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近几十年养驼业的现状,阐述了国内外目前对骆驼的营养消化特点、胃的结构等的研究状况,分析了造成现在养驼业低迷不振的原因,并对骆驼的饲养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金海 《畜禽业》2002,(5):52-53
这是一个物理和化学反应主宰食物链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以"快餐式"效应渴望一夜暴富的时代.刚刚度过"吃得饱"的岁月,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摆在了二十一世纪的餐桌上:我们能安心地"吃什么"?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皖南牛的种质资源特性,探讨其杂交利用效果。[方法]对皖南牛和和—皖杂交F1代牛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结果]皖南牛和和—皖杂交F1代牛公母牛在0~6月龄、12~24月龄时是体重增长高峰期,利用日本和牛对皖南牛进行杂交改良,可显著改善其个体小、生长慢等不足,杂交优势明显。[结论]皖南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发育特性,亟需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且杂交改良可能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4.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是在综合了有关研究瘤胃发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在生产中体现了很好的实用性和优越性。通过阐述CNCPS对瘤胃微生态、瘤胃微生物、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瘤胃发酵和过瘤胃、氮损失和内源氮循环的研究,从该体系的最初研究出发,揭示该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深入理解和应用CNCP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针对沙柳混合发酵的发酵品质变化进行研究。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60 d时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FF1和FF2组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均属于优良发酵饲料;经过60 d的贮存,干物质(DM)和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分别在贮存15 d和45 d后检测到丙酸,且增长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测到丁酸;FF1组和FF2组的氨态氮/总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FF1和FF2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评定和发酵品质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趋于稳定,且FF2组的发酵效果与FF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按沙柳不同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组和FF2组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活菌数≥5×107CFU/g),考察发酵饲料在发酵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体外培养96 h的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和24 h瘤胃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96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p H、氨态氮浓度、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按沙柳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可以有效地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加了微生物蛋白在瘤胃内的合成,且添加量为36.44%时优于为67.08%时。  相似文献   
47.
为分析野生牧草的营养参数与甲烷气体产生量之间的相关性,采集内蒙古山羊喜食的4科31种处于生长旺盛期野生牧草测定营养参数,以上述牧草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并测定甲烷气体产生量.体外培养条件下牧草的甲烷气体产生量与牧草中的粗蛋白(CP)、干物质消失率(IVDMR)含量呈正相关,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负相关,与无氮浸出物(NFE)含量相关性表现不一致;体外培养条件下4科牧草的甲烷气体产生量的预测模型为Y=5.962+O.107CP+O.035NDF-0.135ADF+0.(NONFE+0.001IVDMR(R=O.767,P<0.001).  相似文献   
48.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9.
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初步探讨了河北省砂质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P肥可显著提高潮土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增施有机肥可改变P素形态间的转化速率及方向。  相似文献   
5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西宁市163头黑白花牛血清后运铁蛋白位点的多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查明:该位点由1对等显性等位基因Ptf~A和Ptf~B控制,构成PtfAA、PtfAB和PtfBB三种电泳表型;西宁市奶牛场的黑白花牛以Ptf~A为优势基因(0.7268),而大通县良种奶牛场的以Ptf~B为优势基因(0.6439),两场黑白花牛血清后运铁蛋白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