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胡麻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分布规律,以DYM(♀)和STS(♂)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述品质性状在RIL中呈连续变异,各成分含量的频次、偏度和峰度表现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超亲分离现象,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中粗脂肪含量的遗传倾母本遗传,而5种脂肪酸含量均倾双亲平均值遗传。油酸与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筛选出了16份品质优异的株系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脂肪酸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海龙  李文霞  李文滨 《作物学报》2006,32(12):1873-1877
利用5个大豆品种配制20个杂交组合,采用广义种子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效应。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是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亚麻酸和油酸的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相近。在脂肪酸组分的遗传主效应中,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是以胚主效应为主。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细胞质主效应为主。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脂肪酸组分以极显著的胚互作方差为主。亚麻酸含量是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以基因的显性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棕榈酸含量和油酸含量是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中,棕榈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细胞质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中,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胚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亚油酸含量以母体植株互作遗传率为主。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以细胞质及母体选择响应和互作选择响应为主,亚麻酸含量的胚普通选择响应和互作选择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吕景良  邵荣春 《作物学报》1990,16(4):349-356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山西晋中产区核桃不同品种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并为核桃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测定了37个核桃品种中的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并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37个核桃品种的总脂肪含量为56.8%~70.88%,平均值为65.78%;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核桃中的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亚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各脂肪酸组分与总脂肪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亚油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极显著性相关水平,棕榈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显著性相关水平;(3)油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棕榈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小;(4)脂肪酸组成的主要信息可通过各组分的线性组合表达;(5)37个核桃品种可划分为"高含油率-高亚麻酸"核桃品种类群和"低含油率-高油酸"核桃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累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随着棕榈酸、亚麻酸的含量下降,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上升。在棕榈酸累积的中、后期,高蛋白品种与其他品质类型品种有一定差异。油酸的累积主要在大豆籽粒形成的早期,但高油品种红丰9号与其他5个品种有较大差异。亚油酸的累积则主要在中后期。开花后51 d是这5种脂肪酸累积的共同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2个油茶品种在不同生长时期油茶籽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茶籽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象色谱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油脂形成有两个高峰,分别在9月上旬和10月上旬;种子种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和油酸,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中油酸呈明显上升趋势,棕榈酸和亚油酸呈明显下降趋势,硬脂酸呈小幅上升趋势,亚麻酸呈小幅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山西晋中产区核桃不同品种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并为核桃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测定了37个核桃品种中的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并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挖掘计算,结果表明:1、37个核桃品种的总脂肪含量为56.8%~70.88%,平均值为65.78%;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核桃中的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亚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各脂肪酸组分与总脂肪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亚油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极显著性相关水平,棕榈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显著性相关水平;3、油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棕榈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小;4、脂肪酸组成的主要信息可通过各组分的线性组合表达;5、37个核桃品种可划分为“高含油率-高亚麻酸”核桃品种类群和“低含油率-高油酸”核桃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以野生紫苏与栽培紫苏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对2个紫苏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种子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成分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0%左右,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相对较为稳定,亚油酸含量随种子发育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随种子发育不断增加直至成熟,占总脂肪酸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核桃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橱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优化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不同紫苏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种子性状、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直径、千粒重、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籽粒直径1.58~2.15 mm,千粒重2.36~5.12 g,粗脂肪34.0%~45.2%,粗蛋白18.5%~21.8%,纤维素19.0%~25.1%。总脂肪酸中含棕榈酸3.16%~4.77%,硬脂酸0.56%~1.86%,油酸11.42%~23.06%,亚油酸8.53%~13.02%,亚麻酸58.48%~70.90%,总不饱和脂肪酸占到总脂肪酸的93.26%~95.00%。ZY-3,ZY-1,ZB-1,BZ-2和BS-1粗脂肪含量高,α-亚麻酸比例大,可作为高油高亚麻酸优质育种材料。试验结果还表明,粗脂肪、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要提高紫苏籽的亚麻酸含量,就要适当控制其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G. Ishikawa    H. Hasegawa    Y. Takagi  T. Tanisaka 《Plant Breeding》2001,120(5):417-423
Sixty soybean cultivars from Japan and the USA formed five maturity groups (IIb‐Vc) based on number of days from sowing to flowering and number of days from flowering to maturity. Highly significant intervarietal differenc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were found in all the maturity groups, especially in IIc. Stearic and oleic acids showed a larger variation than palmitic,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total variation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depended mainly on the desaturation levels from oleic to linoleic acid. Three cultivars exhibiting uniqu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ogether with a standard cultivar, were examined for the contents of the five fatty acids, as well as crude oil at eight seed‐filling stages. For all four cultivars, it was found that crude oil content increased sigmoidally with advancing filling stage, and that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palmitic,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crude oil.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stearic acid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rude oil and divided the cultivars into two distinct groups. For oleic acid, only the cultivar ‘Aburamame’ showed a rapid increase in proportion with advancing filling stage, although not differing markedly in accumulated content from the other cultiva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alysing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fatty acids could explain the latent genetic variation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oybean seeds.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芦柑籽精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溶剂法萃取芦柑籽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功率130W、料液比(mg︰mL)1︰7、处理时间120s,所得精油提取率为40.49%,且各理化指标均符合要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表明芦柑籽精油含有亚油酸(36.0721%)、油酸(28.1571%)、棕榈酸(29.5704%)、硬脂酸(3.4877%)、亚麻酸(2.712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6.9418%。  相似文献   

13.
对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个不同品种稻花鲤开展其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分析,以期为稻田养殖品系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瑞鲤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瓯江彩鲤和本地鲤(P<0.05);本地鲤、福瑞鲤和瓯江彩鲤3种稻花鲤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似;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一烯酸和a-亚麻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分别达到(73.52±0.13)%、(75.67±0.07)%和(75.69±0.19)%;福瑞鲤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本地鲤和瓯江彩鲤(P<0.05),表明福瑞鲤稻花鱼具有比本地鲤和瓯江彩鲤稻花鱼更为优良的脂肪酸营养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探究广东烤烟生产常用的有机肥发酵过程产生的有机营养物质的变化,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培养法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测定其产生的有机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饼肥在发酵过程可产生7种有机酸、18种氨基酸、C12~C20高级脂肪酸和阿魏酸。其中有机酸以乳酸(发酵50天可达80.0 g/kg)、苹果酸含量(40.0 g/kg)较高;乙酸含量(31.84 g/kg)次之;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无显著差异;而草酸含量(0.32~1.83 g/kg)较低。花生饼肥和猪粪发酵过程产生的氨基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次之;花生饼肥发酵释放的氨基酸含量是猪粪发酵释放的氨基酸含量的2倍。花生饼肥发酵过程产生的高级脂肪酸以油酸(38.78%~44.46%)和亚油酸(37.0%~38.0%)含量较高,其次为棕榈酸(9.16%~13.22%),再次为硬脂酸(2.31%~3.08%)和亚麻酸(1.08%~1.58%),即以C18、C16酸为主,并且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花生饼肥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阿魏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发酵50天时达到15.23 μg/kg。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栽棉花品种的棉籽油资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棉花品种棉籽油脂肪酸含量与组成的差异。【方法】以收集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82份棉花品种的棉籽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法提取种子中粗脂肪,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等分析脂肪酸组成与棉花品种和产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棉籽仁脂肪总含量在188.4~302.8 mg·g~(-1),平均为249.52 mg·g~(-1)。棉籽仁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104.88~180.68 mg·g~(-1))、棕榈酸(41.53~69.77 mg·g~(-1))、油酸(28.29~48.86 mg·g~(-1))和硬脂酸(3.56~6.8 mg·g~(-1));各品种脂肪酸含量具有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棉籽脂肪酸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与产地具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棉籽脂肪酸总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高的材料,明确了82份种质资源的棉籽油分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