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硕果的大好形势下,及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旨在改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受益水平”很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以及受环境和能源的制约日益突出的局面。鉴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2006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要求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62.
通过气体原位采集系统对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2O浓度动态变化进行了两年田间原位监测。共设4个处理:对照(N0S0)、施氮无秸秆(N1S0)、配施低量秸秆(N1S1)以及配施高量秸秆(N1S2)。结果表明,土壤剖面N2O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各处理在小麦和水稻生长前期均出现明显的浓度峰值,施加氮肥加大峰值,添加高量秸秆降低峰值。水稻生长季N2O主要产生在近表层土壤(7 cm和15 cm),N2O浓度两年均为15 cm≥7 cm≥30 cm≥50 cm;小麦生长季N2O主要产生在下层土壤(30 cm和50 cm)。与N0S0相比,施加氮肥3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土壤剖面各层次的N2O浓度(p0.05),其中N1S0处理各土层N2O浓度是N0S0处理对应土层的2倍~3倍。配施高量秸秆(N1S2)能显著减少近表层土壤N2O浓度。  相似文献   
63.
赵韩  李露  王勇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6):129-133
以向心电磁轴承为例,分别讨论了磁场随时间、空间变化对涡流场的影响,给出了求解二维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有限元求解,着重分析两者同时变化时,涡流与转子转速、励磁电流频率的关系。最后从数值解得出了频率和转速综合作用下的涡流损耗值与两者单独作用的值有平方关系的结论,并指出可以利用该结论进行分步求解。  相似文献   
64.
以湖北省恩施州3年生的马蹄大黄为研究对象,按照市场要求切分成厚片(4~5 cm),采用连续热风干燥工艺和间歇热风干燥工艺对马蹄大黄进行产地加工.通过UPLC-Q-TOF-MSn定性定量分析马蹄大黄提取成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NaNO2-A1C13-NaOH法测定马蹄大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合DPPH、FRAP和ABTS值评价马蹄大黄氧化能力,综合解析各干燥工艺对马蹄大黄干燥品质的影响,同时绘制马蹄大黄干燥速率曲线,评价各工艺对马蹄大黄干燥效率的影响.结合干燥品质和干燥效率,探讨干燥工艺对马蹄大黄的产地加工效果.共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蒽醌类成分11种,以大黄酚及其葡糖苷为主要成分.采用80℃连续干燥,干燥速率快,总蒽醌、总酚、总黄酮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最适合马蹄大黄的产地加工.相同温度下,间歇干燥,充分利用余热,降低能耗,但干燥品质和效率不及连续干燥.  相似文献   
65.
回顾分析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杂交水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
生态在近年来一直是全人类最热门的话题,本文从生态的意义入手阐述生态的概念和意义,提出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开展生态教育,让生态教育深入人心,为更好的开展生态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正犹记得,江豚湾边,几头江豚跃起,让目睹了这水中精灵风采的"江西农垦行"的同志们倍感幸运与喜悦。伴随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我们领略了江西农垦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了江西农垦浓烈的人文情怀,而更烙在我心间的是江西农垦的文化自信与产业融合。"不堪回首,却要回首,那段特殊而平凡的历史,既是我们这一代的不幸,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自豪……"金坪华侨农场农垦馆墙壁上的这段话,让我心绪久久难平。我想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  相似文献   
68.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旱地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土壤水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夏闲种植模式为对照,比较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作物耗水量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研究了旱地"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揭示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旱地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4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较对照分别高48.4%~107.5%和62.3%~119.2%;发展旱地复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有限,各复种处理与对照相比,水分差异主要存在于1 m以下的深层土壤;冬小麦—芝麻、冬小麦—大豆、冬小麦—玉米3种作物模式的全季度耗水强度仅较对照分别高0.05、0.07和0.09 mm/d。综合经济效益及土壤水分可利用性分析,冬小麦—玉米模式的经济产量、收益最佳,冬小麦—大豆则为水分生产效益次佳,但显著降低了对土壤水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鸭甲肝病毒(DHAV)GX株基因分型特点及主要衣壳蛋白(VP1)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DHAV GX株与DHAV 3个血清型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全长7 800 bp,由5'和3'非编码区(UTR)和一个大开放阅读框(ORF)组成。其中,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652和369 bp;ORF长度为6 756 bp,编码2 251个氨基酸长的多聚蛋白,其编码产物至少有12个(VP0/VP3/VP1/2A1/2A2/2A3/2B/2C/3A/3B/3C/3D);在分类地位上DHAV GX株属于DHAV-3,其与DHAV-3参考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与DHAV-3 FS株亲缘关系最近,在同一较小分支上。DHAV GX株结构蛋白VP1以第195—201、211—221位氨基酸区段为B细胞优势表位的可能性较大。提示,VP1基因可作为研制DHAV基因工程疫苗的优势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0.
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玉米)和坡林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坡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下5个坡位设置取样点采集非原状土,风干后将土壤筛分为2~5 mm、1~2 mm、0.5~1 cm、0.25~0.5 mm、0.25 mm 5个粒级团聚体,分别计算每个粒级土壤风干团聚体所占比例,测定各粒级土壤风干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贮量。通过对比不同坡位、各粒级风干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与贮量变化规律,探明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库对不同侵蚀类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团聚体迁移、沉积过程不同于坡林地,耕地土壤2 mm团聚体的组成比例显著高于2种林地,并在坡下达到最高值(70.30%);有机碳含量均随团聚体粒级减小逐渐增加,樟子松林地内各粒级有机碳含量(25.57~142.60 g/kg)显著高于耕地(22.58~30.06 g/kg)和退耕还落叶松林地(21.58~66.53 g/kg);坡林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贮量由坡上至坡下逐渐增加,相同坡位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贮量均为樟子松林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耕地。研究结果证实了黑土区耕作侵蚀的存在及其对土壤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同时印证了退耕还林是减缓坡地黑土耕作侵蚀、提升有机碳库的长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