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34篇
综合类   10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小江流域农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水土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三峡库区小江流域,定点监测了4类农地(水田、梯坪地、25°坡耕地、25°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并于2008年在渠口、养鹿、高阳、黄石、双江及河口(参照)6个断面采水样进行水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是小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农地水土流失导致的氮、磷流失对小江水体的富营养化贡献很大,流失的TN、TP分别高达675.76,69.03 t/a;小江TN浓度主要受水土流失和长江TN浓度的共同制约,峰值为5.31 mg/L(渠口)出现在7月份;小江TP浓度主要受水土流失和长江水位的共同制约,各断面的最小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为0.03 mg/L(渠口)。总体而言,小江处于中营养到富营养状态,4月份较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7月份和11月份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32.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3个发生不同年限的藏东南小型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泥石流沟道沉积区植物群落分别有藏川杨+腺果大叶蔷薇+沿阶草群落、藏川杨+鸡骨柴+苔草群落和藏川杨+高丛珍珠梅+苔草群落3种类型.②发生20a的泥石流沟道沉积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③藏川杨+腺果大叶蔷薇+沿阶草群落中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大于草本层,其余群落均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高于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④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演替过程表明杨柳科植物为先锋种组成群落贯穿于整个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233.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其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研究PAM对紫色土物理性质及其空间变异的影响.进行了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试验采用PAM的4种施用模式,包括A模式(浓度为30 g/m~3PAM液施)、B模式(浓度为60 g/m~3PAM液施)、C模式(浓度为30g/m~3PAM液施结合添加剂)、D模式(浓度为60 g/m~3PAM液施结合添加剂),并对紫色土坡面及其不同坡位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机械组成、容重、初始含水率以及土壤渗透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模式对促进>0.25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形成最明显,增大了23.87%,而相同模式下的不同坡位>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量排序均为:上坡>中坡>下坡;4种模式在坡面及其不同坡位都促进了土壤中砂粒、粘粒的增加和粉粒和土壤容重的减少,其促进作用为:C模式>B模式>A模式>D模式;在坡面位置C模式分别提高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1.790 mm/min和0.701 mm/min,同一模式下,土壤稳渗率的增量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因此适当浓度的PAM结合添加剂的方式对紫色土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4.
以重庆市合川区南溪河小流域为例,通过对项目实施区生态治理模式设置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索了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外资水土保持项目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在参考黄土高原外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经验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形成更合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5.
不同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三峡库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林草措施对于三峡库区内水土流失的改善效果,提高三峡库区内土壤性能,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三峡库区内不同林草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裸地作为对照,其它林草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改善效果及程度不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措施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土壤C/N为最大值。不同林草措施下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表现为栾树+黄花槐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传统农作裸地。结果表明,栾树+黄花槐这一林草措施对于改善研究区内水土流失现象的效果最好,因此,该研究对三峡库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6.
对2015年所采集的0~20 cm、20~40 cm土壤水样品和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运用灰度关联和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岩溶峰丛山区土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峰丛山区土壤水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对应的土壤环境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壤水和土壤中的p H值变异系数在2.48%~10.44%,变异最小;除了镁离子和氯离子,土壤水的其他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0~20 cm大于20~40 cm,20~40 cm土壤水地球化学性质更为稳定。土壤水的HCO-3、Ca2+、SO2-4浓度是影响土壤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子,且HCO-3起到主导作用。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土壤水地球化学性质与土壤环境因子关联性差异明显,影响土壤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中的全钾含量、交换性镁含量、有效锌含量、0.2~2.0 mm粒径和0.002~0.020 mm粒径的土壤颗粒等因子对土壤水中的Mg2+浓度、HCO-3浓度、p H值影响较大,有效铜含量、胡敏酸含量、胡敏素含量主要影响土壤水中Na+浓度、K+浓度,而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率、小于0.002 mm粒径机械组成等土壤因子则主要是通过Na+浓度、K+浓度、Cl-浓度、SO2-4浓度等指标影响土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37.
遥感调查表明 ,1995~ 2 0 0 0年间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 (轻度以上 )减少了 6 137 4km2 ,下降了 7 5 4%。强度流失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及人为经济活动频繁地区  相似文献   
238.
桑树在紫色土水土保持效应方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退耕还林的一种树种桑树在蚕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而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益及应用研究较少,通过对玉米种植地、毛桑种植地和良桑种植地3个地块在8次降雨中的4次水土流失过程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侵蚀量、侵蚀时间与降雨因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在4次降雨侵蚀过程中,毛桑区和良桑区的径流总量比玉米地块分别减少24.78%和37.83%,泥沙总流失量比玉米地块减少21.85%和33.55%;4次降雨过程中,3个地块的土壤养分流失依次是玉米地>毛桑区>良桑区,侵蚀量、侵蚀时间与降雨因子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39.
森林凋落物的水文生态效应浅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森林的凋落物层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其覆盖于地表可抵挡降雨的击溅,阻缓径流,拦蓄泥沙,减轻面蚀等,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凋落物的持水能力随环境、树种、分解程度及组成的不同而不同,凋落物自身的结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粗糙程度和阻缓径流作用的大小。因此,在南方,凋落物涵养水源的作用较大,而在西北地区,其蓄水保水的能力也相对弱一些。由于凋落物的量越大,其保水量越大,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也更强,所以,保持林地凋落物的完整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40.
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随深度增加其pH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养分全量,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土壤养分全钾含量外,自上而下土壤养分全量逐渐降低;灌木林地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地的速效钾含量最高。灌木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和农地土壤质地为轻粘土,阔叶林地与楠竹林地土壤质地为中壤土,以A层为例,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依次为:农地(68.34%)>灌木林(62.38%)>针阔混交林(56.82%)>常绿阔叶林(51.78%)>楠竹林(24.52%)。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56.82%~78.23%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变动范围在11.31%~16.21%之间,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土壤微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01~0.5mm之间,以A层为例,团聚度大小为灌木林(57.45%)>农地(对照)(53.85%)>针阔混交林(50.16%)>常绿阔叶林(31.46%)>楠竹林地(6.4%),分散系数为灌木林(15.82%)<农地(对照)(21.02%)<针阔混交林(36.43%)<常绿阔叶林(42.74%)<楠竹林(43.17%)。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土壤的合理利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