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环保酵素是将果蔬废弃物等餐厨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的含有酶活性、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棕色液态蛋白质生物制剂。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对环保酵素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解决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播种期对洛稻998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在河南洛阳,探讨了旱地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洛稻998产量和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6月3日的产量最高,且产量结构合理,产量为6 205.5 kg/hm2,其次为6月8日播种的,与6月3日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对产量影响较大.各播期的叶面积曲线均为单峰曲线,至抽穗期达到高峰值,以6月3日播种的LAI峰值最高,为10.18,其次是6月8日的LAI峰值为9.7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正相关,呈"S"形曲线,其中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干物质积累较多;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之前呈现快-慢-快的现象,至抽穗期达到峰值,以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峰值较大,抽穗以后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其它播期缓和.洛稻998的适播期在6月3日至6月8日.  相似文献   
93.
GS高产早熟旱稻新品种"洛稻99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稻998由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旱稻277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属粳型常规旱稻,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粗壮,茎秆粗壮有弹性,抗旱性强,落黄好.……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洛稻998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时期、灌浆期内的积累系数和上三叶LAI、灌浆速度的研究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和灌浆历期逐渐缩短,抽穗期逐渐推迟.播期为6月3日(B2)、6月8日(B3)的洛稻998整体表现较好,其生育期适中,分别为112和108d;抽穗期均为8月13日,灌浆历期均为42d,积累系数均在60%以上.灌浆期内前3个播期(B1、B2、B3)上三叶叶面积持续时间较后3个播期(B4、B5、B6)长,且下降趋势较后三个播期缓和.各播期灌浆速度曲线均为单峰曲线,B2、B3灌浆速度均在9月30日左右达到峰值,且峰值持续时间较长,B5、B6灌浆速度均在10月5日左右达到峰值,峰值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95.
夏播旱稻引种试验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从国内外引进的40份旱稻材料引种观察、品比试验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夏播、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8份,具有突出性状、可用作育种亲本资源的材料15份,并提出了理想的旱稻品种必须具备的特征特性,指出在筛选8份材料中:洛引-31(郑旱2号)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6.
水土保持工作应当贯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以老百姓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力求在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坚持与县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相结合、与农民利益相联系,构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隆回县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97.
通过多年对昊红苹果品种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昊红树体抗寒性较强,丰产、稳产性好,第6~10年平均株产达到61.7 kg.果实品质优良,耐藏性优于目前国内栽培的富士及国光品种.可溶性固形物12.3%,果实总酸0.72%,采后酸降解慢.果实适合榨汁、鲜食.  相似文献   
98.
豫西地区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500、97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式,研究高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密度条件下均以80+40行距、双株留苗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增产效果更好。宽窄行配置增加了穗行数和穗粗,减小秃尖长,双株留苗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80+40行距配置、双株留苗处理改变了玉米后期的灌浆特性,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和累积子粒量,增大了平均灌浆速率。因此,在豫西地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采用80+40的种植行距,通过双株留苗扩大株距,有利于玉米高密度群体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残茬和秸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覆盖具有保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而且随着覆盖量与覆盖年限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在雨强为80、100mm/h模拟降雨条件下,与不覆盖相比,泥沙侵蚀率分别减少了97.8%与98.8%,溅蚀几乎没有,降雨入渗增加2.12倍和1.87倍,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侵蚀沉淀中氮和钾的浓度及土壤氮、钾总流失量。与基础土壤比较,侵蚀沉淀中氮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0.
2008年6月,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海域浒苔泛滥,有关浒苔是怎样形成的,是否会对近岸海域造成危害以及怎样防治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根据近2年908项目的研究和近海的水质监测等有关材料,就上述问题作了以下探讨。1浒苔潮的形成浒苔,是一种底栖性绿藻,藻体绿色,管状,系世界性的温带性海藻,我国东南沿海为优势种,一般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