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分析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现状、作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与加拿大林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措施进行比较,提出了对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借鉴价值的4点建议,即保障公众参与、建立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2.
黄家河流域天然林的生长量、物种多样性监测及其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为建立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黄家河流域建立固定样地,对该样地内的天然林做了3 a的监测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人类活动对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破坏最为严重,落叶阔叶林次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稍轻;2002至2003年度人类活动对天然林的破坏程度大于2001至2002年度;轻度的人为干扰会使物种多样性增大,但人为干扰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使物种多样性减小.结论:人类活动对不同森林类型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年度对天然林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类活动强度对物种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生长量指标中,幅积、株丛数和显著度具有明显的预警意义,胸径大于2.5 cm的株丛数和蓄积量有非常重要的预警意义,而在物种多样性指标中,除了物种丰富度有一定的预警意义外,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明显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核桃栽培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核桃主产大省,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核桃在云南林业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云南核桃栽培现状,就云南核桃品种、品质、栽培方式、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做法提出开展种植区划、品种配置、定向选育以及建立环境友好型的栽培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采用施肥、覆盖等措施对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进行竹笋早产、丰产试验,分析比较勃氏甜龙竹在各种有机肥及覆盖的作用下竹笋早产、丰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过施新鲜有机肥及覆盖后,可有效增加土壤温度;地温越高的处理在竹笋早产丰产方面效果越好;新鲜有机肥及覆盖对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丰产作用明显;Ⅰ处理(牛粪、鸡粪+薄膜)最有利于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丰产。  相似文献   
15.
在对云南省孟连县有关乡镇农户林业信息和技术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和技术的供给方式以及农户对林业信息和技术的需求特点.调查表明,林农对林业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日趋强烈,并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农户获取林业生产经营信息和技术手段落后,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农户的需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部门针对农户实际需求提供技术信息,加大个性化信息服务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思茅松人工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8种定植模式及7个林龄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0~ 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8种定植模式13a思茅松人工林0~5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皆大于思茅松天然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4~10a处于降低阶段,12a以后开始升高.2)土壤可溶性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集中于0 ~10 cm土层.3)8种定植模式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在64.48 ~ 84.30 t/hm2之间,其中2m×4m定植模式最大,1m×1m模式最小;土壤可溶性碳密度数值范围为0.30 ~0.42 t/hm2,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为0.49 ~ 1.29 t/hm2;4~ 14 a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可溶性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特点,14a时土壤有机碳密度达92.14 t/hm2,可溶性碳密度达0.42 t/hm2;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10a时最大,达0.92 t/hm2.研究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具有较强的土壤碳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天然林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标的研究成果,根据三江并流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江并流区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标准、23个指标。根据该体系,对三江并流区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分类分区。  相似文献   
18.
对种植于云南省孟连县的桃花心木与思茅松混交幼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定植1.5年后,桃花心木与思茅松1∶1及1∶22种混交比例的混交幼林内,桃花心木的高径生长率均高于思茅松。桃花心木种植初期具有极快的生长速度,是值得云南热区大力推广种植的一个珍贵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年采用种子萌发法,对香格里拉亚高山不同退化森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密度、丰富度,物种组成及地上植被组成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亚高山土壤种子库中共有42个种子植物,种子密度为471~891粒/m2;(2)退化林地种子库中的物种密度依次为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未退化,物种丰富度依次为轻度退化>未退化>极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多年生草本植物在5类群落中均占绝对优势,只在未退化林地中发现木本植物;(4)土壤种子库及地上植被在物种组成上具有较小的Jaccard相似系数;(5)11月份物种数量及种子密度比4月份及7月份高;(6)0~5 cm表土种子库中具有较高的物种数量及种子密度;(7)种子扩散、地上植物的无性繁殖及人工造林是恢复香格里拉亚高山退化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在黄家河流域进行农户访谈,从土地利用、薪柴与建筑用材、人口与教育、畜牧养殖业、社区经济状况和林副产品的利用等6个方面讨论了黄家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由于黄家河流域的社区经济、文化的落后已经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出了一些能促进社区经济、文化与森林资源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