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水肥(N)双因素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赵炳梓  徐富安  周刘宗  徐梦熊 《土壤》2003,35(2):122-125
通过对6个水分等级和5个N肥等级的相互搭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平105mm时,对小麦产量抑制较为明显;而当施N量<112.5kg/hm2时,N素成为增加小麦蒸散耗水和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灌溉水平不同,小麦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亦不同。当灌溉水平为475mm时,它们之间关系为典型抛物线。然而,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则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只有当灌溉水平较低时,随着施N量增加,水分利用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炳梓  姚贤良  徐富安 《土壤》1993,25(2):79-82
初步研究了南京市郊区黄棕壤剖面的颗粒组成、孔隙状况等结构特性及持水性能等,并探讨了耕作措施对改良该土结构的效果问题及6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表结构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豫北地区水分生态环境要素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四十多年来 ,豫北地区与作物蒸散耗水密切相关的某些环境要素有了明显变化。例如 :水面蒸发量下降、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上升、日照减少、风速下降等。它与黄河断流、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本地区重大环境问题相似 ,是反映该地区水分生态环境演变的另一个侧面。这种变化与本地区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大面积改造低产地等人类生产活动有关。这些生态环境要素改变将对当地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农业产量 ,以至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影响应予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炳梓  徐富安 《土壤》1991,23(6):285-290
本文研究了河南封丘地区的潮土及江西余江县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的基本结构特性,包括颗粒特性、结构稳定性及孔隙性等。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探讨了潮土和红壤在水分管理方法上不同的原因,为减轻干旱、提高降水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持续农业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桃林  徐富安  王德建 《土壤》1993,25(4):181-185,225
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农业的一种新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正在积极地研究符合自己国情的持续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甜瓜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结构改良剂及麦秆覆盖对麦地蒸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炳梓  徐富安  阮立山 《土壤》1992,24(3):120-124
比较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水解聚丙烯腈结构改良剂及麦秆覆盖对麦地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改良剂的保水效果随土壤墒情而异,而麦秆覆盖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掌握麦地最佳灌水期,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损耗。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棉田信息采集与精量灌溉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棉田信息采集与精量灌溉控制系统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棉田水分动态与棉花生长关系、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大气蒸散与不同时期棉田耗水关系而设计研制,为探索高产优质棉花需水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原理、各传感器(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盐分、地下水位、降雨量、蒸发量)的功能及软件等。  相似文献   
19.
渭北旱原秸秆覆盖耕作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渭北旱原有效的蓄水保墒途径,在陕西乾县,武功等地开展了直覆盖耕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采用秸秆覆盖,能显著增中土壤蓄水量,尤其可使土壤土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据测定,以覆盖6000kg/hm^2秸秆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与不覆盖相比,夏闲末2m土层可多蓄降雨41.9cm。同时,秸秆覆盖学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在坡地并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一般可使冬小麦增加产量2  相似文献   
20.
徐富安 《土壤》1998,30(4):224-224
近年来,计算机在国内应用日益普及,微机不仅被农业院校、研究机构大量采用,而且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实用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