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豆植株中酰脲含量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对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荚果和茎部酰脲含量高于叶片和叶柄,从苗期茎酰脲含量开始逐渐增加,至R5或R6期达到最高值;叶片酰脲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变化较小;叶柄酰脲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于R6期达到最大值;荚果酰脲含量于R4或R5期达到最大值.大豆植株各部位尿囊酸与尿囊素的比例不同,叶片中尿囊酸含量与尿囊素含量相近,茎、叶柄、荚果尿囊酸含量显著高于尿囊素含量,其顺序为:茎>荚果>叶柄>叶片.尿囊酸含量与酰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处理种子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是影响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而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不当的耕作措施会降低土壤中作物可利用微量元素数量,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现对微量元素引发和包衣处理种子的方法,在弥补作物微量元素缺乏、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总结。经分析表明:与土壤施入和叶面喷施相比,微量元素处理种子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并且随着技术改进和创新,微量元素处理种子技术将在未来规模化种植和有机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与施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绥农14为材料,利用框栽、砂培和15 N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大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与施氮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框栽试验中大豆叶片NR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大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营养生长阶段叶片NR活性较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逐渐升高,并于盛花期前后达到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施氮水平对NR活性有明显影响,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NH_4~+-N和NO_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NH4+-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大于NO3--N。以NH4+-N做为氮源时,氮素浓度125 mg·L-1时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达最大值;以NO3--N做为氮源,氮素浓度在275 mg·L-1时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较高,500 mg.L-1时较低。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H4+-N做为氮源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大于以NO3--N为氮源。氮素水平对苗期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大,当氮素浓度为50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根系生物量均较低,其它水平之间相差不大。根冠比随氮素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当氮素浓度高于125 mg·L-1时根冠比变化较小。当氮素浓度为2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之间根冠比没有明显差异,当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O3--N做为氮源根冠比明显大于NH4+-N。  相似文献   
15.
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褪黑素(100 μmol/L)对大豆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提升SOD、CAT、POD、APX的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显著提高了SOD、CAT、POD、APX的活性。因此外源褪黑素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苗期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了3个品质类型的5个春大豆品种,研究荚果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始花后68d达到最大值,5个品种表现一致的规律性;26~32d脂肪含量增加较为缓慢,开花32~50d是脂肪含量快速增加时期,50~68d增长缓慢;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亚油酸呈升高趋势,油酸先升高后降低;5个品种脂肪含量和油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油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没有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硬脂酸、棕榈酸、亚麻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呈负相关,但个别品种未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及其组分所占比例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脂肪与亚油酸、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脂肪与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均为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基础肥力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种肥和追肥处理可以增加大豆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88**),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与碱解氮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鼓粒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糜子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以黑龙江主栽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研究烯效唑浸种对糜子萌发、幼苗形态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均对粘丰5号起到抑制作用;低浓度烯效唑浸种对齐黍1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烯效唑浸种处理降低了糜子幼苗的株高,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烯效唑浓度的提高而加重.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促进了糜子侧根数和侧根长度的提高,其中T3和T4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烯效唑浸种处理大体上抑制了粘丰5号的主根长,而对齐黍1号则起促进作用.中等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处理(T3和T4)促进粘丰5号单株鲜重和干重的提高,而所有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均对齐黍1号单株鲜重和干重起明显促进作用.[结论]高浓度烯效唑浸种虽对糜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起一定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糜子幼苗质量,实际生产中推荐浓度为100 ~200 mg/L.  相似文献   
20.
锰胁迫对大豆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N示踪技术与沙培相结合的方法,以最适锰浓度为对照,设置锰缺乏(分别为对照浓度的1/25和1/5作为重度和轻度锰缺乏处理)和锰过量(分别为对照浓度的5倍和25倍作为轻度和重度锰过量处理)4个锰胁迫处理,研究了锰胁迫对大豆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锰胁迫并未明显影响生育前期大豆植株氮素积累,但对中后期氮素积累起显著抑制作用(P0.01),并且抑制作用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加重;锰胁迫对苗期(V4)肥料氮的积累无影响,但对其他生育时期肥料氮的积累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整个生育期间,锰胁迫显著抑制了根瘤固氮的积累,大幅度减少了鼓粒期间根瘤固氮的积累;锰胁迫不仅显著减少了成熟期(R8)大豆营养器官和子粒中肥料氮、根瘤固氮、总氮的积累,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养器官中肥料氮、根瘤固氮、总氮的积累比例,子粒则相应减小。综合分析表明,锰胁迫对大豆肥料氮、根瘤固氮、以及总氮的积累均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在大豆生育中后期表现明显,并且锰胁迫改变了成熟期大豆营养器官和子粒中肥料氮、根瘤固氮和总氮的积累比例。本试验所得结果丰富了锰胁迫与大豆氮素营养的相关研究内容,并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