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综述了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及进展,提出了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兴起与分化、发展与实践阶段;指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动向和热点,生态城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想模式,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环境学成为各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制定21世纪议程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2.
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了电路课程"模块化+交互式"的双语教学方案,解决了学生不适应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间的脱节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3.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引进的67份美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及其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普遍成熟期较晚,千粒重偏低,株高偏高,但绝大多数为强冬性材料,籽粒大多为硬质且均较饱满.部分材料具有突出优良性状,如单株穗数为50~70的材料有8份,小穗数大于30的材料有4份,穗长在12~14 cm之间的材料有9份,穗粒数大于70的材料有7份,株高小于70 cm的材料有4份.经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67份材料中,对CYR32与CYR33均表现抗病而对混合条锈菌种表现中抗的材料有23份(占34.33%),对CYR32、CYR33以及混合菌种均表现免疫,即具有非小种专化的成株期抗性的材料有6份(占8.96%).根据成株期白粉病自然发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有17份材料(占25.37%)对田间混合小种表现抗病,其中有7份材料(占10.45%)表现免疫,1份材料(占1.49%)表现高抗,9份材料(占13.43%)表现中抗.从赤霉病诱发鉴定结果看,没有表现免疫与高抗的材料,28份材料(占41.79%)表现中抗,其余材料均感病.综合来看,这批种质材料含有丰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基因,其中有5份材料综合抗病性好,17份材料兼抗两种病害,这些材料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无刺1号刺梨在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建立高效茎段快繁体系。以无刺1号当年生茎段为材料,利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段进行腋芽诱导、增殖及生根,并进行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无刺1号茎段组培的最佳时期是4-5月,最佳消毒方案是30 s 75%酒精+10 min 0.1% 升汞;适合无刺1号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 2.5 mg?L-1 6-BA+ 0.1 mg?L-1 NAA,萌芽率达90.63%;增殖培养基为MS+ 1.5 mg?L-1 6-BA+0.1 mg?L-1 NAA,增殖系数为3.94;在1/2MS+ 0.3 mg?L-1 IBA+ 20 g?L-1 蔗糖+ 0.5 g?L-1 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无刺1号的生根率为87.30%,驯化移栽成活率达87.74%。  相似文献   
95.
采用10对EST-SSR引物和9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对收集的220份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7条,多态百分率为76.67%;9个品质性状中平均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固酸比、维生素C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达到20%以上;说明该220份贵州野生刺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分布范围较广,适于进行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进一步将9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6级分类,并处理为9个品质标记共产生54条多态带,与EST-SSR标记一起,采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同时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进行核心种质构建,以表型保留比例、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等对核心种质进行评价,并利用主坐标分析法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构建的32份核心种质在分子水平,表型水平及地区分布上都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
以“无刺2号”当年生营养枝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激素浓度对外植体消毒效果、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较为成熟的无刺刺梨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经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15 s,以0.1%的升汞消毒8 min,存活率为85.28%;受污染后的植株在超声洗涤液中洗涤,洗涤液中添加多菌灵60 mg·L-1和青霉素40 mg·L-1,同时配置培养基时添加多菌灵60 mg·L-1和青霉素40 mg·L-1是最佳处理;适合“无刺2号”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萌芽率达92.04%;增殖培养基为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增殖系数为3.9;在1/2MS+0.1 mg·L-1 IBA+20 g·L-1蔗糖+0.5...  相似文献   
97.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的种子为试材,种皮经砂纸磨损后用浓度为0.1%、0.3%、0.6%、0.9%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分别浸种处理12h和24h后播种,研究了出苗率、成苗率并观测幼苗早期生长表型性状,以期筛选出最适诱变剂量和处理时间,为后期构建大量刺梨EMS突变群体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0.1%~0.3%的低浓度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但随着EMS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显著降低,当浓度升至0.9%处理12h或0.6%处理24h时其种子死亡率为100%。成活幼苗的生长性状可在株高、株型、叶型、分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变异,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变异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成苗率和表型变异率等数据,筛选得出0.3%EMS浸种12h为刺梨种子突变的适宜剂量条件。  相似文献   
98.
基于对虾生物絮团集约化养殖尾水含有高浓度硝态氮和磷酸盐的特征,比较分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盐藻(Dunaliella sp.)3种微藻在配制尾水中的存活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微藻用于后续尾水净化技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藻细胞密度,国标法测定总无机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前后的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P>0.05),约为3.32×106 个/mL和5.88×106 个/mL;牟氏角毛藻和盐藻细胞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分别从初始的4.00×104 个/mL和2.50×105 个/mL升高至实验结束时的1.66×106 个/mL和1.06×107 个/mL。经过16 d实验,钝顶螺旋藻组对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60%和46.0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8天时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8.55%;牟氏角毛藻组16 d的磷酸盐去除率为98.2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3种微藻均可在对虾养殖尾水环境中存活,且对尾水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
以“贵农5号”刺梨为试材,探究田间喷施不同浓度氨基酸钙和糖醇钙对刺梨抗顶腐病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g/L氨基酸钙和3 g/L糖醇钙处理显著降低刺梨果实顶腐病发病率,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增加果实总酚、总黄酮含量;扫描电镜观测表明,两种外源钙处理下果皮结构致密性明显提升。与高浓度钙处理相比,0.25 g/L氨基酸钙和1.5 g/L糖醇钙均可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从而增加单株产量,且氨基酸钙较糖醇钙对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更加明显。综上,幼果期田间喷施适当浓度的氨基酸钙和糖醇钙能诱导刺梨果实增强顶腐病抗性并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0.
为深入研究新时代乡镇组织机构改革问题,采用实地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背景,以D镇为例,研究乡镇组织机构改革的现状,包括机构调整、职能设置、人员编制等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分析认为,目前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未来要从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合理定位乡镇职能、理顺各部门关系等方面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