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骨干恢复系扬稻6号配组优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3个著名恢复系与广占63-4S、培矮64S、粤泰A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扬稻6号作为骨干恢复系的配组优势。结果表明:扬稻6号与明恢63、特青相比,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和经济产量优势;顶3叶叶姿挺拔,基部节间坚实,抗倒力强;高效叶面积率高;具有高根系活性和光合生产能力。并讨论了扬稻6号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周长海  王宝和  白和盛 《种子》1998,(3):45-46,49
在选育出育性基本稳定的水稻两系模型先教核不育系28S和19S之后,在筛选两系杂交水稻强优组合的同时,与三种类型的模型恢复系作2×3的不完全双刊杂交,对五个亲本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其配组,两个模型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3.
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几种典型植物叶片进行电镜扫描,对其不同的非光滑表面特征类型分类并加以描述;借助于仪器设备对非光滑叶表面的疏水性与防黏性进行量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态、表面蜡层形态与分布密度将直接影响其疏水、防黏效果;并进一步指出表皮细胞形态及其分布密度是表面脱附的主导因子,表皮蜡质因其形态、分布密度不同脱附效果也有差别。该研究将为工程仿生的表面加工成型、表观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124.
以80份杂交籼稻亲本和部分新育成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4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材料间遗传多态性的划分,计算各材料间遗传距离,并以此为依据,通过UPGMA法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遗传距离值的大小可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12个亚群和28个组群,大面积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亲本80%以上(保持系、恢复系)均聚集在第Ⅰ大群内,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稻育种实践,群间优势普遍大于群内优势,表明利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杂交亲本优势群可行。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对常规籼稻品种扬稻6号的早熟突变体扬6早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鉴定,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不同时期播种,大田记录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等,并鉴定米质和稻蔸越冬性;在室内低温条件下测定苗期叶片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对不同密度处理的扬6早再生力进行鉴定.[结果]扬6旱生育期为99 d,比扬稻6号少32d;与扬稻6号相比,扬6早除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略高外,其他主要性状尤其是单株有效穗数明显降低;扬6早米粒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较扬稻6号低,米饭柔软,粘聚性好,食味佳.扬6早轻感稻瘟病,抗病性和抗寒性均优于扬稻6号,且稻蔸越冬性较好.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以每穴3苗、株行距16.7 cm×20.0 cm处理的出苗总数、稻蔸成活率、每蔸平均出苗数较高,扬6早表现较强的再生能力.[结论]扬6早株型适中,抗倒、抗病、抗寒,长势好,再生力较强,米质食味性好,在华南稻作区可作早稻种植,收获后稻田可作晚稻秧田.  相似文献   
126.
肉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pH、肉色、嫩度、系水力以及风味。近年来禽类肉质问题日益突出,其品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感官印象,从而影响禽肉的经济效益,因此探究禽肉品质影响因素对于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禽肉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先后通过江苏、贵州、河南、湖北等省和国家审定定名,已在南方稻区10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是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品种结构调优、推动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和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品种。  相似文献   
128.
水温变化对黑龙江野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过江段的黑龙江野鲤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上升到16-17℃后的2-3d,水温迅速上升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在低温(11-15℃)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保持水温稳定或上升,催产率与18-20℃水温时相近。在16-20℃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水温下降超过3℃,催产率接近0。捕获的亲鱼分别在10-11℃、14-15℃、17-18℃水温环境中雌雄分离蓄养7-30d后进行人工催产,蓄养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雌鱼的催产率越低,雄鱼则无明显影响。黑龙江野鲤襄胚原肠期胚胎在10℃、孵出期胚胎在14℃时发育停滞。神经胚期胚胎在12℃死亡率超60%;仔鱼期幼鱼的9℃死亡率达80%。  相似文献   
129.
将90尾初始体质量为70~80 g的健康鲤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且添加不同水平和种类的蛋氨酸日粮,试验期60 d。A组为对照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34.4%(其中鱼粉含量为15%),添加0.64%的DL-蛋氨酸(DLM);B和C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32.15%(其中鱼粉含量为11%),分别添加0.69%和0.74%的DLM;D和E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30.01%(其中鱼粉含量为7%),分别添加0.77%和0.82%的蛋氨酸羟基类似物(LMA)。比较研究低蛋白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和种类的蛋氨酸对鲤生长和氮磷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蛋白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对鲤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有效地减少氮磷的排放(P<0.05);饲料中添加DLM与同效价的LMA相比,LMA促进鲤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磷排放的效果均好于DLM。  相似文献   
130.
五苓散是中医常用的中药方,多年来,采用中药治疗仔兔腹泻病取得了满意效果.仔兔腹泻病是养兔业常见的病,一般全窝发生,病程2~3天,死亡率极高,养兔户往往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