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分析封闭式虾池水质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虾池水体的温度、p H、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测试,分析同期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换,解释在没有外来水源干扰的情况下微藻群落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养殖池塘水温和总磷(TP)含量从4月至9月底逐渐上升,10月起开始下降,至次年1月达到最低;p H先下降后升高;总氮(TN)和叶绿素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养殖初期(4~5月)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四尾栅藻(S.quadricauda);中期(6~7月)为衣藻(Chlamydomonas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多芒藻(Golenkinia radiata)和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中后期(8~9月)为微囊藻(Microcystis)、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后期(10~12月)为微囊藻、假鱼腥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小球藻;末期(12月后)为小球藻、多芒藻和四尾栅藻。优势微藻种群演替与环境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在低温、氮磷营养较低且N/P较高和有一定盐度的早期水体中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随着温度回升、水体完全淡化和氮磷营养的积累,以绿藻为优势种群;高温和富营养化状态下的中后期蓝藻成为强优势种群,其中也有喜高温和耐污染的绿藻;后期以蓝藻为绝对优势,水温下降后变成以绿藻为优势种,池中浮游微藻生物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牡蛎(Crassotrea gigas)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味道鲜美等特点,是人们喜食的海水贝类,也是目前世界沿海国家常见的养殖贝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环境因子对异枝江蓠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23、28、33、38℃)、不同盐度(13、18、23、28、33、38)和不同光强(3000、6000、9000、12000 lx)的培养条件下,异枝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温度为23-33℃,在此温度范围,藻体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较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的盐度为18-28,异枝江蓠对低盐的耐受能力高于高盐,6000 lx是异枝江蓠的最适生长光强。  相似文献   
14.
15.
越北腹露蝗(Fruhsterferiela tonkinensis Will)属直翅目斑腿蝗科腹露蝗属。据报道,该蝗虫1985年最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发生危害,1988年在广东阳山县杜步镇发生危害,至2004年已扩展至阳山、连南、连山3个县及连州、英德2个市的46个乡(镇)。英德市是广东省蚕桑主产区之一,种桑面积近7万亩,而越北腹露蝗在英德市北江、小北江的桑园危害面积就达到19600亩。其中在阳山县、连山县和连州市主要危害沿河两岸的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16.
陆世忠  肖汉祥  陈伟洲  黎志毅  罗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2+6724-6712,6724
[目的]探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方法]测定了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0、450、600 ml/hm23个施用量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用药300、450、6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91%、96.11%和96.84%;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45%、99.23%和99.36%;药后14 d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7.97%、98.38%和98.49%。[结论]为该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水稻害虫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温度、光照强度对舌状蜈蚣藻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红藻。文章研究了不同的温度(15℃、20℃、25℃和30℃)和光照强度(500 lx、2500 lx、5 000 lx和10 000 lx)对舌状蜈蚣藻早期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舌状蜈蚣藻适合果孢子发育为盘状体的条件为温度25℃、光照5 000 lx。果孢子在25~30℃条件下首先形成盘状体,15℃下形成最慢;盘状体在25℃首先长出直立枝,其次是20℃、15℃和30℃。果孢子在5 000~10 000 lx的光照强度下首先形成盘状体,2 500 lx次之;在盘状体发育过程中较高光强可以促进盘状体的生长发育,低光强培养条件显著抑制了盘状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桑田新害虫--越北腹露蝗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属直翅目斑腿蝗科腹露蝗属.据记载,该蝗虫198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发生为害;1988年在本省阳山县杜步镇首次发生为害,继而沿河发展,至2004年已扩展至阳山、连南、连山3个县及连州、英德2市的46个乡(镇).其中,在阳山县、连南县、连山县和连州市主要为害沿河两岸的野生植物,2003年在英德市首次发现为害毗邻河滩种植的桑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68对微卫星引物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半叶紫菜(P.katadai)、条斑紫菜(P.yezoensis)、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皱紫菜(P.crispata)5个紫菜属物种的丝状体进行初步的遗传分析,共筛选出20对高多态性适用引物,在10份紫菜丝状体样品扩增位点的多态性比例为95.24%,每对引物可扩增的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22~4.05,平均为2.37;各样品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54 6~0.899 4;不同物种的遗传距离为0.106 0~1.406 6,同一物种的丝状体材料优先聚类为一支,表明筛选出的微卫星引物具有良好的遗传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南澳县近年来通过发展海水生态养殖的途径,利用栽培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鱼、贝类混养、间养,形成多元生态养殖模式,使养殖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本文就该岛海水养殖现状及各海区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布局,加强养殖海区容量的研究,完善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以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