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μg/L,药后4d,对柑橘园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对各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达到60%左右.药后10d,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80、40μg/L对杂草防效达到90%左右,对禾本科杂草(李氏禾、小画眉草及鹅观草)的防效与百草枯相当,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与阔封(有效成分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相当.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明确了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的发生分布情况,以及猕猴桃品种抗性、园区管理情况,建立了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哥弟玉能除草效果好,施后15 d对水芹等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达到90%以上,比人工除草提高了49.9%,杂草总鲜重防效也达到了90%。施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有所降低,玉米产量施药区比人工除草和清水对照分别增加了14.9%和23.3%。玉丙草施后15 d和30 d总草株防效均为80.9%,比人工除草提高了42.7%~50.3%,鲜重防效比人工除草提高了43.9%~62.9%,玉米产量比人工除草和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12.2%和20.8%。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酶抑制—比色法检测5种蔬菜中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酶抑制—比色法,以菜青虫乙酰胆碱酯酶作为试验酶源,测定了四川雅安地区的四季豆、生菜、凤尾等5种蔬菜中乐果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生菜乙醇萃取液的农药残留量最大,达到4.209 3mg/kg,超过国家标准(1 mg/kg);凤尾农药残留量最低,其乙醇萃取液的农药残留量为0.043 8 mg/kg。此法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苦皮藤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设计对苦皮藤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以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YDG17菌株产抑菌物质的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2.00 g/L,小米28.77 g/L,蛋白胨3.00 g/L.发酵条件为:pH值7,250 mL三角瓶装60 mL发酵液,接入6×107CFU/ mL菌种,32 ℃培养120 h.发酵条件优化后,菌株抑菌圈直径为26.5 mm,是优化前的1.2倍.  相似文献   
16.
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鉴定及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较好的抗性,且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与其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升高程度越高及POD活性下降程度越大,玉米品种抗性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7.
两个玉米自交系对纹枯病的抗病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是开展玉米抗病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本试验以西南地区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R08与18-599R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R.solani菌丝融合群AG1-IA,对成株期玉米进行了抗性鉴定,并对病原菌诱导后苗期玉米叶片上的活性氧(ROS)、抗病相关基因(PR1、ZmDREB2A、ZmERF3和WIP1)表达及细胞坏死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R08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而18-599R为高感材料;受R.solani侵染后,玉米叶片ROS的积累在R08中较18-599R多;两个自交系中基因表达量及表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R08叶片出现显著的细胞坏死反应,而18-599R相对较轻。本研究表明两个自交系对R.solani的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抗病反应的时间和强度上,这为进一步研究玉米纹枯病抗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猕猴桃灰霉病菌对常见杀菌剂的抗药性状况, 本试验于2016年-2018年调查统计了四川猕猴桃生产中防控灰霉病所用的药剂种类和施药频次, 并从四川8个猕猴桃主产区采集病叶?病花和病果, 经单孢分离获得122个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菌株, 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其对4种化学药剂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用于四川猕猴桃灰霉病防控的药剂主要有8种, 其中嘧霉胺?异菌脲和腐霉利3种药剂施用频次最高; 猕猴桃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的抗性频率分别达95.08%?86.07%?80.33%和5.74%, 且不同产区的灰霉病菌对药剂的抗药性频率不同; 所测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类型共有8种, 其中以Pyr RFlu RPcm RIpr S(对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表现抗性, 对异菌脲表现敏感)类型为主, 该类型的菌株占65.57%, 对4种杀菌剂均表现抗性的菌株为7株?表明四川省猕猴桃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咯菌腈?腐霉利和异菌脲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对异菌脲抗药性较低, 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猕猴桃灰霉病?  相似文献   
19.
梨树感染茎痘病毒后对内源激素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感染茎痘病毒 (SPV)的 1年生梨幼苗的内源激素 (包括GA3、IAA、ZT和KT)进行了分析测定 ,同时还测定了 1年生幼苗和 2年生幼树的田间生长量。结果表明 ,无论是苗木还是幼树 ,感染SPV后其生长速度显著低于脱毒苗。其中幼苗干径和苗高分别减少 11%和 13% ;2年生幼树干径、茎高和枝梢总长分别减少 6 0 %、2 3%和 44 %。梨树生长减缓与几种促进生长的内源激素大幅下降有关 ,GA3、IAA、ZT和KT分别降低 2 4 6 %、5 4 0 %、96 8%和85 2 %  相似文献   
20.
2014年4月,云南省某县发生不明山羊疫情,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小反刍兽疫。为调查该县小反刍兽疫疫情的感染来源,开展了疫情排查、疫源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期对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