暴雨模拟试验,分析3种截-排水方式(汇流排水T1、分流排水T2、无措施CK)对坡面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与CK相比, T1和T2平均径流率分别减小40.33%~44.33%、42.57%~54.52%,平均产沙率分别减少68.14%~71.15%、60.55%~72.57%。各截-排水方式下,有林地的平均产沙率显著低于荒草地和坡耕地。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可溶性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及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变化范围和平均浓度均表现为T1<T2<CK。与CK相比,T1、T2能显著减小TP、DP、PP的流失量(P<0.05)。坡耕地下,TP、DP、PP流失量平均降低幅度为T2(70.34%)>T1(66.47%),而荒草地和有林地条件下,TP、DP、PP流失量平均降低幅度为T1(65.19%)>T2(59.16%)。研究表明,汇流和分流2种截-排水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坡面磷素流失量,其中汇流方式可能更适用于荒草地和林地水系,而分流方式更适用于坡耕地水系。  相似文献   
288.
采用林间套种牧草、绿肥和灌木,对巫山马尾松残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马尾松套种牧草、绿肥和薪材林后,与对照相比,年均生长树高分别增加2.33,1.83,2.0倍,地径分别增加5.53,6.41,5.0倍,马尾松干生物量分别增加2.04,2.34,1.7倍,并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89.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四川遂宁船山区桂花镇南垭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裸地为对照)的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和裸地的饱和贮水量表现为甜橙林(228.10mm)核桃林(198.92mm)水保林(196.71mm)缓坡耕地(193.96mm)梯平地(189.56mm)裸地(184.24mm);土壤渗透性能依次为甜橙林核桃林水保林梯平地缓坡耕地裸地,土壤入渗特征均表现出初渗率平均入渗稳渗率的规律;通用经验方程模型对该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的拟合效果最佳,菲利浦(Philip)公式次之,考斯加柯夫(Kostiakov)和霍顿(Horton)公式不适合描述该流域水分入渗过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渗透与土壤容重、初始含水量、毛管孔隙、总孔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甜橙林是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选择的最佳模式,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