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1篇
  免费   1241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林业   1482篇
农学   1516篇
基础科学   915篇
  1956篇
综合类   9047篇
农作物   1187篇
水产渔业   723篇
畜牧兽医   2869篇
园艺   1485篇
植物保护   98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789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721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893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985篇
  2013年   1256篇
  2012年   1733篇
  2011年   1700篇
  2010年   1666篇
  2009年   1389篇
  2008年   1440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041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Seed longevity is a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controlling seed qual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characteristic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FH7185', a storable rice variety,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which was 66.63%,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fter artificial ageing under relative humidity 88% and 42°C for 21 days.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reveal the involvement of proteins during ageing of rice seeds. In total, 35 differential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from 2D‐PAGE, and 3,719 proteins from iTRAQ analysis. A comparison of these two methods showed that not all protein types could be detected on the 2D‐PAGE gels, and the dynamic range was somewhat limited. So the comprehensive proteome map from the iTRAQ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quantitatively regulated proteins that played roles in seed longevity, and found that the most marked change was the increased abundance of many metabolic enzymes, especially the ones involved in α‐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mbryos during ageing. OsLOX2 and OsLOX3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seed longevity, which were lower in FH7185 than the control. The dehydrogenase (LOC_Os07g44430) which played a major catalytic role in lipid peroxidation, also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ring ageing. Therefore, OsLOX2, OsLOX3 and Loc_OS 07G44430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eed longevity with a synergis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52.
为全面掌握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的种群特征,本试验运用两性生命表开展了以朱砂叶螨为猎物的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与捕食率研究。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不同发育阶段重叠,在雌成螨产卵期结束前雌成螨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Sxj明显高于雄成螨。单位时间(12 h)特定年龄-阶段繁殖力fx5、特定年龄繁殖力mx最大值分别为1.74和1.12粒/雌,单雌总产卵量为49.28粒。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27/d、周限增长率为1.31/d、净增殖率为26.61粒/个体、世代平均周期为12.34 d。在未成熟阶段,加州新小绥螨各螨态特定年龄-阶段捕食率Cxj均呈双峰型,雌成螨和雄成螨捕食率均随时间明显波动。加州新小绥螨取食朱砂叶螨的转化率为4.55、内禀捕食率为0.54、周限捕食率为1.72头。以朱砂叶螨为猎物时,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表现出较好的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和捕食能力,可作为控制朱砂叶螨的生防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朱砂叶螨可作为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人工繁殖选择的猎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泰兴香荷芋施肥量研究,考查了各处理主要生育期的苗情与长势、成熟期子孙芋产量及商品芋产值效益。结果显示:基施腐熟脱水猪粪15t·hm-2,苗期追施(3.1叶)脱水猪粪15t·hm-2+13-10-18高钾复合肥675kg·hm-2的处理子孙芋产量最高为23 421.90kg·hm-2,商品芋效益为88 506.60元·hm-2;基施有机肥7 500kg·hm-2+苗期追施(3.1叶)有机肥7 500kg·hm-2+13-10-18高钾复合肥450kg·hm-2+膨大肥(8.1叶)13-10-18高钾复合肥900kg·hm-2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4.
付强  莫玲  苗立中  王艳  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67-10568,10577
肉毒中毒是肉毒杆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麻痹性疾病,应对内毒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或疫苗接种,肉毒毒素Hc段是研制亚单位疫苗的首选.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够将肉毒毒素Hc片段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大规模表达.阐述了这2种表达载体在肉毒毒素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及发酵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55.
为探究不同施肥和保水措施对油茶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设置对照(B0CK)、氮肥(N,0.13 g N·kg~(-1))、磷肥(P,0.065 g P·kg~(-1))、氮磷肥(NP,0.13 g N·kg~(-1)+0.065 g P·kg~(-1))、低复合保水材料(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B1,每盆13.65 g炭+1.35 g聚丙烯酰胺)、高复合保水材料(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B2,每盆27.30 g炭+2.70 g聚丙烯酰胺)、低复合保水材料和N(N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N(NB2)、低复合保水材料和P(P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P(PB2)、低复合保水材料和NP(NP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NP(NPB2),共12个处理,进行不同施肥和保水措施下土壤N_2O排放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N、P添加均显著增加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NP添加与对照无差异。施加复合保水材料抑制土壤N_2O的排放,随着复合保水材料施用量的增加,土壤N_2O的排放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B1和B2处理N_2O减排50%以上。N添加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保水材料NB1、NB2的N_2O累积排放显著降低。P与复合保水材料无交互作用。N、P和复合保水材料对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作用,在NP同施时,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保水材料NPB1、NPB2的N_2O累积排放分别降低了1.18%、30.69%。因此,高复合保水材料类型的施肥措施对减少油茶土壤N_2O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6.
为探究低温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与淀粉降解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贮藏期间,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乙烯、淀粉含量以及淀粉酶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显著抑制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软化,延缓果实淀粉的降解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维持贮藏期间果实较高的硬度。低温贮藏抑制乙烯合成关键基因AcACO1和AcACS1的表达,抑制乙烯合成。同时,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淀粉降解相关基因AcAMY1、AcBAM1/3、AcISA3、AcLDA1和AcDPE1的表达。在低温贮藏后期,淀粉酶相关基因AcAMY1、AcBAM1/3、AcLDA1和AcDPE1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速率有关。综上,低温贮藏延缓猕猴桃采后成熟软化进程与淀粉降解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乙烯合成,从而影响贮藏后期淀粉降解速率,最终延缓果实软化进程。本研究结果为猕猴桃采后低温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Tong  Lihong  Zhu  Ling  Lv  Yizhong  Zhu  Kun  Liu  Xiayan  Zhao  Rui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2):641-652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and stability, which are regulated by microbial communities, vary depending on aggregate siz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相似文献   
158.
为评价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葛根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0、2.8、5.7、8.3、10.6 kGy)和电子束(0、2.4、5.1、7.7、10.3 kGy)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研究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葛根提取物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5.1 kGy时,葛根提取物均达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需氧菌总数为103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102 CFU·g-1);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7.7 kGy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降至10 CFU·g-1以下。此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均未检出。2种辐照方式均对葛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特征峰的相似度达到1.0,且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0.5%,表明2种辐照方式对葛根提取物指纹图谱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葛根提取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种辐照方式均不会对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葛根提取物的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该研究为2种辐照技术,特别是电子束辐照在葛根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灭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9.
依据贵州省松桃县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黔育1号菊苣与北林202紫花苜蓿、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间作试验,从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效益等方面对间作复合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黔育1号菊苣与不同牧草间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在贵州松桃地区,黔育1号菊苣+北林202紫花苜蓿间作,年均鲜草产量可达87.27 t/hm2,比紫花苜蓿单播产量增加36.17%,生产效益提高20.77%,粗蛋白含量达26.83%。该研究结果可为松桃县种草养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0.
 为了探究不同年代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产棉区6个省的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性状,测定致病类型(致病力、落叶型),同时采用ISSR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之间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核型菌株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全部为落叶型菌株,而1983~2000年的菌株中落叶型菌株仅占28.6%,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落叶型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1983~2000年、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分别占21.4%、25.0%和38.9%,仅有的5株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1983~2000年的菌株;与2000年后的菌株相比,1983~2000年的菌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9 0,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和Structure软件对ISS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均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且聚类结果与致病力和不同年代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田黄萎病菌落叶型和强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不同年代和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在遗传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大丽轮枝菌的遗传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