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69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39篇
  29篇
综合类   297篇
农作物   9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因核桃破壳效果不佳而产生的云南核桃产业生产产能不足的问题,对漾濞核桃进行了破壳受力仿真与分析并设计了云南漾濞核桃定向破壳设备。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核桃建立几何模型,并使用Simulation有限元软件对核桃不同方向的受力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横轴方向施加范围分布载荷是最佳的破壳方向和方式,核桃最大位移0.282692 mm,最大应力3.92881e+007 N/m^2,应变范围广裂纹分布范围大且位移量较小不会伤及核桃仁。在破壳设备的设计中采用了差速带定向的方法对核桃做定向处理,对破壳装置的挤压头做了镶嵌橡胶材料的处理用来提供给核桃一对范围分布载荷,满足了核桃破壳所需的高整仁率和高脱壳率。  相似文献   
92.
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高效节水的一种施肥技术,本文对国内外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展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大麦重要功能基因并给大麦遗传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通过甲基磺酰乙酯(EMS)诱变处理优质、高抗黄花叶病大麦品种苏啤6号,从2400个M_2代株系中筛选出152个突变株系,突变频率为6.33%。其中,幼苗习性突变株系36个,突变率为1.50%;叶部突变株系34个,突变率为1.42%;茎部突变株系33个,突变体率为1.38%;穗部突变株系22个,突变率为0.92%;成熟期和育性突变株系27个,突变率为1.13%。经过M_3代验证,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各类突变株系43个。  相似文献   
94.
有机颗粒肥施入量对穴盘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穴盘辣椒生长的有机颗粒肥施入量,为育苗过程中减少营养液使用及培育健壮辣椒幼苗提供参考。【方法】瑞霸5号为材料,以有机颗粒肥为变量,在椰槺∶蛭石=3∶1(体积比)复合基质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比的有机颗粒肥,并以浇灌日本园试通用配方营养液为对照,测定幼苗生长指标、同化物积累及生理指标,分析有机颗粒肥施入量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对辣椒幼苗的生长都有影响,其中,T4幼苗生长最好,出苗率最高为100%,根系活力为0.65 g/(g·h),G值为10.91 mg/d,壮苗指数为0.30,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2.71 mg/g,可溶性糖含量为6.81 mg/g,叶绿素含量为1.247 mg/g;T7幼苗生长的相较对照而言最差,出苗率为82.18%,根系活力为0.37 g/(g·h),G值7.49 mg/d,壮苗指数为0.1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0.08 mg/g,可溶性糖含量为3.52 mg/g,叶绿素含量为0.900 mg/g。【结论】在辣椒穴盘育苗过程中复合基质中加入适量的有机颗粒肥,有助于辣椒幼苗的生长,其中采用复合基质T4 (椰糠∶蛭石∶有机颗粒肥=3∶1∶2,即复合基质中含有300 kg/m3有机颗粒肥)育苗,辣椒幼苗长势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选择1日龄健康北方3号公鸡450羽,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Ⅰ组为对照组,试验II、III、IV、V、Ⅵ组分别添加20、40、60、80、100 mg/kg的优力安肽,在同一鸡舍中用围栏将各组鸡隔开(温度、湿度、光照均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自动饮水,自由采食。分别于14、28、42、56、63日龄称重、采血,并于63日龄每重复取3只鸡进行屠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60 mg/kg优力安肽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了13.98%,料重比降低了3.43%(P<0.05);试验鸡血液神经肽Y含量随日粮中优力安肽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试验鸡的日增重与血液生长激素含量呈强正相关(r=0.71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正相关(r=0.812);料重比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强负相关(r=-0.796)。北方3号公鸡日粮中添加60 mg/kg的优力安肽,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6.
应用模糊优选技术预报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1982~1994年对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应用模糊优选技术,建立了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的模糊优选预报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达100%。将199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97.
广州地区粉葛拟锈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岩  黄丽华  陈健 《植物保护》1999,25(1):11-13
近年在广州地区粉葛上发现一种症状极似豆科锈病的病害,经采样分离致病性测定,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以及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认为引致该病的病原菌为葛藤集壶菌(SychytriumpuerariaeMiy)。  相似文献   
98.
征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80份,并进行了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鉴定,从中筛选早熟矮杆大粒,抗病且综合性状良好的种质资源,有些资源在生产上已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
郭婷  宋娜  刘淑德  涂忠  胡发文  高天翔  陈健 《水产学报》2020,44(12):1976-1986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部分序列和4对微卫星标记,对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及自然海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413尾个体共检测到单倍型117种,其中仅Hap_3、Hap_7和Hap_17为共享单倍型,占总单倍型数目的2.5%;放流、野生群体特有单倍型分别为20种和66种,分别占总单倍型数的17.09%和56.41%,放流群体特有单倍型数明显低于野生群体;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 1~0.006 7和0.005 8~0.007 5,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856 7~0.949 9和0.883 1~0.954 9,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放流、野生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3~44和13~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85 6和0.874 0,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放流、野生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研究表明,山东近海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结构未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化。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地区和土类的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数据,分析吉林省不同地区、土类农田耕层土壤氮素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土壤氮素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含量为0.4~3.9g/kg,平均为(1.62±0.60)g/kg,碱解氮含量为15~360 mg/kg,平均为(145.0±59.5)mg/kg。不同土类之间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均以暗棕壤最高,平均分别为(2.02±0.57)g/kg和(190.2±72.80)mg/kg,其后依次为白浆土、水稻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和风沙土;空间变异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水平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分布特征,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县域尺度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时间变化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相比第2次土壤普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变化最显著,西部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不同土类之间,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呈上升趋势,而暗棕壤、白浆土和水稻土出现下降,其中以风沙土的增加和暗棕壤的下降最明显。综上所述,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状况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中部粮食主产区应严格控制作物施氮量以提高氮肥效率,降低环境风险,东、西部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氮肥管理以提升地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