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剂对土壤锌铬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不同类型的改良剂,对锌铬复合污染的土壤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的施入均改变了土壤pH,其中,过磷酸钙、麦秆及油菜秆降低了土壤pH值,石灰及兔粪提高了土壤pH值.5种改良剂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锌、铬有效态含量,其中,麦秆(高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锌含量最低,为20.00 mg/kg,较对照降低了53.25%;石灰(高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铬含量最低,为3.18 mg/kg,较对照降低了60.15%.除过磷酸钙和石灰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之外,各改良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兔粪(高浓度)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大,为124.56 mg/kg,比对照提高了41.51%;过磷酸钙(高浓度)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大,为42 mg/kg,较对照提高了133.33%;麦秆(高浓度)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为211.56 mg/kg,较对照提高了136.88%.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与覆盖对植烟土壤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索干旱地区土壤保水的有效措施及提高烟叶品质,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与覆盖对土壤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覆盖处理上等烟比例、均价最高,地膜覆盖处理产量、产值最高。团棵期之前,由于地膜覆盖处理,保温保湿,其生长量增加较快,但从旺长期至初烤期麦秆覆盖保温保湿较好,生长量增长较快,稻草覆盖处理次之,麦秆还田处理分层落黄较早。综合表现最好的是麦秆覆盖处理,其次是地膜覆盖处理,稻草覆盖处理居三。土壤中施入秸秆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表明土壤变得疏松,孔隙较多,土壤透水透气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可提高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而真菌、细菌、霉菌有害微生物的数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2,他引:34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淹水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旱作]下氮肥运筹与秸秆覆盖优化管理模式(麦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油菜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以及无秸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各时期氮素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各灌溉方式下秸秆腐熟及氮素释放规律,明确秸秆腐熟与氮素释放规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均较旱作有效地协调各时期水稻地上部、地下部生长,促进各时期氮素吸收利用,提高稻谷产量;而水分生产效率则以旱作为最优,干湿交替灌溉次之,但差异不显著。麦秆、油菜秆的腐熟与氮素释放效率最高峰均出现在移栽后30 d,但腐熟量与氮素释放量受灌溉方式与秸秆种类的影响;油菜秆腐熟量显著高于麦秆,旱作明显高于干湿交替与淹水灌溉;氮素释放量则以麦秆为最优。秸秆覆盖优化管理模式也对水稻各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淹水及干湿交替灌溉下,麦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有效协调水稻植株各时期的生长,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最终实现产量的增加;油菜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则在整个生育期均对水稻生长表现轻微抑制效应;而旱作模式下麦秆、油菜秆优化施氮模式覆盖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油菜秆覆盖优势明显,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秸秆腐熟量及氮素释放量与水稻根干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移栽后30 d秸秆腐熟量与稻谷产量、氮素吸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7*~?0.29*),而齐穗期、成熟期氮素释放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1*~0.59**);同时,秸秆的腐熟量与氮素释放对水稻根冠比影响较大,其中以齐穗期最为显著(r=?0.27*~0.42**)。协调水稻各时期秸秆腐熟量及氮素释放,特别是移栽后30 d氮素释放量是保证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种植条件下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表层5cm处电导率的影响状况并将表层电导率变化曲线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施肥、灌溉、覆盖、以及施用改良剂等调控措施,对土壤盐分在不同阶段的过程及机理的差异.施肥、灌溉主要是在作物生长后期对水盐运移发挥作用 ,而施用改良剂对前期水平间的差异较大,后期可降低土壤表层电导率.在影响程度上,施 肥与灌溉水平间的差异比覆盖和施用改良剂要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外光谱的不同农作物秸秆磨木木质素差异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中主要组分之一,其苯丙烷结构单元的单体结构和连接方式的复杂性直接影响木质素脱除和利用效果,了解不同农作物秸秆中木质素的差异,对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该文选取代表性棉秆、玉米秸和小麦秆,分别提取磨木木质素,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技术对棉秆、玉米秸和小麦秆三类秸秆磨木木质素进行红外表征,分析比较三类秸秆磨木木质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三类秸秆磨木木质素G/S相对比值差别不大,并无明显规律;2)三类秸秆磨木木质素中,对羟基结构单元:玉米秸小麦秆棉秆;愈创木基结构单元:棉秆玉米秸小麦秆;紫丁香基结构单元:玉米秸小麦秆棉秆;3)玉米秸和小麦秆磨木木质素相似度较高,而棉秆磨木木质素则更加接近于木本植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炭基改良剂提升紫色土蓄水保墒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5种炭基改良剂都能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截存和保贮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水分总库容、有效水库容及重力水库容,降低了土壤凋萎点含水量和无效水库容;不同改良剂提升作用大小为改良剂Ⅱ改良剂I生物炭有机肥秸秆对照。施用改良剂I、改良剂Ⅱ、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的效果不显著。施用炭基改良剂降低了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其中对粒径5mm的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提升幅度最大,比对照提高14.5%~60.7%;5种炭基改良剂都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及稳定性指数,以炭基改良剂I、炭基改良剂Ⅱ和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大。土壤总库容、重力水库容和有效水库容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小团聚体呈负相关,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孔隙度密切相关。因此,施用炭基改良剂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孔隙度,进而增大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库容,是改善紫色土结构和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保水蓄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炭基改良剂提升紫色土蓄水保熵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5种炭基改良剂都能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截存和保贮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水分总库容、有效水库容及重力水库容,降低了土壤凋萎点含水量和无效水库容;不同改良剂提升作用大小为改良剂Ⅱ改良剂I生物炭有机肥秸秆对照。施用改良剂I、改良剂Ⅱ、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的效果不显著。施用炭基改良剂降低了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其中对粒径5mm的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提升幅度最大,比对照提高14.5%~60.7%;5种炭基改良剂都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及稳定性指数,以炭基改良剂I、炭基改良剂Ⅱ和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大。土壤总库容、重力水库容和有效水库容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小团聚体呈负相关,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孔隙度密切相关。因此,施用炭基改良剂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孔隙度,进而增大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库容,是改善紫色土结构和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保水蓄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壤含水率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和渗透系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van Genuchten (VG)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对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各层土壤在水吸力相同时,施加不同改良剂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大于对照组,而有机改良剂处理组要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②改良后水分特征曲线及相应VG模型中的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③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有所减小,而无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变化不太明显;④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土柱中水分入渗的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有不同程度增大,有机改良剂处理组增大幅度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综上所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速度及其他水力参数都有较大影响,说明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土柱试验及种植试验均表明,有机改良剂(牛粪和糠醛渣)处理组的性态要优于无机改良剂(脱硫石膏和粉煤灰)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
夏群  刘宇松  李诚勇  尹承苗 《土壤》2024,56(1):112-119
本试验研制两种改良剂,在田间设置不施用改良剂和施用改良剂两个处理,测定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苦痘病发病率以及土壤pH、有机质、元素含量、病原镰孢菌的数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改良剂对缓解苹果园土壤酸化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德州改良剂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经德州改良剂处理后,苹果单果重平均提高39%,果形指数达到0.83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4%以上,苦痘病发病率降至1%以下,土壤pH平均提高1.70,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9.00 g/kg,且降低土壤有效Cu、有效Mn以及植株体内全Cu、全Mn含量,提高土壤交换性Ca以及植株体内全Ca含量,降低病原镰孢菌数量,优化真菌群落结构。综上,两种改良剂可有效缓解苹果园土壤酸化,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改良剂对皖南烟田土壤性状及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农林废弃物制成的5种改良剂对烟稻轮作土壤性状和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不同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土壤体积质量较不施改良剂的对照处理显著下降,而田间持水量明显提高,表明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改良剂能明显促进不同生育期烟株的生长:烟株团棵期,改良剂X1处理叶片宽显著高于对照;旺长期,X1、X2、X5处理叶长显著大于对照,且X5处理叶面积显著大于对照;成熟期,X1、X2、X5处理上部叶和下部叶长显著高于对照。改良剂能增加烟叶产量,尤其是改良剂X3、X5,明显增加了上等烟和中等烟的产量。改良剂X1、X2、X3处理上等烟总分显著高于对照,即改良剂处理烤出的上等烟综合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沙地农田不同土壤耕作、覆盖方式和轮作对作物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积累的影响,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典型沙地进行农田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相对传统的三耕两耱的耕作方式,减少秋耕对玉米和大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地膜覆盖处理,麦秆覆盖处理使玉米减产11.3%~18.8%,使大豆产量增加6%;不同处理0~40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作物收获后传统耕作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平均积累量比少耕处理低8.5%~22.7%,覆膜处理比覆麦秆处理低7.0%~8.8%,玉米连作处理比玉米-大豆轮作处理高54.9%。分析结果表明,减少秋耕、麦秆代替地膜覆盖均有利于土壤硝态氮在作物根系集中层的积累,玉米大豆轮作对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失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该试验研究的继续深入将对维持绿洲农田环境的健康和提高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度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银北重度碱化盐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生化黄腐酸BFA(Biochemical fulvic acid)和聚合硫酸铁铝PAFS(Polymeric aluminum ferric sulfate)与脱硫石膏FG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配合施用对土壤结构改善及其他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和结构改良剂后向日葵出苗率、株高、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脱硫石膏和改良剂配合施用的处理产量比对照平均提高了353.48%、298.82%和411.47%。2014年施用脱硫石膏和结构改良剂的处理0~20 cm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平均降低9.07%,其中T3(FGD+BFA+PAFS)降幅最大。各处理土壤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容重相反。2015年和2016年0~20 cm脱硫石膏和改良剂配合施用的处理<0.25 mm粒级质量分数比2014年显著降低,1~2 mm粒级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整体来讲,改良后T3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状况最佳。脱硫石膏单独施用或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均会降低土壤pH值和EC,T3降幅最大;施用脱硫石膏和不同结构改良剂处理差异间不显著。施用脱硫石膏和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较对照明显增加,其中T3增幅最大,T4(FGD+BFA)次之。施用脱硫石膏和改良剂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情况与有机质相似,但增幅略大于有机质增幅。整体来讲,施用FGD+BFA+PAFS可以显著改善碱化盐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实现作物显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设置1%,2%,5%与10%的4个添加比例,进行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特征测试。[结果]硅藻土与T20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G20在添加5%与10%时才显著降低;硅藻土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由52.1%增加到91.3%,优于T20和G20;硅藻土与T20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随用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而G20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结构改良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硅藻土增加最多,T20次之,G20最少。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水及难效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硅藻土处理的难效水增加量显著高于T20与G20处理。[结论]改良皖南旱地土壤水分需要根据改良剂材料的种类与用量来进行合理施加,必要时可以组合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晚稻草覆盖大麦田还田,对大麦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全量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大于半量还田,而麦秆田沟埋草还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小;麦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效果显著,连续两年还田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大幅度提高,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最适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灌区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为中国同类型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银北灌区龟裂碱土在施用不同剂量土壤结构改良剂(0,150,270,375kg/hm~2)与统一施用定量脱硫石膏(22.5t/hm~2)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施用不同剂量结构改良剂后,0—20cm土层的土层容重、全盐量和pH值呈降低趋势,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土层,各处理改良效果均较显著,当深度大于40cm时,所有处理的改良效果不明显。施加改良剂增加了水稻的成活率、株高和产量,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龟裂碱土理化性状,促进水稻成长。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脱硫石膏(22.5t/hm~2)+土壤结构改良剂(270kg/hm~2)的施用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冷冻面团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面食生产新工艺,是目前较先进的面制品保鲜技术。冷冻处理会对酵母活力、面团品质、面团面筋结构等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冷冻面团品质,明确不同食品改良剂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优化了复配增稠剂(卡拉胶、瓜尔豆胶、海藻酸钠)、复配乳化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复配酶制剂(谷氨酰胺转氨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海藻糖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复合改良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藻糖、酶制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在添加量为0.4%乳化剂、0.8%增稠剂、45 mg/kg酶制剂、2%海藻糖的复配工艺下,冷冻面团馒头的比容达到最佳水3.15 mL/g,其硬度和弹性也达到较优值,分别为926.832 g、0.912 8。同时对未添加和添加复合改良剂冻藏0~2.5个月的冷冻面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未添加复配改良剂的冷冻面团中大多数小淀粉颗粒裸露在外,颗粒分明,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而添加复合改良剂的冷冻面团淀粉颗粒镶嵌在面筋网络之间,蛋白网络结构清晰完整,冷冻面团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紧密,面团的抗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晚播麦薄膜覆盖栽培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通过1984~1985年和1985~1986年两年的试验研究,对晚播麦地薄膜覆盖改善近地面的小气候条件,有效地利用了冬前到早春的光、热、水资源,获得高产的农业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作用,可保证麦苗在冬前生长获得100度-  相似文献   

19.
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和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晚稻草覆盖大麦田还田,对大麦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全量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大于半量还田,而麦秆田沟埋草还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小;麦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效果显著,连续两年还田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大幅度提高,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盆栽甜菜中三种改良剂不同组合下对盐渍土壤电导率、pH、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电导率、pH、速效钾和有效磷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电导率、速效钾和有效磷随时间变化降低;土壤pH值随时间变化而增大。其中,硫酸钙和硫酸铵的改良剂组合对降低土壤电导率作用较好,而改良剂组合中添加腐殖质对改善土壤酸碱度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