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3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2779篇
林业   3066篇
农学   3891篇
基础科学   2080篇
  4323篇
综合类   7509篇
农作物   1530篇
水产渔业   1089篇
畜牧兽医   3181篇
园艺   931篇
植物保护   1651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696篇
  2021年   1002篇
  2020年   906篇
  2019年   905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933篇
  2016年   811篇
  2015年   1065篇
  2014年   1116篇
  2013年   1384篇
  2012年   1596篇
  2011年   1682篇
  2010年   1705篇
  2009年   1524篇
  2008年   1434篇
  2007年   1353篇
  2006年   1408篇
  2005年   1241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544篇
  1999年   646篇
  1998年   615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382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态修复是当前中国亚热带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了解毛竹林皆伐和剩余物保留后迹地土壤的自然恢复状况可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指导。  方法  在毛竹林皆伐迹地设置了保留采伐剩余物(UR)、清理采伐剩余物(CR)和未采伐毛竹林地作为对照(ck)等3个处理。5 a后,通过土壤调查与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指标变化,运用模糊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价毛竹林皆伐后土壤自然恢复效果。  结果  ①CR、UR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31%和14% (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高于ck;UR处理土壤的持水力整体优于CR处理。②CR、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高于ck,各指标增加幅度为117%~123%;有效磷则表现为CR处理极显著(P<0.01)低于UR和ck;由于保留了毛竹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显著高于CR处理33%~99% (P<0.05);③CR、UR处理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ck;UR处理土壤3种胞外酶活性均高于CR处理46%~98%。④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得到较好恢复,毛竹林皆伐后恢复迹地土壤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剩余物保留样区、采伐剩余物清理样区、毛竹林样区。  结论  毛竹林皆伐后的土壤经过5 a自然恢复,与毛竹林林地土壤相比得到较快修复,毛竹林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更有利于土壤修复。图1表4参23  相似文献   
992.
红毛丹组织X射线衰减系数与其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别测定红毛丹果实各部分的厚度,并利用X射线图像测定射线强度,研究其X射线衰减系数,同时研究衰减系数与其密度的相关性,建立射线强度和厚度的回归方程以及果实的衰减系数与果实的果皮、果肉、果仁衰减系数的关系,为外形尺寸大小的分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究饰面刨花板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VOC)及其中气味特征化合物的释放特性,分析厚度和饰面材料对板材VVOC及气味强度的影响,为人造板VVOC及气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选用不同厚度三聚氰胺浸渍纸饰面刨花板、PVC饰面刨花板和刨花板素板3种板材为实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技术(GC-MS/O)对板材释放的VVOC及气味特征化合物进行分析。  结果  两种厚度的3种不同饰面刨花板中,刨花板素板(PB)、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MI-PB)、PVC饰面刨花板(PVC-PB)VVOC种类均分别为9种、10种、8种。两种厚度的不同饰面刨花板TVVOC释放浓度均表现为:PB > MI-PB > PVC-PB,18 mm > 8 mm。不同饰面刨花板TVVOC释放浓度大小受厚度影响程度不同,PB受影响最大,MI-PB受影响最小。不同厚度、不同饰面条件下,刨花板各个气味特征化合物释放浓度及气味强度存在差异,且气味强度与释放浓度和气味阈值有关,不同化合物之间不符合“浓度高则气味强度大”的变化规律。饰面刨花板整体气味特征主要由特殊性香味和甜香味决定,辛辣气味作为基本特征气味对整体气味形成起辅助作用。饰面刨花板释放的VVOC主成分是醇、酮;气味强度较高的特征化合物为醇、酮、醚、酯。厚度增大饰面刨花板释放VVOC种类和质量浓度增多,气味特征化合物及气味强度相应增大。  结论  饰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释放物种类和含量,且本试验中PVC作为饰面材料对刨花板VVOC和气味强度的抑制作用优于三聚氰胺浸渍纸饰面。   相似文献   
994.
云南松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  方法  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 > 茎 > 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  结论  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为揭示天然红松居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及变异模式,以吉林省的6个天然红松居群为研究对象,  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红松居群的13个表型性状(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结果  (1)除针叶束粗/针叶厚在居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P < 0.01)。(2)在居群间红松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9.33%,其变异大于群体内(40.67%)。(3)6个居群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11.30%,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依次为针叶性状(14.56%) > 球果性状(10.48%) > 种子性状(5.87%)。(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居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针叶性状 > 种子性状 > 球果性状。(5)利用欧氏距离对红松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将红松6个居群划分为3大类群,分别为P1与P6、P3与P5、P2与P4。(6)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分别以种实性状(种长、种宽、百粒质量和球果质量)和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厚、针叶束粗)对天然红松居群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个居群。  结论  红松居群具有中等的表型多样性,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红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为红松优良居群的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正交胶合木是一种新型现代木结构材料。销类连接是现代木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连接形式,销槽承压强度是销连接设计的重要参数。研究国产日本落叶松正交胶合木(CLT)的销槽承压性能,旨在为CLT结构销类连接的本土化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对36组432个国产日本落叶松3层CLT试件进行半孔静力加载试验,分析CLT密度、销径、螺纹、胶缝和加载角度对CLT销槽承压强度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评价美国NDS、加拿大CSA、Kennedy、Uibel和Blaβ(U&B)提出的4种计算方法对国产日本落叶松CLT宽面和窄面销槽承压强度预测的适用性。  结果  CLT的销槽承压强度与CLT密度呈正相关,与销径呈负相关,与螺纹没有明显关系。销垂直于CLT窄面时,加载角度0°的销槽承压强度是90°的3.06倍,胶缝处的销槽承压强度为两者的平均值。销垂直于CLT宽面时,加载角度0°的销槽承压强度明显大于加载角度90°的销槽承压强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销垂直于CLT窄面,加载角度为0°(位置A)时,加拿大CSA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8.37%,加载角度为90°(位置D)时,U&B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8.56%(个别除外),两者均小于10%,吻合良好;销垂直于CLT宽面,4个模型在加载角度为0°(位置C)和90°(位置B)时的相对误差均大于10%,本研究建立的CLT宽面销槽承压预测模型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31%和6.04%,两者均小于10%,吻合良好。  结论  密度、销径和加载角度等是影响CLT销槽承压强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国产日本落叶松CLT销槽承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可参照以下建议:销垂直于CLT窄面,加载角度为0°时,可选用CSA模型,加载角度为90°时可选用U&B模型;销垂直于CLT宽面,加载角度为0°或90°时,均可选用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7.
以6~14年生杉木短周期小径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直径结构进行统计分布检验,采用Weibull生长方程对林分直径累积分布进行模拟,并通过动态预测分析立地、林分密度、主伐年龄对培育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88.3%的样地其林分直径分布为左偏,林分直径分布峭度为负值的样地占所有样地的81.7%,林分平均直径对应的植株数量累积分布率为55.1%,直径结构为Weibull分布的林分占86.7%;两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各林分直径分布具有较好的适合度(R2>0.99),参数b、c具有明显生物学意义,分别与林分平均直径和直径变异系数呈紧密线性关系(R2=0.986 7、0.885 7)。采用回归法建立直径曲线1-1/e和拐点处参数回收方程,关键点处直径与林分平均直径呈紧密幂函数关系(R2≥0.95),由此构建的林分直径预测系统K-S检验通过率为85%。通过建立林分平均直径与年龄、立地指数和林分密度的多元非线性关系,在对不同关键要素组合模式下林分不同径级立木植株数量动态预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要素对培育目标的影响,提出了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模式关键技术的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998.
盐胁迫对菌根化沙枣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生沙枣苗木为供试植物、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培养方法,设置浓度为0、100、200、300 mmol·L-1的NaCl胁迫菌根化沙枣幼苗,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菌根化沙枣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功能叶片生长参数、盐害症状,分析盐胁迫对菌根化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沙枣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不同浓度盐处理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显著提高了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P<0.05).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增加幅度,分别为11.30%、4.35%.经浓度为100、200、300 mmol·L-1的盐处理,接种沙枣苗木比不接种沙枣苗木的全株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30%、52.22%、104.54%.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菌根化沙枣苗木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38.46%、30.90%、130.27%.相同盐浓度胁迫时,接种沙枣苗木叶片脱落率、枯黄率、盐害率,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处理(P<0.05).接种异形根孢囊霉,缓解了盐胁迫对沙枣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植物耐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99.
为考查纤维素酶在离子液体溶液中的酶活,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法对离子液体中纤维素酶的荧光活性测定,研究离子液体的浓度、类型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在咪唑类离子液体溶液中荧光活性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离子液体为[C4 mim]Cl、[C4 mim]Br,且浓度为0.1 mol/L使纤维素酶的荧光强度减低最小,即对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00.
韩旭  孙楠  张熙然  刘喆  温凯 《油气储运》2021,(2):208-214
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爆发式增长,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对流量计的检定需求越来越大。针对流量计检定过程中工况多样、人工检定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水力仿真软件SPS,通过现场瞬态数据分析与校准,构建出与检定站现场精度水平一致的仿真模型。采用阀的流量系数,推导出各阀所对应流量调节的区域范围。将理论计算得出的调节方式通过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调节方法可以减少调节阀的反复动作,优化了检定操作,加快了检定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