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煤矸石充填重构土壤水分再分布与剖面气热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煤矿区用矸石作为垫底基质进行土壤剖面重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和剖面热扩散与气体浓度变化特征,以指导工程设计和重构土壤熟化技术应用,在实验室设计了一种煤矿区重构土壤水气热运移模拟装置,通过布设在土柱系统不同深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和CO_2浓度检测仪,连续监测重构土壤剖面含水量、温度和CO_2浓度。结果表明:煤矸石层具有良好的阻水性,阻碍水分的入渗,增加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但是,煤矸石的持水性差,煤矸石层的含水量低于土壤层10%左右;煤矸石具有更佳的热扩散性,在加热过程中煤矸石层的温度远大于土壤层,在重构土壤中容易形成稳定的温度梯度,尤其在煤矸石层与土壤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土壤层的温度受底部加热的影响较小,短期内主要受室温影响,其变化曲线与室温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最大波动幅度在2.89℃;底部通CO_2对土壤层CO_2浓度的影响非常小,气体在煤矸石层向土壤层扩散时容易受到土壤层的阻隔,导致气体在土壤层下界面累积;煤矸石层会对邻近土壤层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当覆土厚度为60cm时,煤矸石层对土壤层的影响较小,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煤矸石的影响会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252.
本试验旨在考察牛膝多糖(ABPS)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下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BPS调控IPEC-J2免疫应激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4~5代的IPEC-J2,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300、600、900、1 200μg/m L ABPS和10μg/m L LPS,每组12个重复,每孔为1个重复。培养7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ABPS对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量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600、900和1 200μg/m L ABPS组能显著减少IL-1、IL-6、IL-8和TNF-α的分泌量(P0.05);300μg/m L ABPS组能显著减少p-NF-κB蛋白的表达量(P0.05),900和1 200μg/m L ABPS组能显著减少TLR4、NF-κB的mR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ABPS通过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缓解免疫应激,低浓度ABPS通过直接抑制NF-κB磷酸化过程来降低免疫应激,高浓度ABPS则是通过抑制TLR4 mRNA、NF-κB mR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来缓解免疫应激。  相似文献   
253.
西瓜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酶谱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无籽西瓜组合G1,杂优西瓜组合G2及其双亲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G1母本胚根,第1真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胚芽,子叶及第2、第3真叶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异于子代;G2母本的胚芽,子叶及第2真叶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异于子代。此结果可应用于西瓜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254.
【目的】野生茶树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库,是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的基础,在江西系统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明确茶树资源分布和特点,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赣北茶区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赣中和赣南茶区可追溯至明朝,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赣北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共7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6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中井冈山市、遂川县共2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1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南上犹县、崇义县、定南县共5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均为野生茶树,赣北资源为灌木型,赣中和赣南资源为小乔木型。【结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范围广、历史久、类型多,绝大部分未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江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55.
于2013—2021年1、4、7、10月,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设置2个采样区,各3个采样点,调查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评估水体受扰动状况。结果表明: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共鉴定出171种浮游动物(含9类浮游幼虫),其中一区鉴定出156种,二区鉴定出116种;浮游动物分属于8个类群,主要优势类群为轮虫(57种)、桡足类(48种)和纤毛虫(33种);一区浮游动物丰度为6.00~240.33 ind/L,平均为(59.27±58.39) ind/L,二区浮游动物丰度为3.00~62.58 ind/L,平均为(19.20±16.82) ind/L;一区和二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区域差异显著,一区物种数和丰度显著大于二区的,一区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显著小于二区的,一区浮游动物丰度年际变化波动大于二区的,可见一区环境较二区更加敏感,一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2013—2016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轮虫(污染指示种),2017—2021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非污染指示种),更替率为100%,除一区2017—2021年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小于2013—2016年的外,两区域其余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13—2016年的,说明保护区水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56.
复合种植模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模式,而茶园复合种植是充分利用茶树的生长习性以间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种植模式体系。在明确茶园复合种植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了当前茶园复合种植的主要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分析了对茶叶产量、品质、病虫害防控、茶园土壤性质、茶园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茶园复合模式系统应作为多层次、多功能整体研究,综合探讨各部分的耦合机理,形成可参考、可应用的茶园复合种植模式,以期为未来生态复合茶园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7.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