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抗体检测是有效判定畜禽疫病的常用技术手段,在畜禽疫病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抗体检测技术在鸡疫病防治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得到重视和纠正。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玉米施肥效应对基础地力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整理2005—2013年在河南省布置的885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玉米施肥后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及氮、磷、钾肥利用效率,明确不同地力水平下河南省玉米施肥效应,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其中5个处理CK (N0P0K0)、–N (N0P2K2)、–P (N2P0K2)、–K (N2P2K0) 和NPK (N2P2K2) 的试验结果。按CK处理产量将供试885个试验地土壤基础地力划分为 < 4 t/hm2、4~6 t/hm2、6~8 t/hm2、> 8 t/hm2四个水平,收集了玉米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值、施肥成本、施肥利润和产投比,计算了各施肥处理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肥料贡献率、地力贡献率。【结果】四个地力水平的试验地样本量分别占总样本的15.35%、49.42%、29.42%、5.81%。NPK处理的增产量在四个地力水平下依次为3.04、2.49、1.88和1.12 t/hm2,且各地力水平间差异显著。增产率表现出和增产量一样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础地力产量 < 4 t/hm2时,NPK处理的增产率平均达93.23%,而基础地力产量 > 8 t/hm2仅为14.44%。在施肥经济效益方面,各施肥处理的产值、施肥利润及产投比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各地力水平间差异显著。其中NPK处理的产值、施肥利润及产投比在地力产量 < 4 t/hm2时分别为10238元/hm2、8862元/hm2和5.75,在基础地力产量 > 8 t/hm2时分别为15407元/hm2、13736元/hm2和8.05。河南省土壤地力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69.99%,各地力水平下的地力贡献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四个地力水平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依次为53.24%、67.68%、78.80%和86.63%。土壤氮素、磷素、钾素地力贡献率平均分别为78.32%(40.72%~100%)、88.47% (70.40%~100%)、90.02%(78.27%~99.31%),总体以钾地力贡献率最大,磷地力贡献率次之,氮地力贡献率最小。从地力水平变化的角度来看,氮素、磷素、钾素地力贡献率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高,其中各地力水平下土壤氮素的地力贡献率分别为65.08% (< 4 t/hm2)、77.04% (4~6 t/hm2)、85.32% (6~8 t/hm2)、90.47% (> 8 t/hm2)。不同地力水平下各施肥处理的偏生产力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总体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说明提高基础地力可降低玉米产量对外源肥料的依赖性。【结论】提高土壤基础地力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降低玉米对外源肥料的依赖。河南省玉米生产中应重视土壤培肥,并根据不同地力水平合理施肥以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3.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张霞  徐霞  陆海明 《兽医导刊》2016,(16):91-9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且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特点。本文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及其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魔芋葡甘聚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一种实验室自制的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KGM-g-DMAE-BC)的合成以及抗菌性能。正交试验优选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单体质量比(mKGM∶mDMAE-BC)1∶5,引发剂用量0.7 mmol/L,反应时间3 h。悬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KGM-g-DMAE-BC(接枝率为38.5%)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振荡作用15 m in后,平均灭杀率分别为99.99%、94.26%和99.99%。  相似文献   
6.
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景观斑块数、斑块形状、多样性、均匀度及破碎度计算、分析和对比,揭示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潼南县以农业景观为背景,其土地利用斑块形状较单一,景观多样性低、异质性差,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  张勇  李悦  田玉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89-18291,18359
集合限制因子法和综合指数和法,针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建立了该区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评价的主导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和权重法对所有地块的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较适宜于农业耕种的区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45%,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2个区域,还有东北部地区;不适宜农业耕种的地区占绝大部分区域,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中间部位、中部的广泛地区以及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物量季节动态。[方法]于2008年生长季(5~10月)期间,分别测量了针茅群落、羊草群落和农田3个不同地表覆盖状况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地上生物量均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羊草、针茅和农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87.91、117.05、193.59g/m2;3个样地植物根系总生物量在7月份最高,针茅、羊草和农田样地分别为1683.9、1601.9、513.9g/m2;植物上层根系0~15cm/植物下层根系15~30cm的生物量比率最大的是羊草,针茅次之,农田最小。[结论]该研究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ETM+数据的新疆于田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表温度是地球系统的热状况与水热平衡的关键因子。热红外遥感是获取地表热状况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利用ETM+数据和同时相气象数据获得两个地表温度反演的重要参数:大气透射率和地表比辐射率。运用覃志豪等的单窗算法反演出于田地区的地表温度,并用陆面实际地表温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体表面温度最低,绿洲次之,戈壁最高。地表温度以绿洲为中心从里到外呈环状分布。说明利用ETM+数据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并对进一步理解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及区域热量分布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要谈谈如何建立并发展种鸽棚以及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鸽子的自然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系统。道理很简单:只有拥有健康和在颠峰状态的鸽子才会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