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9 毫秒
31.
蔡承智  李莎莎  粱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23-16325
从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历年单产演变趋势、农作制区划潜力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小麦单产不同时期最高增产幅度:光能利用率潜力、历年产量演变趋势外推潜力、AEZ(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的我国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不同时期小麦单产的最高年增幅为:1991年以前10%;1996年以前9%;2000年以前8%。任何高于以上增幅的小麦品种或栽培技术都只能是局部推广的或有统计误差的。这对指导我国小麦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在室内设计4组不同植物群落和1组无植物对照净化生活污水,定期测定污水中COD、总氮、氨氮和总磷浓度,从中挑选出对污染物去除效率较好的群落组合。结果表明:茭草+金鱼藻+金鱼藻群落配置净化污水效果最好,COD、总氮、氨氮和总磷净化效率分别为75.O%、97.3%、90.0%和84.2%,对照净化效果最差,COD、总氮、氨氮和总磷净化效率分别为32.5%、23.8%、38.3%和26.4%。5个试验组的净化能力强弱依次为:群落1〉群落2〉群落4〉群落3〉对照。  相似文献   
33.
植物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忌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95%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提取得到高阿丁枫、紫茎泽兰、膏桐、辣蓼、竹柏5种植物的提取物,在室内对夹竹桃蚜的忌避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阿丁枫、紫茎泽兰和竹柏提取物的忌避效果较好,忌避率都超过50%.3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膏桐和辣寥两种植物提取物的忌避效果较差,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前3种植物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忌避效果与后两种植物提取物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作为实验藻种,将浓度为107 CFU/ml的菌株A3分别加入到4种微藻的单种藻液、2种藻混合藻液、3种藻混合藻液中,每48 h观察藻细胞形态并统计藻细胞数量,实验周期为10d,以探究菌株A3对4种微藻的溶藻效果.结果显示,在单种藻实验中,加菌组锥状斯氏藻细胞于第1天失去运动活性,细胞拉长变形,第5天细胞壁破裂溶解,第10天细胞密度为7.07× 102 cells/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 104 cells/ml (P<0.05);实验期间,加菌组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形态保持完整,第10天藻细胞密度为2.58× 107 cells/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 107 cells/ml (P<0.05);加菌组四尾栅藻细胞形态保持完整,与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加菌组条纹小环藻细胞于第8天溶解,第10天对照组与加菌组藻细胞密度分别为4.38× 105 cells/ml、1.78×105 cells/ml,加菌组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藻实验中,菌株A3对各种微藻的溶藻效果与单种藻实验结果类似,菌株A3对锥状斯氏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溶藻作用,对蛋白核小球藻与四尾栅藻无溶藻作用,对条纹小环藻生长具有较弱的溶藻作用.研究表明,菌株A3具有溶藻选择性,对锥状斯氏藻具有显著的溶藻作用,而对其他3种藻无溶藻作用或溶藻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发展动力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了对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行性,然后在建设渔业生态系统、开发渔业产业、发展休闲渔业等基础上,对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以供相关人员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6.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LEA)普遍存在于植物,该家族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大量积累以保护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逆境胁迫研究的热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产量和品质易受逆境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对丹参抗逆基因的发掘研究,本研究基于丹参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m LEA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和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利用MEGA 5.0、MEME、GSDS2.0、BDG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Sm LEA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等,利用q RT-PCR和公布的RNA-seq数据库对基因表达量进行初步研究。共鉴定出23条Sm LEA基因,分为7组;Sm LEA家族基因理论等电点在4.51~10.3之间,大多属于高度亲水蛋白,分布于各个亚细胞区室;不同组间Motif存在一定差异;基因内含子较少;q RT-PCR结果显示,Sm LEA家族基因在丹参根、茎、叶、顶芽都有表达,根、茎表达量相对较高;多数Sm LEA基因在丹参幼苗受到盐、脱水、损伤、高温和低温处理后表达量都有所上调;RNA-Seq数据分析表明,Sm LEA基因对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响应比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响应更明显。Sm LEA家族基因结构保守,启动子区含大量非生物胁迫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基因大多响应盐、脱水、损伤、高温、低温胁迫处理和Me JA、SA激素处理,推测该家族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Sm LEA家族基因序列、理化性质、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为丹参Sm LEA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7.
乳业是延平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是福建省重要乳牛养殖地区和乳产品加工区。本文通过分析延平区乳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发掘乳业潜力、打造现代乳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试验以9个不同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确定供试品种在齐齐哈尔地区的适应能力.结果 显示,供试品种的物候期均有差异,均未能完成完整的生育期.茎粗最大的供试品种为大力士(20.86 mm);干草产量最大的供试品种为12FS0018(33765.71 kg...  相似文献   
39.
柳蒿为典型的根茎型植物。为探究饲用柳蒿草产量和地下根茎各性状的关系,对种植密度分别为8.3、11.1、16.7、25.0万株·hm-2柳蒿的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根茎芽数量、根茎干重、根茎节间距、根茎粗等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茎粗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节间距与干草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根茎干重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干重(X2)与干草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 031.67-5.24X2(R2=0.693 2,F=22.60**);根茎粗(X4)与干草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568.76+523.98X4(R2=0.711 1,F=24.61**)。说明柳蒿根茎干重、根茎粗对地上草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