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CO2浓度升高与增温对马铃薯产量 及品质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2017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利用新型开顶式气室(OTC),开展CO2浓度升高与大气增温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研究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对马铃薯发育过程、产量及品质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增温+CO2浓度升高复合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增温处理高36.3%,较对照高34.7%;马铃薯叶片的水分利用率表现为增温+CO2浓度升高复合处理高于对照47.4%,高于单独增温处理43.4%;马铃薯实际产量和块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CO2浓度上升+增温处理高于对照12.9%、37.0%,高于单独增温处理59.7%、6.3%。在增温的同时增加CO2浓度,使得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水分利用率增大,有机物积累增多,经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2.
利用1960—2017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地年负积温,并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方差分析周期法、累计距平和信噪比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负积温与气温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天气系统的影响,石羊河流域负积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负积温平均和极值为绿洲平原区高于荒漠区,荒漠区高于山区。负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在60%以上,依次向两端迅速递减。年、年代负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古浪升高趋势最明显。年负积温的时间序列存在7~9 a的准周期变化,古浪负积温在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他各地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各地负积温初日、终日、负积温期有一定的差异,最早负积温初日(2003年8月15日)和最迟负积温终日(1986年6月26日)均出现在天祝,负积温期最长258 d(1972年)在天祝,最短100 d(2001年)在民勤。石羊河流域年负积温与年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负积温的升高与年温度的上升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石羊河流域冻土的变化对负积温的响应敏感,负积温每升高100 ℃,冻土日数减少6.2 d,平均冻土深度减小4.5 cm,最大冻土深度减小6.9 cm。  相似文献   
53.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是农机部门服务农机化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保障,农机部门要面向社会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信息传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本文以泗县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4.
覆盖处理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冬油菜(B rassica rapa)越冬率、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含油率等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肃中、北部进行覆盖处理对保证冬油菜安全越冬、提高产量具有明显作用。所有覆盖处理 的越冬率、产量均高于露地栽培。不同覆盖处理的效果有较大差异,以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覆盖处理使返青期至成熟期各生育时期有提前的趋势,且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5.
模拟增温和降水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和降水变化协同响应的基本特征,利用开放式增温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水分和温度梯度来模拟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和增加30%降水条件下,增温2.0℃使春小麦株高降低。在不增温和增温2.0℃条件下,增加30%降水使春小麦株高增加;正常和增加降水条件下,增温的叶面积指数比不增温的低。正常和增温条件下,水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规律性不是很明显;增温和增水协同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小于不增温和正常降水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增温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增温情况下增水会使叶绿素含量提高;正常和增加降水条件下,增温的干物质质量比不增温的低。正常和增温条件下,降水增多则有利于干物质质量的积累;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在正常和增加降水条件下,增温对叶的分配系数有负效应,增水为正效应。增温对茎的分配系数有正效应,增水为负效应。增温对穗的分配系数有负效应,增水为正效应;增加降水对春小麦的产量有正效应,而增温则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即便是在增加降水的情况下,增温还是对产量有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中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6.
采用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3个油用种(Brassica napus, Brassica juncea, Brassica rapa)进行杂交,共授粉15 990朵花,获得1 257个角果,711粒杂交种子,结角率为7.86%,亲和指数0.045。经形态学鉴定,无论芸芥作母本还是芸薹属的三个油用种作母本,F1植株均为偏母植株。杂交所获得角果的角粒数很低,许多角果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安徽省泗县农机局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力度,使该县大中型农业新机具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大中型麦稻联合收割机,目前保有量已达560余台。为使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4月中旬,该局在当地广播、电视中向全县发出了免费举办培训班的消息,农机手蜂涌而至,第一期有96人参加,第二期63人,第三48人,共207人。这次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既从理论上分析了机械常见的故障与排除正常的维修保养技术。在培训中,还采取了录像教学、发放技术资料等教学方式,使机手从多方面获…  相似文献   
58.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 ℃的情景下, 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和春小麦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 ℃时, 冬小麦需水量将增加3.05%~12.90%, 相当于13.2~81.2 mm; 玉米需水量将增加2.49%~10.80%, 相当于9.9~60.6 mm;春小麦需水量将增加2.74%~11.69%, 相当于6.7~40.0 mm。气候变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对干旱区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大, 半干旱区次之, 其次是半湿润区, 对湿润区影响不大。根据甘肃省目前的种植结构, 据此估算, 当温度上升1~4 ℃时, 将使甘肃省冬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12.43×108 m3、13.02×108 m3、13.74×108 m3 和14.65×108 m3, 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7.94×108 m3、8.32×108 m3、8.78×108 m3 和9.30×108 m3, 春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4.97×108 m3、5.16×108 m3、5.42×108 m3 和5.76×108 m3。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60.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要全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通过构建以梯队导师制、普惠制、分级管理制、创新创业共建制、全方位支持机制为主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