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杂交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稻米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穗上部、中部、下部枝梗籽粒以及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籽粒;而垩白度则相反。一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第6及第2、3、4、5粒;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第5及第2、3、4粒;而胶稠度则相反。不同杂交组合粒位间整精米率最大极差变幅为9.57%~14.93%,垩白度为2.71%~9.90%,胶稠度为9.92%~23.47%。  相似文献   
32.
两系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杂交稻穗颈节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束数目与一、二次枝梗数及颖花数有密切关系。籽粒充实好的品种维管束和韧皮部的总面积显著高于籽粒充实差的品种,维管束的颖花负荷量与总库容负荷量明显低于充实率差的品种。扬两优6号不仅库容量大,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其籽粒充实的前提。还讨论了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3.
优质不育系粤丰A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粤丰A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无垩白米的优质型野败不育系,引进后采用双亲品质等性状互补原理,与优质恢复系R6547配组,实现了双亲品质等性状基因的等位性,育成优质杂交灿稻组合丰优香占,其稻米品质9项指这到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产量水平达600kg/亩,抗生强,对抗进国内稻米优质和优质稻种子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丰优2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13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6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国审稻2006044),适宜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及河南(信阳)的一季中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5.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叶片光合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探明中熟籼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50-6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1世纪00-10年代(超级稻) 4种类型,研究其产量、冠层结构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品种的改良,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不断提高。群体总颖花量、面积指数和粒叶比显著增加,叶基角减小,群体透光率、光合势(绿叶面积持续期)、抽穗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以及荧光与非荧光淬灭系数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以及荧光和非荧光淬灭系数与结实率或粒重呈显著相关。表明在品种改良过程中,株型和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是中籼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份江苏省主要推广应用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碾米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小,但外观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较大;中熟中粳稻、迟熟中粳稻、早熟晚粳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较好,而中熟晚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低,胶稠度较高,食味品质较好。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多个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低,胶稠度越小,消减值越大,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与其他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对各品种水稻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3个代表食味品质、碾米和外观品质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稻米品种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Ⅳ类品种外观品质较好,第Ⅱ类品种育成时间较早,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差,第Ⅲ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较高。【结论】江苏主要粳稻品种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好,但蒸煮食味品质一般,优质食味品种较少,在今后的优质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食味的改良。  相似文献   
37.
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连粳7号、宁粳1号和扬粳4308)为材料,设置了氮空白、农民常规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3个氮肥处理,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精米率、胶稠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增加了稻米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依据不同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响应,将供试品种分为A型(淮稻5号和连粳7号)和B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与氮响应B型品种相比,氮响应A型品种的整精米率、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崩解值较高,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较低。【结论】实地氮肥管理可以提高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氮响应A型品种的效果更为明显,其米质对氮肥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8.
超级稻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肥料运筹对扬粳403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扬粳4038在4月25日至6月4日5个播期处理下,产量变幅为6.14~10.54 t.hm-2;栽插密度在(15.0~45.0)×104穴.hm-2处理下,产量变幅为7.82~10.39 t.hm-2;氮肥施用量在0~420.0 kg.hm-2,产量变幅为6.31~10.05 t.hm-2;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从(8∶2)至(4∶6),产量变幅为8.37~9.98 t.hm-2。超级稻扬粳4038适宜高产栽培技术为:江苏沿江稻区5月5~15日、苏南稻区5月10~20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0.0~37.5)×104穴.hm-2,基本茎蘖苗120.0×104苗.hm-2左右;施纯氮量为300.0 kg.hm-2左右,适宜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为6∶4或7∶3。  相似文献   
39.
 总结了水稻骨干亲本BG90 2在培育扬稻系列品种中的作用,并用来自菲律宾和中国的18个白叶枯病菌菌株对BG90 2和扬稻系列品种以及用扬稻6号为恢复系育成的部分杂交籼稻组合进行白叶枯病人工接种。结果表明,BG90 2在扬稻系列品种育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骨干亲本BG90 2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在扬稻系列常规品种和用扬稻6号作为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籼稻组合中都获得传承;同时筛选出强致病性菌株JSA06 8、JSA06 39、JSA06 41和YNA37 8等。  相似文献   
40.
以扬麦系统的4个基因型为材料,通过3年连续选择,考察了11个性状的自然变异幅度和现实遗传力;根据不同选择压下的理论人选率和实际人选率对合宜的选择方法作了讨论。11个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比率因不同的性状变化在22%~66%之间。±OS是一比较合理的选择标准,以此标准选择可逐步提高群体的综合性状水平。在每基因型选择400~600个单株/年的规模下,有望选出综合性状更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