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高寒放牧条件下,对12头祁连山型母牦牛进行了选择不同超排方法和FSH剂量及使用中科院动物所FSH、LH,国产PGP2α、HCG,新西兰FSH的超排试验,供试母牦牛在发情11~12天开始注射FSH.结果表明A组FSH 8.4 mg,母牦牛与正常发育相似,冲出2枚发育正常囊胚,1头放弃;B组FSH 8.6 mg,利用PVP包埋1次注射,母牦牛卵巢处于静止状况,插管1头,没有冲出胚胎,超排处理无结果.说明牦牛用FSH 8.4~8.6mg剂量偏小,对超排无效果;C组FSH8.8 mg,分FSH+LH(2001U)、FSH+HCG(10001U)、卵巢黄体数10±4,2头牦牛冲卵,获14枚胚胎,有1头牦牛冲出10枚胚胎,其中有2枚发育到16细胞,1枚发育到32细胞,说明FSH+HCG(LH)有协同作用,促进卵巢上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D组FSH 15 mg(新西兰产)1头牦牛冲出3枚发育正常早期囊胚.  相似文献   
132.
采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PRKAG3基因第3、第9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牦牛PRKAG3基因在第3、第9内含子中均存在多态位点,2个位点分别存在AA、AB和EE、EF基因型.其中,A和E为优势等位基因,2个位点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806 bp处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与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4487 bp处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甘南玛曲夏季牧场草地状况对欧拉型藏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根据草地植被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甘南玛曲夏季牧场的草地状况,并采用跟踪观测的方法对欧拉型藏羊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夏季草场的昼采食时间最长(约450 min),游走时间较长(约80 min);反刍和站立时间基本相近,分别为32min和28 min;夏季牧场白天的卧息时间非常少,约8min.采食时间与地上生物量和牧草盖度成正相关(r=0.782,0.902;P>0.05);昼反刍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r=0.995,0.9996;P<0.01);昼卧息时间与地上生物量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94;P<0.01);昼站立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显著正相关(r=0.989;P<0.05),与牧草盖度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5;P<0.01);昼游走时间与牧草盖度成负相关(r=-0.905;P>0.05).随牧草高度的增加,欧拉型藏羊的昼采食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71.4%;由于夏季牧场牧草幼嫩多汁,欧拉型藏羊采食牧草后的反刍和卧息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134.
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牦牛的分布及其分布特点、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分类、牦牛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牦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并根据新时期牦牛业发展的要求及技术需求,提出了牦牛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不断促进牦牛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持续性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5.
王宏博  梁春年  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71-73,103
[目的]研究饲用甜高粱秸秆替代玉米秸秆对羔羊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7.9±2.5)kg、3月龄的30只健康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隔栏单独饲养。Ⅰ为玉米秸秆对照组、Ⅱ为玉米甜高粱秸秆组、Ⅲ为甜高粱秸秆组。进行84 d的饲养试验,其中过渡期14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饲用甜高粱秸秆对羔羊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用50%甜高粱秸秆完全替代50%玉米秸秆时,羔羊日增重比Ⅰ组(完全玉米秸秆)高4.21 g,而完全替代玉米秸秆时,其日增重比试验Ⅰ组低14.22 g。Ⅱ组的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O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CP的表观消化率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组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Ca表观消化率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结论]用50%甜高粱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对羔羊育肥具有显著效果,而完全替代玉米秸秆后,不利于羔羊育肥。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天祝白牦牛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对采自天祝白牦牛3个牧区共9头份牦牛乳S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天祝白牦牛乳中SOD活性约为202 U/mL。3个牧区的天祝白牦牛乳中SOD活性有所不同,但是差异不显著;SOD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即胎次对牦牛乳SOD活性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白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研究牦牛DRB3.2基因exon 2遗传多样性,试验采用PCR-RFLP对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大通牦牛3个类群757头个体的MHC-DRB3.2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个HaeⅢ酶切位点、11种基因型;在3个牦牛类群中,HaeⅢC基因型(225 bp/175 bp/85 bp/35 bp)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中是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7和0.366;而在甘南牦牛中,HaeⅢA基因型(175 bp/85 bp/35 bp)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306。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9,0.754,0.743,均达到了高度多态(PIC>0.50)。说明牦牛DRB3.2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在研究牦牛抗病育种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效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8.
从牦牛输卵管壶腹部获取上皮细胞,用抽吸法从牦牛卵泡中获取颗粒细胞,对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的培养,观察培养过程中2种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生长方式及形态特点。两者培养144~216 h可形成融合的单层细胞,其传代密度保持105~106/mL为宜。  相似文献   
139.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发展的独立板快,其独特的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关系到高寒牧区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发展.文中从牦牛的遗传改良、杂交改良利用、牦牛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论述了牦牛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0.
对大通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史、育种方向和任务,育种现状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肉性能、肉质品质、毛绒产量、产乳量和乳品质、繁殖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