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1.
采用温室栽培接虫鉴定与田间套种自然鉴定相结合,对9个大豆育种新材料和品种进行了抗鳞翅目害虫鉴定及评价试验研究,用目测抗虫指数调查法,计算平均抗虫指数,得到综合抗虫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2-1、滇豆6号、滇豆7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抗虫(R);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1-1、29-1、67-1、89-1、滇豆4号、滇豆5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中抗(MR).试验结果品种间差异明显,调查及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为大豆田间抗虫品种筛选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的毒性变异及其分布进行研究,促进抗病育种和病害的有效控制。【方法】用一套完整的鉴别寄主对2000~2003年云南省29个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的毒性基因组成及毒力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含有目前已知的全部毒性基因,能克服所有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各个毒性基因出现的频率不同,在2.9%~97.8%之间。所有供试的136个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均是含有多个毒性基因的广谱毒力类型,可分为28种不同的毒力结构,每种类型含有4~11个毒性基因,平均含有7.3个毒性基因。毒力类型1.3.4.7.9.10.11、1.2.3.4.6.7.9.10.11、1.3.4.6.7.9.10.11以及3.4.6.9.10.11是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的主要组成类型。滇东北、滇西北大春一季作种植区和滇中多季作种植区显示了较高的毒力多样性。含有全部11个毒性基因的超级毒力类型1.2.3.4.5.6.7.8.9.10.11在云南首次被检测到。【结论】云南的马铃薯致病疫霉表现出较高的毒力结构多样性和高度复合性。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大部分在云南丧失了抗性,新的抗源或育种策略需要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马铃薯病毒主要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疫病、青枯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等是常年危害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每年均引起十分严重的损失,以前对这些病害病原菌的诸多方面缺乏详细的了解,本文论述了马铃薯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群体组成、分布范围、发生频率等内容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可为云南马铃薯抗病品种的选育、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以及病害综合防治策略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马铃薯贮存损失的调查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调查了云南马铃薯主产区 17个农户家庭贮存马铃薯的现状和损失。作为商品薯贮存失去商品价值的损失率达到 4 7 4 % ,其中发芽薯占 35 4 % ,损失最大 ,贮存时间 12 0d块茎发芽率仅1 5 % ,但 15 0d迅速增加到 5 6 88% ;破损块茎占 7 2 % ;病害烂薯占 4 8%。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同仓混贮 ,在同样无光照的条件下 ,造成种薯过早发芽 ,而且芽细弱 ,降低了种薯的质量。马铃薯疮痂病 (S .scabies)发生普遍 ,在一些地方发病率高达 10 0 % ,应当引起重视。讨论了马铃薯贮存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马铃薯贮存技术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产生的效应蛋白在促进病原菌侵染、操纵寄主免疫方面有关键作用,这些效应蛋白在与寄主作用之前必须被分泌出去,SNARE蛋白家族作为真核细胞内囊泡转运及膜融合的关键组分,在分子转运中有核心调控作用。随着许多植物丝状病原菌基因组被破译,对SNAREs基因参与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研究简要概述了真核生物中SNARE蛋白的组成及分类和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中SNARE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开展SNARE蛋白基因功能分析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全面、深入研究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中SNARE基因的功能、理解病原菌致病、效应蛋白分泌提供新的视野,为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宜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苗前封闭除草时使用的除草剂,以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和唑嘧磺草胺为供试药剂,以湘春豆V8(大豆)和登海605(玉米)为供试作物品种,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台上村开展田间试验,考察各药剂对杂草的防效以及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30 d,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和乙草胺+唑嘧磺草胺这2个处理对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效达80%以上,对常见的苍耳、狗尾草、活血丹等杂草防效达90%以上;药害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的除草剂对玉米、大豆幼苗均未产生显著药害,虽然上述2个处理对幼苗株高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并未对产量造成影响,而且纯收入分别比未除草的对照高171.51和176.30元/667m2,可以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时苗前封闭除草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湖南地区进行生产示范推广的玉米品种,以‘洛玉1号’为对照,对‘湘农玉36号’‘、湘农玉40号’‘、湘农玉42号‘、湘农玉两优1号’和‘湘农玉两优2号’等5个品种的生育期、田间抗性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最优品种,为下一步区域试验打下基础。并通过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影响产量的显著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均在107~110 d之间,其中‘湘农玉36号’病虫害发生率低,无明显倒伏,产量为9.9 t/hm2,较对照品种高51%,为参试品种最高,综合分析为最优品种,可以进行下一步区域试验。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影响产量的因素从强到弱排序为:穗长>百粒重>穗位高,其中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对产量有弱负相关影响,因此在玉米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应综合选择穗长长,百粒重高,穗行数少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V8琼脂培养荐与A1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47个功株中出现了10个A2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A2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