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保持耕作对豫西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保持耕作技术(高留茬深松和高留茬免耕)的水分利用情况和肥料利用率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耕作特别是高留茬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以增产30.1%,经济效益提高35.8%,降低成本22.2%,降水利用率提高16.2%,水分利用率提高16.8%,肥料利用率提高19.6%,同时还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2.
以洛玉8号、登海602和洛玉7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高产条件下的穗位叶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散粉后27 d左右达到最大,且以登海602品种最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0呈抛物线趋势,在14:00时达到最小值,此时洛玉8号Fv/Fm日变化最大;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在散粉后35 d达到最大值,此时登海602最大。综合各品种生理生态指标:各品种在散粉后27~35 d灌浆速率、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最大,因此应该加强在散粉后30 d左右的田间管理,有利于夏玉米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83.
甜菜稳产提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促进甘肃省甜菜生产发展,引进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LN90910、HYB-74、MK4081、LN90909、MK4087等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并积极开展适宜密度、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稳产提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经组装配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引进适种甜菜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0 050~111 150株/hm^2;白色和黑色地膜全覆盖均对甜菜根产、含糖及节水有明显促进作用,黑色地膜略优于白色地膜;氮磷钾硼锌等营养素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甜菜产质量,氮肥过量不利于糖分积累;甜菜施用莱姆佳专用肥112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含糖增加,增加纯效益2443.5元/hm^2;重茬和迎茬的甜菜褐斑病、黄化毒病、丛根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比3年轮作高8.7~23.6、16.5~40.8、19.8~34.0和18.2~24.6个百分点,轮作年限越短各种病害越重。示范结果表明,在张掖市甘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5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5 200 kg/hm^2,含糖率16.6%;在武威市凉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10 hm^2,甜菜根产量达到88 440 kg/hm^2,含糖率15.7%;在酒泉肃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4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8 050 kg/hm^2,含糖率15.9%;示范区平均甜菜根产量增加14.0%~16.5%,含糖率提高1.5~2.0度,成效显著。本研究为甘肃甜菜生产发展提供适宜的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4.
为满足21世纪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食品加工技术型人才,探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实践模式、教学方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2007年),在豫西旱区坡度为8°的黄土坡耕地上,研究了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措施对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延迟产流时间,缩短降水结束后径流持续时间,径流系数较传统耕作分别减少了97.49%和81.20%,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减少80%以上。免耕覆盖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在降雨强度为123 mm/h、历时40 min产生微弱水土流失。(2)传统耕作的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初始最大,随后急剧下降,至4 min降至最低。在3~60 min入渗速率稳定过程,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平均入渗速率相同,为0.07 mm/s,是传统耕作的1.40倍。免耕覆盖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变化比较平缓,稳定入渗速率最大。(3)在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降水(74.2 mm)结束1 h后,2种保护性耕作水分下渗的土层深度比传统耕作的高出30~40 cm,160 cm土体降水的贮蓄量增量是传统耕作的2倍多。  相似文献   
86.
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在洛阳典型的丘陵坡耕旱地上,经过8年的连续研究表明:深松覆盖与免耕覆盖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对降水的贮蓄能力,最高可较对照增加20%以上;深松覆盖较免耕覆盖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两者在试验3年以后均表现出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豫西地区夏玉米适时晚收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郑单958、浚单20和洛玉4号为材料,对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子粒长、乳线长、含水量、容重、千粒重及其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豫西生态条件下,与玉米吐丝后45 d比较,推迟15 d收获平均增产1 333.6 kg/hm2,千粒重平均提高42.55 g。对吐丝后天数与子粒产量及子粒特性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表明该地区玉米粒重和产量最高值出现在吐丝后第62天,至完熟期3个品种子粒乳线均未完全消失,子粒含水量下降到27%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容重最高值出现在吐丝后第49天,晚收影响子粒容重。  相似文献   
88.
水肥效应对夏玉米产量及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降水和补充灌水(拔节期+灌浆中期)条件下,进行了拔节期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降水相比,补充灌水有利于提高百粒重,平均提高1.55 g,产量提高5.56%。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产量提高,但追肥量高于180 kg/k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追肥和灌水有利于花后穗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的增加。随着追肥量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反而降低。补充灌水和自然降水对GS活性影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9.
以圣女果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以圣女果果脯的感官评分值为指标,研究了卡拉胶添加量、糖液浓度、真空渗透时间等因素对圣女果果脯真空渗透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卡拉胶添加量0.18%、糖液浓度49%、真空渗透时间25min,制品的感官分值可达到8.86,且产品色泽宜人、饱满,风味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90.
以模式匹配作为数据集成的重要方法可以解决多源数据在模式上的差异问题,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视图。通过对现有模式匹配方法及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差异类型的分析,提出基于不同模式结构层次的元素匹配和实例统计匹配相结合的复合匹配方法,通过对模式语义相似度的计算,解决农村土地利用数据集成过程中的模式匹配问题。最后选取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农村土地利用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